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延髓的功能: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
脑桥的功能: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中脑的功能: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
扩展资料
脑干水平切面:
1、延髓:运动交叉或锥体交叉平面,感觉交叉或丘系交叉平面,橄榄中段平面。
2、脑桥:听结节平面、面神经丘平面、三叉神经根平面。
3、中脑:下丘平面、上丘平面。
内部构造:
自界沟由内向外:
一般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感觉核、特殊内脏感觉核、一般躯体感觉核、特殊躯体感觉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脑干。
脑干位于大脑下方,是脊髓和间脑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较小部分,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延髓部分下连脊髓。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脑干内的灰质分散成大小不等的灰质块。
神经核与接受外围的传入冲动和传出冲动支配器官的活动,以及上行下行传导束的传导有关。此外在延髓和脑桥里有调节心血管运动、呼吸、吞咽、呕吐等重要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若这些中枢受损伤,将引起心搏、血压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安静休息五分钟左右,不能在跑步,饱餐,冷饮或吸烟后进行检查,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心电图异常,从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
检查时要睡平,全身肌肉放松,平稳呼吸,保持安静,切勿讲话和移动体位,颅神经检查又称脑神经检查,脑神经检查包括的项目众多,在此只列举其中一些如位听神经检查,听力正常能正确分辨所听到的声音,眼球不震颤,闭目行走试验,行走实验都正常且闭目可以站立,面神经的运动检查,在安静说话和做表情动作时无双侧面肌的不对称,详情可浏览脑神经检查的各个子检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脑神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脑干
脑干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及其功能:
1、内侧丘系:传导对侧半身的深感觉,精细触压觉,与刺激的具体定位、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有关。
2、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的痛、温和轻触觉。
3、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疼、温、触觉冲动。
4、外侧丘系:接受来自低位核团的输入投射,并发出上行的输出投射至下丘,在听觉信号的上行传导和加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皮质脊髓束:经皮质脊髓侧束至对侧脊髓前角,经皮质脊髓前束至双侧脊髓前角。
6、皮质核束:至双侧脑干内管理骨骼肌的运动核,但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管理。
扩展资料: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束(spinocerebellar tract)分前后束,分别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前后部,将下肢和躯体下部的深感觉信息(主要为肌腱、关节的深感觉)经小脑上下脚传至小脑蚓部皮层,与运动和姿态的调节有关。
脊髓小脑束分为后束和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起自同侧T1-L3脊髓节段Ⅷ层的胸核;脊髓小脑前束主要起于双侧腰骶节段的Ⅴ~Ⅷ层的外侧部。
这两束将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以及皮肤触觉冲动传递至小脑皮质,其中前束所传递的信息与整个下肢的运动和姿势有关;而后束传递的信息可能与下肢个别肌肉的精细运动和姿势有关。
两束损伤可以引起下肢共济失调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脑干
脑干相当于大脑中的司令部,是人的生命中枢所在,直接掌控着人的呼吸、心跳、意识等基本生理功能。手术中稍有差池,损伤了脑干,可能就会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手术的难度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脑干所处的位置特殊。由于脑部手术需要移除颅骨,而脑干位于颅底,想要移除颅骨进行手术,风险就会更高,操作难度更大!
所以,在脑干部位手术风险很高!
近年来,随着医疗的发展进步,对于脑干这个位置的瘤体,可以采取陀螺刀立体定向放疗,陀螺刀是以立体定向为框架,准直仪及放射源为基础,在CT影像辅佐下,将高能的放射线汇聚于瘤体组织,从而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毁损的效果。
它既不同于常规外科手术,也不同于常规的放疗与间质放疗,陀螺刀具有无创伤、无出血,所引起的放射线生物学效应主要局限于瘤体组织,而周围组织几乎不受损伤。
朋友不秒啊!上帝保佑吧!
以下是脑出血致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在分析剖检的52例大脑出血中,39例(75%)有继发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血12例(30.8%),桥脑出血9例(23.1%),中脑桥脑均有出血18例(46.1%)。
继发脑干出血的机制:①血液由大脑出血灶沿传导束下行注入脑干7例(18%),呈索条状,多沿锥体束流入中脑基底部。②人脑出血灶破坏丘脑,直接延及中脑者2例(5.2%)。③大脑出血灶破入脑室,导水管扩张积血,血液进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共8例(20.5%)。 ④脑干小血管出血,共25例(64.1%),多呈点片状出血,有的孤立存在,有的融合成片。镜下可见出血灶中有管壁破坏的动脉,故基本上为小动脉出血。此外还可见某些血管充血、水肿区界限相当明显,与旁正中动脉或长、短旋动脉分布区一致,甚至在某一血管分布区,既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又可见动脉出血,这更证实为动脉出血。另外,在导水管与第四脑室周围,有时可见静脉淤血,偶见静脉周围有少许出血。
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出现昏昏迷早且重,39例中38例(97%)在发病24小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39例 中31例(79.5%)的最高收缩压达 200mmHg以上,而无脑干出血组仅 46.1%(6/13),P<0.05;眼位改变多,占53.85%,表现为分离科视、歪扭斜视、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无脑干出血组仅有10%;存活期短.本组39例中 29例(74.4%)在48小时内死亡,无脑干出血组仅30.8%(4/13),说明脑干出血是促进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
(2)脑出血继发丘脑下部损伤:① 丘脑下部的解剖特点:丘脑下部包括丘脑下沟以下的第三脑室壁及室底上的一些结构,其中含有15对以上的神经核团,数以万计的神经分泌细胞,如位于第三脑室壁上的室旁核、空周围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等,丘脑下部长约 1cm,重约4g,约为全脑重量的3‰.但机制复杂,与植物神经、内脏活动.内分泌、代谢、情绪、睡眠和觉醒均有关。该区还有以下特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较脑的其他部分多一倍以上,且该处血脑屏障不够健全,有较高的通透性,故在缺氧、中毒,颅压增高、感染等损伤时易出现水肿和出出血等改变;漏斗柄是丘脑下部与垂体间的神经纤维联系,当其受压、肿胀、出血时,该联系即遭到破坏。②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占位效应,致使丘脑下部受压,垂体柄水肿、移位、扭曲等,加以继发脑室出血损伤第三脑室壁均累及丘脑下部,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出血性胃糜烂或溃疡,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急性肺水肿,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中枢性高热,大汗淋漓等。
(3)脑出血继发脑疝;脑出血可以并发天幕疝,中心疝、枕骨大孔疝、蝶骨嵴疝、扣带回疝及小脑上疝。后三者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剖检时发现;前三者临床症状明显,多为症状加重或致死的原因。天幕沿时出现同侧瞳孔散大。中心疝时双侧瞳孔均小呼吸不规则。其病理标志为:①赤质、红核向下移位,②第三脑室向下移位,(3)丘脑下部及上部脑干向下移位。出现中心疝时,则很可能发生枕大孔疝,呼吸心跳解离,至死亡。
脑出血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多少。多数病人动态下突然发病, 起病急骤, 常伴头痛、呕吐, 这是因颅内压骤然升高所致。病情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 存在生命危险。因此, 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颅内压、脑水肿及控制血压,同时正确处理窒息、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心脏症状等并发症。本文讨论了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着重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脑出血急性期指发病的3~4周。抢救脑出血的三大原则是管理血压、管理脑压、处理合并症。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安静,注意头部抬高15~20度。昏迷患者取半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给予间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并预防发生呕吐后误吸等,严格按昏迷患者处理常规进行处置。
祝:转危为安!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cc/%E8%84%91%E5%B9%B2%E9%83%A8%E4%BD%8D%E5%9B%BE%E7%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