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1、从心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古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2、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3、悬车之年: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古称70岁为“古稀之年”。
详细内容:
老人70岁叫古稀,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阅报上都见过百岁老人还侍奉着高堂老母的事,将来这很可能将成为普遍现象。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老人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
出处:《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因为在古代七十岁是退休回家,把平时当官时坐的的车收(悬)起来的时候,所以也叫悬车之年。又因十岁为一旬,所以七十岁人可叫七旬老人。
“古稀之年”也被称为“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是极为科学和合理的。
其他年龄的叫法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人到70岁称:古稀之年
其他岁数的称法: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4、10岁以下--黄口;
5、13~15岁--舞勺之年;。
6、15~20岁--舞象之年;。
7、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8、20岁(女)--桃李年华;。
9、24岁(女)花信年华;
10、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11、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2、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13、80岁--杖朝之年;
14、80~90岁--耄耋之年。
古稀之年[ gǔ xī zhī nián ]。
稀:少。 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近义词:
年逾古稀[ nián yú gǔ xī ]。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gǔ xī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出自《曲江二首》。
成语解释
稀:少。
成语出处
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男性70岁。
示例
1.七十~是人生难得的。
2.师傅在~仍坚持游泳、打拳,看上去像是五十来岁的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七十岁叫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不逾矩之年、致政之年。
1、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出自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到处都欠着酒钱,已经是很寻常的事情了,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也是很稀有的。因为杜甫的这首诗,就有了七十岁古稀之年的说法了。
2、悬车之年
出自《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古人用悬车比喻居家辞官,后来用悬车之年来借指退休的年龄,这个年龄为70岁,因此七十岁又称悬车之年。
3、杖国之年
出自《礼记·王制》一文,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来,就有了用杖国之年来指代人70岁。
4、不逾矩之年
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七十岁被称为不逾矩之年,也有人称为从心之年。
5、致政之年
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词,盖指官员辞职归家。这是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的制度。古代七十岁的男子,通常已经辞官归隐,因此,七十岁也叫致政之年。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70%E5%B2%81%E6%98%AF%E4%BB%80%E4%B9%88%E4%B9%8B%E5%B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