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研究使用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主要来自牛脑和脑垂体的提取液,是大约150。
个氨基酸结构的酸性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FGF1或bFGF:FGF2)。其后分离的。
癌基因产物的细胞增殖因子与上述FGFs结构类似,也被分类在FGFs家族,并依次命名为FGF3。
~9〔1〕。目前已发现23种
FGFs。现主要就多能FGFs结构和相关功能机制。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发现和鉴定新的FGFs结构
FGFs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在胚胎发生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GFs。
是由约150~200氨基酸
组成的多肽,相互之间的氨基酸序列有20%~50%是相同的〔2,3〕。其中心区域有大约。
120个氨基酸序列存在高度的同源性(30%~70%)。利用该区域的同源性,以人、小鼠或大鼠。
cDNA
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同源序列PCR法进行新。
FGFs基因检测。当然
,还可以采用T7噬菌体cDNA显示法鉴定新FGFs。FGFs受体(FGFRs)是典型的膜结合酪氨。
酸激酶型受体。将FGFRs的胞外结构域在杆状病毒群(baculovirus)
表达株表达,制成重组的细胞外结构域(可溶性。
FGF受体)。进而利用可溶性
FGFRs与配体
结合的特性,通过T7噬菌体
cDNA显示法对互补cDNA
文库进行筛选。
通过同源序列PCR法,已经发现了6种新的FGFs基因(
FGF10、
FGF16、FGF17、FGF18、
FGF20、FG
F21)〔4〕。虽然T7
噬菌体
cDNA显示法能获得较多的阳性克隆,但不能确认。
是新发
现的
FGFs。随着人类基因组结构的解析及其DNA。
数据库被公开,通过基因检索进而又发现3。
种新的FGFs基因(FGF19、FGF22、FGF23)〔5,6〕,并发现FGF-22。
mRNA
选择性表达于皮肤毛囊的内毛根鞘〔7〕。加上在探索视网膜特异性。
表达基因的过程中所发现的4种新的FGFs基因(即FGF11、FGF12、FGF13和FGF14)〔1。
〕,以及McWhirt
er等〔8〕在探索嵌合体同源结构域癌蛋白(chimeric。
homeodomain
oncoprotein)E
2A-Pbx1
下游目标过程中发现的FGF15,迄今共鉴定出23种人或鼠FGFs。但是。
人FGF15和小鼠FGF19尚未被证实。
人FGF19与小鼠FGF15显示很高的同源性(约50%),且这两种基因都跟FGF3、
FGF4
基因的染色体邻接〔3〕,由此推断人FGF19是小鼠FGF15的相同体。由于人与小。
鼠其他FGFs结构之间的同源性达90%以上,因而除非FGF15和。
FGF19
在进化过程中意外地发
生大的变异,否则两者将伴随着进化过程而逐渐消失。。
FGFs家族成员和基因定位
在人类的FGFs中,能细分出FGF。
7、
FGF10、FGF22和FGF9、FGF16、FGF20等许多亚科(subfamily)。FGFs。
亚科与各染色体定位之
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人类FGFs基因多数散在分布于全基因组中。但也有一些FGFs基因在基因。
组
上形成群落,如FGF3、FGF4和FGF19位于染色体11q13,FGF6、FGF23位于染色体13p13,而FG。
F17、FGF20则位于染色体。
8p21-p22
相互邻接位置上。由此推断FGFs基因家。
族是在进化、复制和易位等复杂过程中形成的〔1〕。人类FGFs基因的翻译区域多数。
由3个基因构成相似的外显子(exon)构成。但在FGF11~14的翻译区域是由5个外显子构成的。
〔3〕,FGFs
基因翻译区域的大小约5~100。
kb。此外,部分FGFs
可通过机
制不清的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形成FGFs亚型。。
FGFs可以分为几个亚组,FGF10和。
FGF7同属于角朊细胞生长因子(KGF)组。除了FGF15外,以22种人类FGFs氨基酸序列的中心区。
域为
基础制成以上进化系统树(FGF15使用小鼠的氨基酸序列)。树中横线显示氨基酸序列偏离程。
度,箭头所指为人类FGFs在染色体上的位置〔3,6〕(注:人类。
FGF15基因和FGF16
基因位置未
确定)。
多数FGFs(FGF3~8、10、15、17~19、21~23)的N末端具有典型的信号序列分泌蛋白。
然而F
GF19、FGF16和FGF20虽然没有明确的信号序列却能高效地分泌到细胞外〔3〕。FGF1。
和FGF2也缺乏信号序列和正常的分泌途径,却能出现在胞外基质,推测两者可能来自受伤的。
细胞,或者通过与内质网-高尔基体通路不同的细胞脱颗粒机制进行释放。此外。
,FGF11~14没有信号序列,认为这些FGFs被储留在胞内〔1〕。。
FGFs不仅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也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体内。通过基因组的解读,在果蝇和C.。
legans分别找到1种FGF(branchless)〔1〕和2种FGFs。
(egl-17和let-756)〔9〕,斑马鱼(zebrafish)有4种FGFs。
(FGF3、8、17、18),爪蟾。
(xenopus)则有6种FGFs〔(FGF(i)、(ii)和FGF3、8、9、20〕,鸡有7种FGFs。
(
FGF2、4、8、12、14、18、19),然而在E.coli和S.cerevisiae等单细胞生物中未检到。
FGFs,显示FGFs家族成员在向脊椎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呈现增加的趋势〔3〕。。
图1是FGFs家族进化树及其基因定位〔1,3,6〕。FGFs可以分为几个亚组,FGF10。
和F
GF7同属于角朊细胞生长因子(KGF)组。除FGF15外,以22种人。
FGFs
氨基酸序列的中心区域
为
基础制成该进化系统树
(FGF15
使用小鼠的氨基酸序列)。横线显示氨基酸序列偏离程度。
。箭头所指为人FGFs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6〕
(注:人FGF15基因和FGF16基因位置。
未确定)。
FGFs基因敲除(KO)与功能解析。
目前已经报告11种
FGFs
KO小鼠,其表型多种多样(表1)。FGF1和。
FGF2因广泛表达于胚胎
和成体组织器官,并因参与组织器官修复而倍受关注〔10〕,但在其基因敲除小鼠身上不是完全正常就是仅有轻微异常。此前曾推测,FGF1和。
FGF2
KO小鼠几乎不发生异常
的原因可能与两者结构和生物活性类似、可相互弥补对方的功能缺失有关,然而在FGF1/。
FG
F2双KO小鼠依旧显示轻微的异常〔11〕。因此,需继续加强FGF1。
和FGF2
的生理功能
的研究。此外,FGF4,FGF8。
,FGF9和
FGF10
KO小鼠会导致胚胎死亡或出生即刻死亡。通过这些。
FGFs
KO
小鼠的表型的解析,将逐渐明确FGFs作为形态发生因子的重要性〔3〕。在所有FGFs中,FGF10是广泛作用于上皮细胞(无论在外胚层上皮还是在内皮层上皮)重要的间质调控因子,在胚胎多种组织或器官发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表2)。FGF10。
小鼠不仅不能形成四肢、肺、甲状腺、胸腺、垂体前叶和下颌下腺,还导致牙齿,肾脏,胰。
腺等器官的发育不全〔1〕。已知FGFR2b的配体有FGF1、FGF7、FGF10,但FGF1。
和FGF
KO小鼠表型正常或只有轻微异常(表1。
),而FGFR2b
KO小鼠〔12〕表型与FGF10。
KO
小鼠表型又非常相似(表2),从而推断FGF10。
是FGFR2b的主要配体,充当上皮-间质相互作用的重要信号,是多种器官发育必需的形态发生因子。
FGFs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4.1
FGFs的信号通路:FGFs与存在于细胞表面的FGFRs结合,将信号传递到胞内。FGFRs有4种基因型(FGFR1~4)。
,
同是一种跨膜蛋白质,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胞外段、跨膜区和胞内段。胞外段为配。
体结合区
,包括2个或3个免疫球蛋白样功能区。根据FGFRs选择性拼接的差异,目前已知存在7种。
受体
蛋白的亚型结构〔15〕。如FGFR1有FGFR1b,1c,2b,2c,3b,3c,4。
7种〔2〕,
各自均有不同的配体特异性。同样FGFR2也可产生FGFR2-Ⅲb和FGFR2-Ⅲc两种受体亚型。FGFR2-Ⅲb主要在上皮细胞中表达,FGFR2-Ⅲ。
c主要在间质细胞中表达。间质细胞表达的FGF7和FGF10能特异性地激活FGFR2-。
Ⅲb,而FGF2、FGF4、FGF6、FGF8和FGF9则特异性激活FGFR2-Ⅲc,这种结合的。
特异性与细胞膜环境和硫酸乙酰肝素有关〔16〕。其中,FGF10与FGFR2Ⅲb有较高的。
亲和力,是特异性配体。当FGFR2胞外段发生点突变(S252W)时,促使FGF7和FGF10激活FGF。
R2-Ⅲc和FGF2、FGF6、FGF9激活FGFR2-Ⅲb,导致表达这些配体的。
细胞自分泌信号激活。
与多数生长因子受体一样,FGFRs都是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在与配体结合后发生二聚体化,从而激活酪氨酸激酶,在激活Shc/Frs-Raf/MAPKKK-MAPKK-MAPK通路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释放磷脂酶C。
(PLC
)、蛋白激酶C(PKC)、磷脂酰肌醇3。
-激酶系统(IP3
K)和Ca2+,向细胞内传递信号〔2,17〕。目。
前,对细胞内
FGF-FGFR系统下游其他信号的传递作用仍所知甚少,有待研究揭示。。
4.2
胞外基质对FGFs的调节作用:FGFs与肝素和硫酸肝素等酸性多糖结合〔13〕。这些酸性多糖不仅能提高FGFs的热稳。
定性和对蛋白酶解(proteolysis)的抵抗性,也能起到浓集和释放FGFs等作用。最近研究显示,FGFs与酸性多糖结合可提高与FGFRs的亲和力和稳定性。而且,通过结构研究,已经。
明确了
FGFs
与FGFRs
和酸性多糖的结合部位〔18〕。目前已知23种FGFs均分别作用。
于硫酸乙酰肝素(HSPG)链的不同特异性部位,并通过选择性形成FGFRs-FGFs-HS(硫酸乙酰肝素)复合体以调控生长因子浓度及其信号传递,由此证实酸性多糖。
是FGFs
信号的必需因子。
4.3
FGFs拮抗剂的调节:属于Wnt、Bmp和Hedgehog家族等分泌性信号分子存在分泌性拮抗剂,通过信号和拮抗剂的双。
调节(dual
regulation)作用精细而巧妙地控制各自的信号系统〔19〕。最早被确。
认的FGFs拮抗剂是来自果蝇的sprouty(spry)。起初曾认为spry是一种分泌性信号,其后的。
研究证实spry是一种与细胞膜内侧结合的胞内蛋白质,spry。
通过阻碍Ras信号传递来阻断FG。
Fs
信号〔20〕。随后,spry也在脊椎动物得到确认。研究显示,spry表达受FGFs。
信号的诱导,如肢芽形成区域spry过表达将阻碍肢芽形成〔21〕。。
结语
庞大的FGFs家族成员是对多种细胞显示多样生理和(或)药理作用的多能信号分子〔2〕
。随着FGFs基因组工程的完成和蛋白组工程(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深入,作为细胞增殖因子、血管形成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形态发生因子、组织修复-再生因。
子的FGFs,有望在发育学、生理学和临床药理学方面作出贡献。
按照果实和花的构造,本科分为以下四个亚科绣线菊亚科、苹果亚科、蔷薇亚科、李亚科。
所以蔷薇科与其他四个科主要是果实和花的构造不同。
1、果实不同:
蔷薇科的果实为蓇葖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稀蒴果。
绣线菊亚科的果实成熟时多为开裂的稀蒴果。
苹果亚科果实成熟时为肉质的梨果或浆果状,稀小核果状。
蔷薇亚科果实成熟时为瘦果,着生在膨大肉质的花托内或在托上。
李亚科的果实为核果,成熟时肉质,多不裂开或极稀裂开。
2、花的构造不同:
蔷薇科心皮1至多数,离生或合生,有时与花托连合,每心皮有1至数个直立的或悬垂的倒生胚珠;花柱与心皮同数,有时连合,顶生、侧生或基生。花被与雄蕊常结合成花筒;子房上位,少下位。
绣线菊亚科心皮1~5~12 ,离生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具2至多数悬垂胚珠。
苹果亚科心皮1~2或2~5,多数与杯状花托内壁连合;子房下位、半下位,极稀上位,1~2或2~5室,各具2稀1至多数直立的胚珠。
蔷薇亚科心皮常多数,离生,各具1~2悬垂或直立胚珠;子房上位。
李亚科心皮1,极稀2~5,子房上位,1室内含2悬垂胚珠。
扩展资料:
蔷薇科在生活中并不陌生,我们所熟悉的苹果,梨,玫瑰,月季等都属于蔷薇科。
部分属种
1、蔷薇属
蔷薇属约15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上,中国约60余种,南北均产之,主供观赏用,有些入药或为香料植物。
有刺灌木,有时蔓状或攀援状;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托叶与叶柄合生;花单生或排成平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瓣5,有时重瓣,与数轮雄蕊同着生于萼管边缘的花盘上;心皮多数,生于壶状的萼管里面,成熟时变为被毛的瘦果包藏于此管内,好象种子一样。
2、梨属
梨属:约25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14种,其中如沙梨和白梨等为中国南北著名的果品。
常绿或半落叶小乔木;叶互生,单叶,全缘或有锯齿,稀分裂;托叶小,有时脱落;花白色,稀淡紫色,聚生成一花束;萼管壶形,5裂;花瓣5,近圆形至倒卵形;雄蕊20-30;子房下位,2-5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2-5;果为一肉质的梨果,果肉内常含有大量的石细胞。
3、苹果属
苹果属约35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20种,产西南、西北、经中部至东北,多数为重要的果树及砧木或观赏树种,如苹果、花红、楸等。
落叶小乔木,多分枝,有些学者把它置于梨属内,当为一个亚属,其分别点为冬芽宽,被毛,叶质较柔软,多少被毛,边缘有短尖的齿,非硬齿,花束常单生而无中轴,花托管于开花时开口,不把花柱封闭,花柱基部多少合生,果肉无石细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蔷薇科
Tibetan antelope for antelope subfamily of pantholops hodgsoni animals, is China's important rare species of, national first-level protected animals. Build and an antelope similar, length for 117-146 centimeters, tail long 15-20 centimeters, shoulder high 75-91 centimeters, weight 45-60 kilograms. Main habitats within 4600-6000 meters desert meadow plateau, plateau grassland etc environment. Temperament cowardly, morning and sunset and a small group of activities, foraging. Tibetan antelope is good at running, the highest speed can reach 80 kilometers, the longest life expectancy 8 years. Female Tibetan antelope having offspring to faraway to hohxil fertility. Mainly distributed in xinjiang, qinghai, Tibet plateau, otherwise sporadic individual distribution in India area. 藏羚羊是羚羊亚科动物Pantholops霍奇森,是中国的重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构建一个羚羊和类似的长度是 117-146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体重45-60公斤。在4600-6000米的高原荒漠草甸,草原等高原环境的主要栖息地。性情懦弱,早上和日落,小群活动,觅食。藏羚羊是在运行良好,最高速度可以达到80公里,最长的寿命8年。藏羚羊的HAVING雌性后代到很远的到可可西里的生育能力。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西藏高原,否则零星个体分布在印度地区。 嘻嘻特别一点的动物说明文。
1.病毒的分类规则早在1950年第五届国际微生物学会议上就提出了初步的病毒分类规则,此后经过多次增补和修订。总的说来,ICTV的分类规则以病毒的基本特性为依据,这些特性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的形态学:病毒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呈球形、子弹状、砖形、卵形或杆状、丝状还是多形态;有无表面纤突及纤突的特征;有无囊膜;衣壳对称型和结构、立体对称、螺旋对称、还是复合对称;立体对称病毒粒子的壳粒数目或螺旋对称病毒的核衣壳直径。 (2) 理化学特性:病毒粒子的分子量、浮密度、沉降系数,对酸碱(pH)的稳定性,对热的稳定性,对两价离子(Mg++和Mn++)的稳定性,对脂溶剂(乙醚或氯仿)的稳定性,对去污剂的稳定性,对幅射的稳定性。(3) 基因组:核酸类型(DNA或RNA);基因组大小(kb);是单股还是双股、线状还是环状;正义、负义或双义;是整个的还是分节段的,节段的大小和数目;核酸的序列或部分序列,是否具有重复序列,是否有同聚物,G+C含量;5'端帽的存在与否和类型,5'端共价结合蛋白存在与否,3'端多聚A尾的存在与否。(4) 基因组组成和复制策略,开放阅读框架的数目和位置,转录特征,翻译特征,翻译后加工特征 (5) 蛋白质:结构蛋白的数目、大小和功能活性,非结构蛋白的数目、大小和功能活性;蛋白质的特殊功能活性,尤其是转录酶、反转录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和融合特性;氨基酸序列或部分序列,糖基化、磷酸化、豆寇酸化的程度;表位图谱。(6) 脂质含量和特性;糖类含量和特性。(7) 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包括对细胞种类的特异性,病毒蛋白的聚集场所,病毒粒子的装配场所,病毒粒子成熟和释放的部位和性质。(8) 抗原性:与其它相关病毒的血清学关系。(9) 生物学特性:包括自然宿主范围,传播方式,传播载体,地理分布,致病性及与疾病的关系;组织嗜性,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 2.病毒的命名规则自1966年制订病毒命名规则以来,已作了多次修正。首先,在1970年墨西哥会议上进行了修正,18条规则发表于ICNV第一次报告上;1975年马德里会议上对其中5条进行了修改,删除2条,全部规则见于ICTV第二次报告中,此时共有16条;第二次报告虽然已有了统一的命名规则,但对于“种”命名的三条规则太概括化,无法指导病毒学家进行病毒种的描述和命名。鉴于此,1980年4月ICTV讨论通过删除原第11、12、13条,以新的8条取代,并新建第22条,这一决定在斯特拉斯堡全体会议上通过,同时还制定了一组“种”的描述和命名标准;1991年《病毒学文献》上发表的ICTV第五次报告,又废除原4、13条,并对原5、12、13、14和20条进行了修正,共包括20个条款。而在1995年的ICTV第六次报告中,最新的病毒分类和命名规则较之前几份报告变化巨大,共计30个条款。一般规则 (1)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应是国际性的,应普遍适用于所有病毒(2) 通用的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科、亚科、属和种的等级制度,在种的命名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许多病毒可用国际通用的俗名。(3) ICTV不统一规定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关于血清型、基因型、病毒株、变异株等的命名由公认的国际专家组决定。(4) 对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杂交株不予分类考虑,这些病毒的命名也同样由公认的国际专家组决定。(5) 当代表成员病毒经过充分鉴定并在发表的文献上描述后,才能建立一个类,以便与相似的类区别。同样,命名一个病毒时,该病毒必须经过充分鉴定并在文献上发表以明确区别于相似的病毒。关于类和病毒的命名规则(6) 现有的类和病毒的名称无论是否适用均应予保留。(7) 在类和病毒的命名中不遵守优先率。 (8) 不使用人名。(9) 类和病毒的名称应便于使用,容易记忆,最好使用听起来悦耳的名称。(10) 不使用下标、上标、连字符、斜杠和希腊字母。(11) 新名称不应与已通过的名称有重复,应选用与正在使用的或过去使用的名称不相近的名称。(12) 如果缩拼词对病毒学家有意义,且得到公认的国际专家组的推荐,可以接受作为类的名称。(13) 由一个类或病毒的名称所隐含的任何意义都会因在名称中涉及不是所有成员或潜在成员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不是均等地适用于不同类的特征而排斥该类中的合适成员病毒,这种情况应当避免。(14) 新名的选用应考虑国家或民族敏感性问题。应采用那些被病毒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工作中常用的名称及其衍生名称应作为命名的基础,此时可不必考虑国家来源;在有一个以上的候选名称时,相应的研究组或分委员会向ICTV执行委员会提出建议,由执行委员会决定取哪一个名称。(15) 新的名称和名称的变更应以分类建议格式提交ICTV。(16) 病毒种是组成一个复制系并占有一个特定生态环境的一类多原则病毒。(17) 种名应由少而实用的字组成。(18) 种名,通常与株名一起,必须表示明确的特征,不涉及属名或科名。(19) 已经广泛应用的数字、字母及其组合可用作种名性质形容词。但新提出的连续数字、字母或其组合不单独接受作为种名性质形容词。 (20) ICTV通过新提议的种、种名和型名的程序分两步:首先,给予暂时性通过,这样的建议将发表在ICTV报告中;然后,经过三年的等候期,如果不撤销或修正,该建议将得到最后通过。关于属的规则(21) 属是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种。 (22) 属名应是一个以“virus”结尾的单词。(23) 通过一个属名的同时需通过一个代表种。关于亚科的规则(24) 亚科是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属。只有当需要处理复杂等级结构问题时才使用亚科。(25) 亚科名应是一个以“virinae”结尾的单词。关于科的规则(26) 科是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属(不管这些属是否组成了亚科)。(27) 科名应是一个以“viridae”结尾的单词。(28) 通过一个科名的同时需通过一个属名。关于目的规则(29) 目是一个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属。
(30) 目名应是一个以virales”结尾的单词。
被誉为“侏罗纪霸主”的霸王龙,真的是恐龙中战斗力最强的存在吗?我们都知道,霸王龙是地球上灭绝最晚的恐龙之一,它们身体长度可以达到惊人的11.5-14.7米左右,臀部离地面高5.2米,脑袋最高处离地面近6米,平均体重可以达到9吨,最重可达14.85吨,不说其它,光是霸王龙的头部都有1.55米长,所以研究发现它的脑容量非常大,这也意味着霸王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恐龙,和其它恐龙相比,它们能够准确地发现猎物弱点进行攻击。
霸王龙的咬合力非常恐怖,一般都在9万牛顿-12万牛顿之间,不过它的嘴巴末端咬合力可以达到惊人的20万牛顿,被它咬住的猎物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除了咬合力惊人外,霸王龙还拥有香蕉般粗壮的牙齿,虽然不是特别锋利,但是却非常坚固,能够以碾压姿态咬碎猎物骨头,而且霸王龙的牙齿可以无限生长,在狩猎时损失或者断裂的牙齿都能在极短时间内补齐。
那么比霸王龙厉害的恐龙到底有没有呢,如果不看恐龙生存的时间阶段,其实还是存在的,不过基本上都是草食性恐龙,像成年的地震龙,易碎双腔龙,超龙这些上百吨的大家伙,就算是霸王龙和它同处一个时期也不敢招惹,不过前提是这些草食性恐龙都能安全度过幼年期,不然也会沦为其它食肉恐龙的食物。
可以说霸王龙是所有存在过的恐龙中进化得比较完美的物种,无论是狩猎技巧还是身体构造,都是一般恐龙不能比拟的,而且它的智商比较高,警惕性非常强,能够更加迅速地对狩猎对象发起进攻,不过霸王龙的寿命普遍都不长,已知发掘的化石中,活得最长的霸王龙也才28岁左右,不过在充满杀戮的恐龙时代已经非常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