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China's Public Opinion Field)于2016年3月20日亮相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节目定档于CCTV-4每周日晚间黄金时段19:30-20:30面向全球直播。
作为央视推出的首个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将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热点,并通过融媒体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
节目与央视网联合推出“中国舆论场指数”,实时关注全网新闻的热点舆情,盘点每日每周舆情最热TOP10。针对“中国舆论场指数”榜单上的话题,每期节目将请来相关专家现场进行专业分析、理性解读。嘉宾包括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员、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等;同时节目还将就不同话题,对政府部门管理者、相关领域专家等进行采访,及时对事件疑点、难点、争议点进行解答和回应,试图倡导有效沟通,传递真实声音,反映社情民意。
节目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是一榜知舆情,通过跟央视网的合作, 梳理一周以来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所关注的热点,用图表、排行榜等方式进行归纳点评;第二部分是热词大搜索,选择一周视频点击量高或评论量高的热点事件,引入嘉宾快评,澄清是非;第三部分是你评我也评,选择一周关注度高的重大的国内国际热点事件,请专家在演播室用专业的分析、科学的解读来回答网友的提问,一纠正网络舆论的偏差,破解网络舆论迷雾。通过这档节目,能积极主动引导网络舆论,传播正能量,并运用新媒体的手段在网络舆论场上产生影响力。
节目还将电视、互联网、移动新媒体深度结合,创造性地引入“在线观众席”,全球网友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实时抢票,成为当期节目现场参与者,直接分享观点,向嘉宾提问,全程互动。这种融媒体的即时传播与互动方式,既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也让一向“高冷”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更加亲民、更接地气。
截止2021年7月1日,中国舆论场的女主持人有两个,分别是:
1、王端端:
王端端,1978年3月16日出生于辽宁沈阳,节目主持人。王端端最初在沈阳电视台和辽宁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2002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主持《新闻早报》、《西部新闻每日资讯》、《中国新闻》、《环球360》、《新闻60分》、《中国舆论场》等节目。
2、董丽萍:
董丽萍,女,汉族,1980年12月31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共党员,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
2012年进入到央视主要主持《中国新闻》,2013年开始,董丽萍开始主持《朝闻天下》、《中国舆论场》等节目。曾获得第六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优胜奖。
董丽萍的早年经历:
董丽萍自幼聪明,天生丽质,从小就展示乐其在文艺方面的天赋,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文艺奖项。2001年,获得“湖州形象小姐亚军”和“最佳气质奖”。
同年,作为浙江省代表团成员赴大连参加第二届中国金牌形象大使总决赛。从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近万名选手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摘取了中国金牌形象大使桂冠,并作为选手代表担任颁奖晚会女主持。董丽萍在政治上也严格要求自己,于200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舆论场的主持人有4位分别是: 王世林,鲁健,董丽萍,王端端。
《中国舆论场》2016年3月20日全新亮相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节目定档于CCTV-4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每周日19:30-20:30面向全球直播。
《中国舆论场》是CCTV4推出的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最新舆情,最热话题,明辨是非,凝聚共识。
作为央视推出的首个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将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热点,并通过融媒体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
节目还将电视、互联网、移动新媒体深度结合,创造性地引入"在线观众席",全球网友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实时抢票,成为当期节目现场参与者,直接分享观点,向嘉宾提问,全程互动。
这种融媒体的即时传播与互动方式,既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也让一向"高冷"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更加亲民、更接地气。
1.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意见。①。
2.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②。
3.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③。
繁荣的先进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在观念形态的反映。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文化在舆论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谈到中世纪的法国舆论时说:“作为民族代表的王权受到那样大的尊重,只有国王同外国订立的同盟和关于军事援助的条约才被认为是合法的并被舆论所承认。其他人在社会舆论看来总是叛乱者和叛徒 。” ⑩这种泯灭人性、践踏人权的社会舆论是“王权至上”的封建文化的产物。如果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舆论,可能有些绝对,但文化对舆论的影响确实是根深蒂固的。
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样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当下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繁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市场经济讲求法治、规则、公平、正义,因此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和有益的部分,科学地剔出其糟粕和有害的部分,繁荣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有利于在新的形势下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进步的、理性的、科学的舆论,更好地发挥其社会预警功能。因此,繁荣的先进文化是舆论社会预警机制良性运行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中国,舆论的力量有多大?
目前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网络论坛是用户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为用户提供针对各类主题发表言论的论坛,是网络舆论的主要生成与集散地。网络的特性使得网络舆论与传统的舆论传播相比,舆论生成更为迅速,各种意见的纷争也更为激烈,因此在当今社会的舆论传播中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场”。
网络舆论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彰显了网络媒体舆论形成和发展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媒体对于舆论引导的难度。作为网络 。
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有必要基于网络舆论的特点,对不同的新闻舆论事件客体,即可预见和非可预见事件,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处理好各种利害关系,尽量摒除舆论形成过程中各种弊端,实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是个复杂而难以操。
作的问题,这也将吸引理论界和业界进行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研究。
国家领导人百忙之中都会经常上网与网民交流,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听取网民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基层干部更要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已成为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新体现。目前,中央和国务院都设有专门舆情机构进行24小时值班,并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网络民意每年都有大量批示。同时,各级政府正在组建有关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应对的队伍,建立相关值班制度和应急机制,其中有相当数量是24小时值班,派专人定点监控指定的新闻网站和论坛。此外,包括官方媒体在内的许多新闻机构,也正慢慢建立起专门的舆情分析、研判、评价和发布机制。
从根本上讲,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
前舆情监测的现状存在很多待改进的地方。首先,手工监测存在天然局限性。通过安排固定人手24小时值班,不间断地浏览目标站点并搜索目标关键词,是在缺少自动化系统时最直接也是最初级的舆情监测方式。由于受到每个人主观思想的限制,手工监测总会有观察盲区,总会有觉得不重要但事后被证明很严重的地方,且手工无法察觉到一些站点或者一些偏僻的网页内容发生改变;同时,人不是机器,长期反复监测容易导致疲劳,经常会使得该判断出来的舆情,一不留神就漏掉了。这些都会在实时性和准确性上存在很大波动。
其次是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人们往往认为在网络舆情的大海里也只有搜索引擎才可能具备捞针的本领。但是,搜索引擎仍然具有不少局限性。除了搜索结果受关键词影响很大外,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往往来自不受任何访问限制的网站,而诸如论坛等需要登录的网站则完全被排除在外。但是网民发表意见最多的地方,恰恰是这些提供互动功能的网站。更进一步的,搜索引擎的网络爬虫具有一定的时延性,因此不能实时搜索到最新的网页更新。因此,搜索引擎不能为我们提供问题的全貌,因为它只针对关键词而不针对问题,所以谈不上全面性;搜索引擎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我们所想要的结果,因为不仅是它的内容更新不够快,而且它也不能提供针对时效性的服务,所以谈不上及时性;搜索引擎只能在海量网页中返回另一个海量的结果,而且是以杂乱无章的形式,对于我们关心什么,它一无所知,所以它给出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关心的,而非我关心的,因此也谈不上准确性。可见,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搜索引擎来监测网络舆情,需要提出全新的技术手段来获知网络舆情,并跟踪和分析舆情。
因此,要想保证舆情监测的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使用自动化的舆情监测系统,依靠软件系统来消除人工方式的不足,依靠软件系统来定点的监测目标站点及整个网络,跟踪分析各个舆情主题的发展轨迹,并自动地整理生成日报/周报等报告,将舆情与政府的日常工作业务有机整合在一起。
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是基于对互联网舆情信息进行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系统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4%B8%AD%E5%9B%BD%E8%88%86%E8%AE%BA%E8%B0%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