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短浅(mù guāng duǎn qiǎn) 解释: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出处: 王朔《痴人》:“‘不是这个意思,我确实是想象力有限。’我解释说,‘可能因为我太唯物了所以目光短浅。’” 事例: 他是一个~的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缺乏远见 比喻目光短浅的人(近视眼)。 目光短浅的人(鼠目寸光) 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井底之蛙)。。。。 嘻嘻,你自己选吧。
目光短浅的人,看不清外面的世界,眼界狭窄,总以为自己根厉害,骄做自大,目中无人。殊不知,骄兵必败,人一骄做起来,织有天大的本领,都会“独木不成林”,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成语出处
王朔《痴人》:“‘不是这个意思,我确实是想象力有限。’我解释说,‘可能因为我太唯物了所以目光短浅。’
一、近义词:目光如豆
1、拼音:mù guāng rú dòu。
2、释义:眼光像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3、出处: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茅待诏元仪》:世所推名流正人,深衷厚貌,修饰边幅,眼光如豆,宁足与论天下士哉。(白话文:人们推崇名流正人,貌似忠厚,修饰边幅,眼光却像豆子那样小,难道值得与他谈论天下人呢。)
二、反义词:目光如炬
1、拼音:mù guāng rú jù。
2、释义:目光发亮得像火炬一样。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眼光明亮有神或见识高明。
3、出处:唐·李延寿《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白话文:檀道济被逮捕,愤怒之气旺盛,目光像火炬一样。)
目光短浅的人称为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是汉语成语,拼音是mùguāngduǎnqiǎn,意思是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出自王朔《痴人》。
蔡桓公是一个刚愎自用,不听取他人建议,目光短浅的人,也是一个骄傲自大,讳疾忌医,睢不起医生的人。
蔡桓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齐桓侯”。这个称号源于《韩非子·喻老》中的一篇文章《扁鹊见蔡桓公》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
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无法医疗;
扁鹊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不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韩非子·喻老》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蔡桓侯2113(公元前5261714年— 公元前695年),姬姓4102,名封人,1653为春秋诸侯国回蔡国君主之一,他为答蔡宣侯儿子,承袭蔡宣侯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714年—前695年,共20年。
蔡桓侯生平事迹不见于史书。蔡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前447年灭于楚国。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这个就多了。就清朝来说,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都是。他们看不起西方的科技,结果导致中国后来的屈辱史。三国演义里面的除了刘备,曹操,孙权,其他统治者都有点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