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写作文易犯的错误,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审题——若即若离 。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
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二、入题——千呼万唤
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
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三、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
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四、立意——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
规避: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选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六、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
规避: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对于高中生来说,作文是非常重要,作文在沉寂的占比例是非常大的,如果作文可以写的好的话,就可以拿到非常高的分数。但是一些高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在作文的表达方式上有许多的毛病。高中语文作文常见错误点有哪些?该如何避免?
一、不注意作文的格式。
许多作文都是有格式的,但是有一些人并不在意格式问题,经常是想到什么就直接往上去写了。但是月见的老师在阅卷的时候,都是要看作文的格式的。如果这个作文是以书信的题材来写的话,那么就要用书信的格式,如果是用演讲稿的题材来写的话,就要用演讲稿的格式来写。每种题材的作文都有不同的格式。而且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的每一段都要空两格,这样整体看来会更美观一些,对于阅卷老师,他们也会更喜欢这样的作文。
二、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许多人并不知道标点符号应该怎么用,他们觉得用逗号或者句号就可以了,但其实在写作文的时候,每一句话的语气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是非常惊讶的,或者是震惊的语气,就可以用感叹号。往往是发出问题或者是疑问的语气,都是用问号的。大部分句子的间隔都是要用逗号的,在一段文字结尾处,一般用的都是句号。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应用标点符号,这样会给自己的作文大大的加分。
三、注意不能乱用词语。
有些人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用乱用词语,这句话本来的意思不适用于这个环境,但是他们觉得这个词语可以用,就将它用上了。但是实际上这两个是不符合意境的,所以一些阅卷老师在看作文的时候,就会对这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扣分。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容易犯的错误:
一、察物不精,浮光掠影,以至作文时叙述描写抽象空泛。
一位同学在《池塘雨景》中写道:“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空间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雨”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导致的。
二、语言干瘪,没有文采,行文不够丰满。
例如有一篇题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习作,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她长得比较标准,戴着眼镜,说话声音不大,总爱笑,我非常喜欢她。”这段文字,从语法上看显然没有问题,但从描写人物肖像、再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语言则欠修饰润色的功夫,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
三、机械模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精神。
有一篇写状物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放学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站一会儿工夫。”这段文字,除了将叶圣陶《牵牛花》中的“工毕”改为“放学”,“小立”改为“小站”外,其余文字几乎雷同。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仿作,与抄袭还有多大区别呢?当然,看到报刊上的一篇好文章,以启发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章来,虽然这样的文章不免带有“仿”的痕迹,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值得赞许的。而那种把X或Y代进去的“仿作”,岂不是变成数学游戏了吗?。
练习写作两个多月,发现文章中,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总结如下:
1.错别字,的地得不分
文章中出现错别字情况,解决的关键是,文章写完后,自己一定要多读、多修改,在不断重复读自己的文章时,才容易发现问题。比如:发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用词不精准等问题,及时更正。
还有就是文章中容易出现“的”“地”“得”不分情况。
(1)的——定语的标记,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美丽的花儿 青青的草。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兔子跑得快,乌龟爬得慢。
2.重复
文章中容易出现内容重复。同样内容,文章中多处重复表达。明明一句话能够说清楚的,用了一段话。
文章写完后要重新整理,一个道理,把意思整合成一段话,不要整篇车轱辘话,颠三倒四重复。
实在没啥说,就举自己亲身案例,写细节描写,用事实来说明。有细节,有具体的真实案例,会让写作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3.逻辑问题
文章写完要多读几遍,自己读着顺嘴,别人听着才会舒服。每一段第一句话与下一段第一句话之间,要有一定关系。比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不管什么关系,一定要有关系。
每段第一句话后面的文字,句与句之间,也一定要有关系,不管是递进关系,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
总结成一句话:文章里不要有废话,相互之间都有关系,语言表达要严谨,有逻辑性。
4.标题不吸引人
文章挺费劲写完了,发表后没人看,是件挺郁闷的事儿。
反思,是题目不吸引人,提不起读者兴趣。根据文章内容,使用关键词命名,让标题和文章内容名副其实。用疑问句或反问句效果会更好。
5.鼓励的词太多
说理性文章,也不能只讲道理,要有举例证明,通过细节描写,场景再现,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产生画面联想。
学到的新知,通过自己理解后,尽可能用通俗的大白话写出来,写读者愿意听的内容,而不是一个人自说自话。
总之,发现文章中的这些问题,都要一一改正,争取文章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减少错误的发生,就是最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