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
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
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2、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
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3、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
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4、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
召司马光等回朝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
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5、终生坎坷的巴尔扎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悼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
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
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
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
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巴尔扎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达18小时。
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名人素材:
1、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经历了一千二百多次,但他从未放弃过,仍然埋头苦干,面对别人的嘲笑与讽刺。最终成功了,他把光明带到了世界,带给人类,成为一颗闪亮的珍珠。
2、鲁滨逊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他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荒岛周围可利用的一切,改善了生活环境,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我们肯定,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自幼高位截瘫的张海迪永远保持着与生命搏斗的勇气,最终吟出了一篇篇唯美文章,攀上了文学高峰。
4、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蒙受牢狱之灾,然而他并没有一蹶不振,那风靡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便是在那里诞生的。
5、贝多芬一生孤苦不幸,但他却不懈创作出一首首悦耳而震撼人心的乐曲,至死仍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他们的勇气产生于斗争中,产生于同挫折、同命运的顽强斗争中。
6、我国数学家张广厚,他的父亲是个目不识丁的矿工,家境贫寒,然而他却在艰难中自强不息,靠着自己的努力,排除万难,刻苦攻关,终于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1、赵一曼,抗日女英雄,18岁参加革命,30岁为掩护同志被俘,敌人用竹签扎进他的指甲,她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2、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3、刘胡兰烈士。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
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叶挺: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称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后来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关押,因为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在监狱中写出了著名的《囚歌》明志。
5、小二放牛被鬼子抓住,鬼子给他糖,让王二小带路找八路军,王二小故意收下了鬼子的糖,王二小七拐八拐的拐进了八路军的埋伏,于是鬼子发现被骗就杀了而鬼子也中了埋伏死了。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名人素材:
1、贝多芬,他在晚年的时候耳朵聋了,不过他坚持继续作曲,成为了伟大的音乐家。
2、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3、詹天佑主持京张铁路时,克服三个困难是:地势险要,气候恶劣和设备缺乏。
4、愚公敢于立下大志移山,敢于迎难而上,锲而不舍。
5、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6、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7、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8、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刘禹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在唐朝的文坛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一生仕途坎坷,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却屡遭贬谪,在地方上为官,到了年老才得以回京安养,但是这样的生涯也锻造了他不屈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文学哲学的研究之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观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禹锡一生被贬达23年,身处逆境,却达人知命,笑看人生;他是朝廷流放的浪子,但又是时代高亢的歌者;他用自己傲视忧患的气概,抒发出一腔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他以豁达的心胸,不屈的意志,创作出一篇篇讥讽权贵的诗文,展示着自己的铮铮风骨。他,就是刘禹锡。
大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持续半年多,被看作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失败。紧接着,新继位的唐宪宗对参与革新的朝廷官员进行拉网式打击,就这样,厄运降临到了刘禹锡的头上。
九月十三日,当时任屯田员外郎的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十一月,朝议谓刘禹锡等人贬太轻。于是,十一月十四日,再贬刘禹锡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刘禹锡时年34岁。
但刘禹锡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屈的坚强,一种豁达的乐观。“我本山东人,生平多慷慨”、“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朝廷可以贬他的官职,但贬不掉他的才气;可以把他流放几千里,但茫茫长路磨不掉他坚毅高洁的人格。在朗州期间,他以诗为伴,以文为友,《新唐书•刘禹锡传》记载,“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刘禹锡逆境人生故事
在困境中,刘禹锡常常表现出豁达的心态。他说:“浮生谁至百年,倏尔衰暮。富贵穷愁,实其常分,胡为叹惋?”在他眼中,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过于叹惋。他虽身处偏僻之地,但并没有悲观消沉,相反,迸发出的却是一种汹涌奔腾的生命活力和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他站在朗州的大地上,引吭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在朗州一去便是十年。期间,他一边吟诗作文,一边乐观地等待时机,“故态复还,宝心再起。即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44岁时,他终于等来了回到长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