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面
二
然而,近两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在有的院校出。
现了滑坡,甚至很不景气。有的院系用“应用写作”或。
“演讲与口才”取代“大学语文”,有的院系干脆直接。
取消“大学语文”,有的院系象征性地开一个学期,每。
周2课时。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有的院系领导认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12。
年语文,到了大学没有必要再学“大学语文”,就是。
再学一学期,也不能提高多少语文水平,不如开“应。
用写作”、“演讲与口才”急功近利。诚然,开一学期。
“大学语文”,并不能把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到一个很。
高的程度。学语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一。
蹴而就。但学一点语文,至少可以让学生不忘记自。
己的母语和民族文化,可以培养阅读兴趣,营造文化。
氛围。读、说、听、写是学习语文的四门基本功。
“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不能取代“大学语文”,。
相反,它们被“大学语文”所涵盖。
一部分大学语文教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
认真钻研教材,不改进课堂教学,不追求教学效果,。
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很多人有一种观念,。
认为只要是一个人,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教“大学。
语文”。一些兼职教师沿袭过去中小学语文课的教。
法,教学程序就是介绍作者、解释词语、划分段落、归。
纳中心思想、指出写作特点。对文章的分析完全依。
赖教材的“提示”,不敢越雷池一步,稍加引申和发。
挥,就可能出现知识性错误。期末考试、考查,采取。
开卷,又是任课教师命题、阅卷,学生根本不听课也。
可以及格,甚至获得高分,唯一的一门文化教育和素。
质教育课,就这样对付过去了。有的专职“大学语。
文”教师自轻自贱,总认为他们这些公共课教师不。
如专业课教师吃香,说语文不是一个专门学科,科研。
没有一个方向,很难晋升职称。其实,“大学语文”
涉及到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
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写作学等诸多学科,每位教。
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选择一。
门学科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获取教学和科研的丰。
硕成果。事实上,全国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中就。
不乏知名教授。匪夷所思的是,有的人教了多年。
“大学语文”,跻身专业课教师行列后,反过来诋毁。
“大学语文”,这真令人费解。
在个别学校,同样是公共课,“大学语文”与“大。
学英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大学英语”在各系各。
专业开4个学期,每周6课时,以每学期授课18周、
每周24课时计,“大学英语”两年共开432课时,占。
总课时的四分之一。除外语系,没有哪个系哪一门。
专业课开这么多课时,而“大学语文”开一学期,每。
周2课时,共计36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二,是。
“大学英语”的十二分之一。这是何等的比例失衡,。
是何等的“数典忘祖”?外语和语文的课时如此众寡悬殊,也许是外语有过级考试,语文没有过级考。
试,外语不好,很多事会一票否决,语文不好,不会一。
票否决。不过,只是近些年才这样,以前并不这样。
当年,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外语打零分,还是被破格。
录取,没有一票否决。外语不行,也没有妨碍他成为。
著名的学者和作家。有些外语学得很好,因从事的。
工作与外语没有太多关系而派不上用场的也大有人。
在。有一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先生,外语学得非常好,。
退休后聊天时有人问他,你的外语特好,一生派上了。
什么用场?他思索良久后认真回答:“有一次坐飞。
机和空姐用外语交谈了几句。”他旁边有位同事笑。
着说:“那次我也和空姐交谈了几句,不过用的是汉。
语。”这位同事不经意地幽了那位老先生一默。
笔者并不反对学外语,要考虑“与国际接轨”,。
原本就不必考虑“中国国情”。改革开放伊始,英语。
备受青睐,中央和地方的广播电台开辟英语广播讲。
座,《英语900句》一时成为畅销书。时髦女郎身着。
胸前印有“Kissme”的T恤招摇过市,这不知是无知。
还是作秀。国门打开之后,一些人学习英语到了痴。
迷的程度,这当然不是坏事,只是全国范围的外语教。
育高投入,低效益,考研考博,评定职称等,过分强调。
外语的“一票否决”,“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及有识之士早有微辞。最近据报载,有十类人员可。
以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是值得额手称庆的好举措。
学习外语也要学好母语。汉语的造字(词)法。
与英语的构词法颇有相似之处。汉语:用“力”于。
“田”是“男”人;使“人”传“言”是“信”息;用“刀”
判“牛”、“角”是分“解”;用“火”烤“犬”、“肉”是。
“然(燃)”烧。英语:一片glass是玻璃,两片玻璃。
(glasses)是眼镜。break(打破)加fast(禁食)是。
breakfast(早餐)。land(土地)加lord(君主)是land-。
lord(地主),mother(母亲)加land(土地)是mother-。
land(祖国),如果把它说成“地主婆”,那只是网络。
笑话。比较而言,英汉对译则更能显示中文修养的。
重要。There is no doub,t译成“没有问题”、“没有疑。
义”、“毫无疑问”、“无庸置疑”就有明显的文野之。
分、雅俗之别。有些美英学者译我国唐诗,就常常出。
现错误。例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
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
处来?”有人将第三句译成“And my children, meet-。
ingme, do notknowme”·“children”有“儿童”和“儿。
女”二义,译成“my children“就是“我的儿女”。诗。
人“少小离家老大回”,在村中见到的是家乡的儿。
童,不是自己的儿女,应译成“the children”。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
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有人将首。
句译为“Go out the great red wedding-chamber can-。
dles”,“go out”是“熄灭”,“停红烛”不是熄灭红烛,。
而是安排停当,让红烛高烧,彻夜不熄,表现新娘将。
见公婆的忐忑心情。所幸第二句将“舅姑”译成“your parents”,没有译成“uncle and aunt”。
中国出现外语热,海外也出现汉语热,欧美,澳。
洲,远东,南亚,世界各地迄今共建立“孔子学院”
128所,这种学院以“孔子”命名,不只是学习研究儒。
家学说,而是学习研究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美、
法、日、韩、俄、澳钟情现代汉语方言,日、韩等国还成。
立专门研究汉字和古典诗词的,“《说文》学会”,“诗。
词学会”,但他们并不忘记自己的母语和民族文化。
三
为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
量,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一)学校确定“大学语文”为全校各个院系(除。
中文系外)的必修公共课,由教务处向各院系下达。
指令性的开课计划,责成中文系安排合格的专职教。
师实施教学。
(二)建立一支文化素质较高、有较丰富的教学。
经验、爱岗敬业、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负责计。
内和自考的“大学语文”教学。以往“大学语文”集。
中在一年一期开,专职教师人人超工作量,还要聘请。
大量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难于管理,不能有效地。
保证教学质量。一年二期,专职教师又工作量不足。
如果将“大学语文”安排在两个学期上,则可以较好。
地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校节省一笔课时酬金。
(三)选用一本好的教材。目前,全国高校使用。
的“大学语文”教材有几十种,从编排体例看,可分。
三种类型: 1·按文学史编排; 2·按文体编排; 3·按。
思想内容编排。按文体分类就是按文章的表达方式。
分类,它更适合写作教学,与以阅读、欣赏为主的语。
文教学不大吻合。按思想内容分类,又容易出现类。
与类的交叉,或所分之类不能涵盖所有作品。现在。
所用的教材按文学史分类,选入了古今中外的一些。
优秀作品,所附录各个时期的文学概述,是粗线条的。
文学简史。另外还附录了较系统的古代汉语、现代。
汉语知识、应用文体写作知识。可谓一书多用。
(四)中文系下设“大学语文”教研室,组织教师。
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取消任课教师自行命题的做。
法,建立试题库,考前由教务处或中文系拼题;实行。
分题流水作业、集体阅卷、交换登分。与教学有关的。
一切情况和数据均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连续几届。
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应影响其评优。
和职称晋升,经过帮助,仍无起色的,应调整其工作。
(五)树立大语文观。课内学习是有限的,课外。
学习是无限的。教师要走出课堂,通过多种形式、各。
种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例如:指导学。
生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组织作文竞。
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指导撰写毕业论文、
调查报告,组织论文、报告评优等。
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全体师生努力,语文学习的。
春天就一定会到来!
不知道你具体的专业,就列出来了:
857 综合考试 《古代汉语》 北京出版社 郭锡良主编 。
857 综合考试 《现代汉语》 商务印书馆 北京大学中文系编 。
857 综合考试 《大学语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中玉主编 。
857 综合考试 《欧洲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周翰等主编 。
857 综合考试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伟仁编 。
857 综合考试 《美国文学简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 常耀信等编著 。
857 综合考试 《英国文学选读》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杨岂深等编 。
857 综合考试 《美国文学选读》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杨岂深等编 。
614 基础英语 《大学英语》(3-4册) 商务印书馆 张祥保、周珊凤主编 。
614 基础英语 《高级英语》(1-2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汉熙主编。
《8月13日大学语文暑假课程三.flv》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K4wT--LnKRJlbPE3_lSqQ。
?pwd=k4e9 提取码: k4e9 本教材是高等院校非汉语言专业本科生公共课“大学语文”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教材的编写原则是:经典性和新颖性结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普及性和研究性结合。所选篇目皆为中国古代至当代的文史哲作品中的名篇,注释详尽,分析透彻。
五本。高考语文课本,分为必修部分、选择性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三个板块。必修部分在高一完成,分必修上和必修下两本。选择性必修在高二完成,分上中下三本。共计5本。
如果非要一套清华的,可以在官网找培养方案的课程名字+代码,去清华教材中心买,或者按名字搜索网上买,还可以去清华大四毕业的学生那里收购全套二手教材。
我一开始也想找一套清华北大的教材,可惜有几门重点课程是英文教材没法看;自编讲义也没有……后来看了很多大学,包括北大,复旦,中山,武大,海洋,华中农业,上海师范等十多个院校的全部课程,总结一下:必修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这些课程名字都是不变的,用的教材每一门课都有好几本经典的教材,都差不多。选修课一般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组,蛋白质,免疫,病毒,酶工程,发酵工程、仪器分析、生物分离技术、生物下游工程为主。制药有一大堆人卫出版社的,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20本书呢,要是打算专攻制药可以看;还有很多学校会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衍生出一些小课题,比如农大的土壤/植物/动物兽医,海洋大学的海洋生物/微生物,医科大学的制药,武汉大学的病毒/蛋白质,复旦的基因组/神经/遗传,这些小课题都是各校特长,用的都是自编讲义,相比之下清华小课题根本没什么优势!
说一些重点教材的例子:大学物理,清华用张三慧的大学物理B,缺少流体力学、几何光学,在量子理论、相对论上篇幅太少。作为物理系或者工科学生来说不如5本分开更好,作为生物的学生来说太难了,想快速入门直接用少课时版,或者医学物理学的教材更方便;物理化学有用天津大学的,也有用傅献彩的旧版,天大的适合入门,傅献彩用于考研;无机化学用宋天佑的第二、三版上下册都行,金若水的现代化学原理上下册虽然早一点也很不错;分析化学看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或者浙江大学贾之慎的;有机化学用的邢其毅的第三版,现在第四版已经出了,但是入门适合看汪小兰、高鸿宾的第四版,胡宏纹的也可以;植物学太多了不说了,动物学刘凌云的就可以;微生物学可以选沈萍的第二版,或者周德庆的第三版,后者容易;生物化学大部分都推荐的王镜岩的上下册,有些学校用王镜岩单本的生物化学教程,有些用杨荣武的生物化学原理,还有张楚富的生物化学原理,都是经典名著,如果你打算专精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建议好好看,如果觉得太难,内容太多,可以先去看张丽萍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内容对比,第四版砍了好多,但是第四版的纸张真是好。王金发那本虽然10年没更新了,但是写得由简入深,推荐看王金发的,还有陈近南的工程生物细胞学,包括细胞工程了;朱玉贤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韩贻仁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明显比什么汪世华、卢向阳的好;发育生物学,张红卫第二版,500多页,第三版砍了180页,因为不作为重点了,干脆买第二版吧;刚出的遗传学戴灼华的第三版也是,只增加了2个小节的表现遗传学和行为遗传学,其实别的教材里早就有了,还有刘祖洞的也可以;神经生物学最近出了好多,像丁斐的第一版就比二、三版好多了,砍掉太多了;好多学校基因工程用的安利国的,这方面国内根本没优势,如果想专门学习细胞工程、遗传学、基因工程、基因组、蛋白质组学,推荐买或者打印遗传学原理第三版,遗传学:基因和基因组学,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因X等大量国外名著,国内考题好多都是借鉴国外的。建议下载打印了有些国外名著,打印时要用彩色,胶装起来,很有收藏价值。
说了这么多名著,你还会盯着清华的教材吗?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哪本教材适合自己,别人不可能知道,清华统一规划的教材未必是最好的。找一个985重点大学,比如复旦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培养方案,把全部课程名字抄下来,和我上面写的对照一下,搜索同名教材一本本海选吧。挑书的过程也是开阔眼界的大好机会,翻翻每本书的结构目录和主要内容,看看哪本更适合自己。买书别看年份和版本,好多十二五、十三五的远不如十一五、十五的教材,因为新版砍了很多内容,换纸加钱卖,第三版、第四版未必就比第二版好。如果新版加的内容并不多,大不了打印出来,夹在旧版的书里。
对某些专业来说,大学本科学的只是基础,生物就是其中之一,你要想清楚是不是真的要学。清华几门重点课程英文授课你是不是跟得上?清华生物的计算机课很重,甚至可以说非常偏科,各种语言,程序设计七八门课,每门4学分,你是不是有兴趣?千万别到时候没兴趣学,为了应付考试弄得焦头烂额,连毕业都成问题。。。在这方面,农业、海洋、工业、科技、师范大学的要求低很多,可以去图书馆看课外书,选个方向专攻,多做实验增强动手能力。。。生物之所以就业难,是因为本科侧重打基础,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很多实验课每门只占1学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都不强,读研几乎是必须的。我的看法生物技术应该改成6-8年制,因为这个专业实在太高深,四年学不完!出国人多是因为国内技术设备落后,研究项目范围太窄,连学校都靠国家补贴过日子。很多学校把生物技术的方向设定为制药,就是希望学生毕业后能找工作。如果你化学、分子学得好,动手能力又强,转攻生物制药、食品、化工还是很容易的,但是人卫那一大套书,几十本,相当于重读半个本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