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思路:首先写琥珀的文章类型,然后写里面的具体内容,最后写看完这篇文章的感受。其范例为:
在我们语文书的后面看到了一个叫做《琥珀》的文章,讲述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故事。一只苍蝇停在大树松树上,然后蜘蛛想要把它吃掉,当他爬到苍蝇身边时,老松树滴下了一颗浑浊的泪珠,把苍蝇和蜘蛛困住了。
这个文章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是他们已经淹没在老松树浑浊的眼珠中了。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他们多么渴望想逃出这个老松树的浑浊的眼珠外,重新飞上天空。但是他们怎么也做不到,因为后面还有一句:“他们前伏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他们不管怎么努力的挣扎,还是逃不出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
这篇文章写的很有趣,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还让我了解了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看完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琥珀的历史,增加了我的指示。
. 琥珀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琥珀,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植物的树脂,近似于我们常说的“松香”,是由植物(多数是有木质结构的树木)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然一般温度偏高才能促使其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态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的成分,再经氧化、固结逐渐形成为树脂化石。看起来这类化石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百万——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类似的还有煤精等。正因为如此,它也就和现代的天然树脂有本质的不同。
先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天气热的时候,老松树流出的松脂正好包住苍蝇和蜘蛛。然后由松脂球变成琥珀:因为地壳变动,松脂长时间埋在海底,于是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所谓琥珀。
市面上常说的蜜蜡是琥珀的一种,只是蜜蜡呈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而且蜜蜡形成颜色与呈半透明的琥珀不同,因含琥珀酸较高所以不透明,所以人们就叫它蜜蜡,所以真的蜜蜡的功能与琥珀一样,蜜蜡戴久了因人体温的关系.琥珀酸减少会慢慢变成透明的琥珀。 琥珀因原来的天然矿石容易脆化,所以珠宝业界允许其必须经过一些手续处理,使其不易脆化,而这过程中会因温度使得琥珀内部的天然气泡产生变化,如膨胀或爆裂,因而形成不同形状的内部花纹,俗称结晶花,这样形成的结晶花朵通常成不规则状,而非人工制成的呈规律圆形。 以上方式是珠宝业界承认且允许的,所以不能算是仿造或非天然的,但也有较让人觉得不齿的做法,比方说合成的,就是将天然琥珀磨成粉末后,加上一些塑料原料,重新加温后合成再生琥珀!已经严重破环了琥珀的天然结构,有些甚至还加上染料染色,其中因加热而产生的许多气泡爆裂的结晶花,大多是规则且密集的圆形,但一般人恐怕较难辨识;另外,购买者还要小心由琥珀碎料经过压制形成的第二代琥珀和颜色透明鲜艳的彩色蜜蜡很多表面可能有人工入色处理。
琥珀( Amber)一词,来自拉丁文 Ambrun,“精髓”之意。实际上,琥珀是远古枫树、松树等的树脂埋藏于地层中,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而形成的化石。琥珀在中国古代称“虎魄”,又名育沛、江珠、兽魄。全世界的琥珀类型约有100余种,其中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产的波罗的海琥珀最为常见,称为“海珀”。
在我国东北抚顺等地能觅到琥珀的踪影,由于抚顺琥珀形成的年代要比波罗的海琥珀长一亿多年之久,所以抚顺琥珀在密度上略硬一些,色泽上也要比波罗的海琥珀深一些,以金黄与红棕色为主。在业内,研究学者和宝石界都把抚顺琥珀称为“老珀”,又称“矿珀”。
在我国,琥珀的分类较多,品种也多,但从上品或名品琥珀来看,主要有以下3种:第种是血珀,透明,色红如血;第二种是黄珀,透明,色淡黄;第种是虫珀,含有动物、植物遗体。透明琥珀,最名贵的是透明度非常高的,称“金珀”,如黄金一般诱人的金珀,散发着金色光芒;纯净透明的明珀,则让人心绪宁静、清爽舒畅;热情奔放的血珀,温暖怡人;内敛幽深的蜡珀,充满蜡质光泽。
琥珀按照外观划分:通体呈透明状的,通称为“琥珀”,呈半透明状的,俗称“蜜蜡”;介于两种之间的,叫“金绞蜜”。在我国根据不同颜色和特点,把琥珀分为金珀、血珀、虫珀香珀灵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密腊、红松脂等。
琥珀是经过千万年才能形成的宝石,因此其价值也会随着开采量的减少而日益升高。在欧洲,人们对琥珀的迷恋就像中国人对翡翠的迷恋一样,认为它古老、有魅力,能辟邪保平安。16-18世纪,琥珀在欧洲已成为种时尚,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譬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圣彼得堡的琥珀厅是用400万年前的上好琥珀历时10年建成的。它是1716年普鲁士王子威廉一世送给沙皇彼得大帝的厚礼,后来沙俄的风流女皇叶卡婕琳娜在为自己修建宫殿时将琥珀厅吸纳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