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设计之初,IS-7搭载的就是两种从未在坦克上使用过的重炮:
第一种是122毫米BL-13-1 加农炮,其身管长度、精度与弹道均S-25T要高,可以使用同样弹药,而且初速从781米/秒提高到1007米/秒。
第二种是130毫米S-26加农炮,该炮为ОКБ-172工程重型坦克歼击车搭载的改进型海军B-13舰炮,弹重33公斤,初速900米/秒。
两种火炮均采用分装式装填,为了弥补IS-2射速低的问题,并且考虑到重达33公斤的弹丸基本不可能人力装填加装了半自动输弹机。
同时为了提高成员舒适度,IS-7使用了主动抽气系统,在射击后自动将废气吸出车体。
火炮俯角3度,仰角3度+15度,合计18度。
然而俄罗斯人并不满足,1948年12月,IS-7试装了S-26改装而来的S-70火炮,初速提高到925米/秒,结果令人满意,IS-7随后确定使用该火炮,作为试验的重点,S-70的实验一直持续到1951年,中途陆续建造了越20种设计样车,而其同宗兄弟便是著名的“远射能手”M46加农炮,冷战时期这种加农炮出色的远距离精确射击能力为其获得了“穷人的核武器”的绰号,其国产版本59式加农炮及其改型仍为解放军重要的现役装备。,搭载的半自动化装弹机,装填手仅仅需要向输弹带上安装药包和弹头,既可以自动入膛射击,输弹带可以最大容纳6发。
同时由于战争结束,一系列早已实验完成但为了避免影响生产而没有装备在战时坦克上的自动化火控系统也出现在坦克身上, 现代意义上的坦克火控系统正是从各国战后初期研发的新型坦克上开始起步的。 体积和空间较大的IS-7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世界上首批搭载第二代火控系统和侦查系统的坦克之一,成为坦克进入自动化时代的先驱者之一:。
IS-7试验搭载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战前苏联就在BT-7上进行了测试,战后更是借鉴了缴获的德制同类设备改进设计),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间战斗能力。此外为了更好的发挥S-70火炮的精确射击能力, IS-7还搭载“Гроза”(暴雨)火控系统,增配了体视式或合像式测距仪和以凸轮等为函数部件的机械式弹道计算机,性能比其先的坦克有了明显改进,改变了二战时各国坦克那种靠光学瞄准具上的分划板估测距离然后凭经验计算射击提前量的作战模式,虽然IS-7本身并没有最终投产服役,但为之后的苏联坦克应用火控系统铺平了道路。
作为二战以后苏联建造的最重型坦克,无论从材料上、设计上还是防护上,IS-7拥有相当强的防护能力:
车首造型继承IS-3的设计,并改进了几何形状,首次在车首前上装甲厚度150毫米倾角65度,车首下部150毫米50度,车体正面最薄弱环节也达到惊人的100毫米63度,并留在装甲后部留有空腔以阻挡空心装药弹的威胁。同时吸取IS-3的不足,在装甲拼接部分内衬附加装甲,此种设计也延续到其后的T-10坦克上。
炮塔则采用75L铬镍钼装甲铸造,半球形,正对时,正面最大厚度为炮盾350毫米/0度,正面炮台厚度210毫米。
值得一提的是53S与75L,分别为战后全球最强坦克轧制装甲钢与铸造装甲钢,大量使用稀有金属,其性能如下:
1946年9月8日1号原型车抵达测试场开始测试,2号和3号稍后抵达,同年12月2号原型车开始接受打击测试,装甲在缴获的德军各型反坦克炮(主要是128毫米炮)和IS-7自己预定使用的130毫米炮的打击下表现出色,正面无一被击穿。 众所周知坦克等重型车辆对发动机有着特殊的要求,需要很高的扭矩和较低的转速并能适合恶劣的工作环境,并且需要较小的体积。这就是为什么二战中的航空发动机早已突破2000马力大关,而1000马力以上的坦克发动机在21世纪初依然属于先进技术。在二战中各国设计师为发动机伤透了脑经,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常的选择是相对马力较大的汽油机,但汽油机存在机械效率低于柴油机,同功率下汽油机转速远远超过柴油机导致容易起火和零件磨损,对散热要求高,输出扭矩较低等先天问题。没有大扭矩的柴油机将导致同功率下坦克机动性差、过载使用负荷大、汽油容易起火等问题经常导致坦克意外损失,并且马力越大问题越突出,德国的虎王采用的700马力级汽油机不仅动力严重不足,还使车组饱受发动机故障的折磨。正因为二战的经验证明汽油机其实不适合用作坦克发动机,柴油机很快就普及开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国几乎都不再使用汽油机作为坦克引擎,即便是大型工程车辆也多半采用柴油驱动。为了避免重蹈德国同行的覆辙,也为了更好的打动重视机动能力的苏联军方,为此必须找到一颗合适的心脏,而科京设计局出色的人脉关系则提供了充足的选择。苏联作为较早在军事领域应用大马力柴油机的国家,其选择也较为丰富,并且苏联海陆空三军装备之间技术共通工作做得非常好,一款成熟的基础发动机经常有若干不同用途的衍生品,比如2台坦克发动机整合在一起成为一台船用或航空发动机,并且早已经过测试和完善,成为了一台成熟可用的发动机,这样科京设计局就不需要像别国设计师那样面对将两台发动机并联所需要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只要专心处理非坦克专用发动机体积过大的问题即可。
IS-7先后搭载过5种引擎配置:
1、并列两台600马力КЧ-30四冲程柴油机,在2000转/分钟时每台输出600马力,总输出1200马力、
2、并列两台600马力B-12坦克柴油机,在2000转/分钟输出600马力,总输出1200马力、
3、1200马力B-16帕斯克柴油引擎、
4、1200马力ТД-30航空柴油引擎、
5、1050马力M-50鱼雷艇柴油引擎1850转速下1050马力,
前两种引擎配置又分别尝试了传统机械传动和电驱动,
最终M-50以更低转速、更大的扭矩、更高可靠性胜出。
拜1050马力(772.2KW)发动机所赐, IS-7的单位功率11.3KW/T,与以机动性著称的T-34-85中型坦克的11.5KW/T相差无几,应该说IS-7的动力是相当充沛的,达到了中型坦克的标准,但设计组给IS-7定下了令人咋舌的机动性目标:公路时速70KM/H!虽然稍后该指标降为比较实际的公路时速60公里/小时 ,这是个颇为玩味的数据,因为首先苏联军方从来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当然,IS-7的火力和防护指标也不是苏联军方要求的),其次此指标的战术意义也较低。
动力测试的目的是验证动力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动力分配设定是否合适,在完全发挥发动机和变速系统能力的条件下跑出的极速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数据,但和最后进入部队的正式生产车辆却几乎毫无关系,因为最终量产车型的最大速度取决于最后变速器等设备的设定和使用手册的规定,并且各国军队出于装备寿命和经济性考虑以及场地条件限制,在实际操作中极少使用最大速度(就好比许多轿车实际上能开到170码以上的高速,但大部分汽车直到报废也很可能从来没开出过这个速度)
1946年的时候第一辆原型车已经开始测试,使用了类似德国虎王一般的内藏胶圈式钢缘大直径大负重轮。遥控机枪塔和同轴机枪占用了不少空间。极速测试时更发生了严重事故:加速到59.6KM/H时负重轮胶圈发生自燃,火灾波及了测试用其他设备并最终导致油箱起火,虽然最大程度透支动力系统的极速测试肯定会以故障收尾,但负重轮胶圈起火在坦克试车中实在是太罕见了,猝不及防的实验人员没有事先安排救火车跟随,结果车组只能跳出坦克然后眼睁睁的看着样车焚毁,IS-7能否跑出设计团队最初理想中的70码时速(哪怕只是个实验数据),恐怕没人知道了。虽然此事故是实验准备不充分所导致,和之前IS-6电传动样车试车时因设计疏忽导致大爆炸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整个260工程不可避免的蒙上了阴影。 基于不成功的初期样车上的反馈,设计团队在1946~1948年改进了设计,炮塔和车体都被重新设计,主要目的在于增加车内空间,动力装置的布局也被优化。挤占车内空间的机枪们大部分都被移出车外,变成外置机枪——二战中德军步兵反坦克火力让苏军坦克损失很大,为此在进入“核大战时代”之前,战后初期设计的苏联新型坦克很多都采用了不考虑在作战中重新装填的外置机枪,例如T-54早期型号等,这种“机枪强迫症”直到核武器成为各国陆军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时才有所缓解。
新的炮塔其实1946年底就被设计出来,虽然外观上和旧方案相比更低矮,但实际上整体更宽,因此内部空间有所增加。遥控机枪塔被移除,并列机枪被移到火炮上方以腾出空间。而车顶的14.5毫米高射机枪在行军时则可以放倒固定。
车体的变动则更加明显,首先整体放宽,原先如同现代防雷车一样几乎成V字形的车底被改成相对平缓的式样,车内空间大大增加,弹药的摆放位置也被优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二战中苏联坦克的损失统计里,地雷是名列前茅的主要损失原因, IS-7设计时相当注意地雷的防护,2个版本的车体底部都分2层且呈倒三角结构,悬挂扭杆实际上安装在车舱之外由装甲独立包裹。
修改后的260工程1948年版本和之前的1946年版本其实几乎是两辆完全不同的坦克,连火炮也做了小许改动,炮口制退器都换成了仿照德军128毫米反坦克炮的“胡椒瓶”式制退器。空间获得释放之后IS-7适当增加了备弹量,最终定稿型备弹30发,但依然是不足的,其他一些不足也得到了改良。应当说苏联坦克设计部门并没有因为战争结束而降低工作效率,但技术上的复杂外加全新设计的车体让IS-7依然进度较慢,好在战后宽松的环境让科京设计局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完善改进设计,最终他们差不多用了3年时间才使IS-7基本达到实用标准,同时期其他苏联坦克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 苏联军方的顾虑:
许多人为IS-7在正式降生前一刻被扼杀感到痛惜:它拥有德国重型坦克令人印象深刻的坚甲巨炮的同时还有苏联坦克出色的机动能力,战后借鉴了德国,美国的先进技术让苏联坦克大大改善了工艺,和平时期宽松的条件也让苏联人可以精心制造装备……
看起来苏联有足够的精力和金钱来装备已经初步完善了的IS-7,而在1946~1949年的欧洲,老对手德国已是各国占领下的一片废墟,那些永远留在了绘图板上的梦幻战车们此刻成为了美苏英法设计师们的桌上的参考资料。
美苏两国虽然在各自占领的德国领土上组建了完全听命于华盛顿或者莫斯科的“德国武装力量”,但此时他们都只有美苏装备可用,要等到德国投降20年后的1965年才有战后第一款德国坦克:豹1型投产,而战后初年的法国还在尴尬的搜刮各国战时生产的旧坦克维持武装(法军装备了数十辆黑豹,在东南亚的法军则悲催到使用日本遗留89式坦克维持秩序!)战前和战时在重型坦克发展上走了弯路的英国和美国虽然奋起直追,但毕竟缺乏相应技术储备和使用经验,对重型坦克的定位也并不如经验丰富的苏军那样清晰明了,此时他们的新型重型坦克计划,例如1948年开始研制的M103等针对的则是在1945年柏林胜利阅兵式上耀武扬威的IS-3,而M103计划开始时IS-7已经接近定稿等待国家验收了……看起来在战后的第一轮军备竞赛中,IS-7可以让苏联占尽先机,然而苏联军方却依然选择了拒绝。
重量和尺寸
打造完美无敌战车是每一个设计师的梦想,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全无敌的武器,IS-7的主要指标在40年代末毫无疑问是超前的,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让苏联军方难以承受的:IS-7太过复杂。复杂也就意味着昂贵。不但是本身造价的昂贵,还有维护和使用上的昂贵。苏联军方对拒绝装备IS-7的解释中明确指出将近70吨的体重对于长距离运输非常不利,如果装备它的话苏联境内大量基础设施,特别是桥梁都要进行加固改造,对于刚经过4年战火蹂躏,百废待兴的苏联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
核武器的威胁
一些俄文资料例举了苏联军方另一个拒绝装备IS7主要原因:核武器的威胁。在苏联军方验收IS-7的1949年,东西方冷战正式开始,苏联自己的核武器也试爆成功,对于核武器对未来战场的改变,在当时而言美苏军方都在激烈论证之中,一种在苏军中占了主流的观点认为, 核武器将大量消灭坦克部队,坦克部队的消耗将比二战中更大且战损装备回收修复率更低,因此装备基于二战经验设计的IS-7是不合适的。事实上也差不多,当时未意识到核武器过度的杀伤力和全人类都无法承受的核冬天效应的美苏两国只是将核武器视为一种新型弹药,正挖空心思把核弹装上一切可用的常规装备:核大炮,核地雷,核迫击炮甚至核无后坐力炮等现在看来无比疯狂的装备当时不少甚至都装备了部队。如果50~60年代美苏开战,那几乎肯定以对峙在德国境内的美苏两军精锐单位互射核武器开场!重建中的德国会被更彻底的炸成平地,驻扎在德国的美苏大军的下场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驻德苏军集群作为最优先配备新式装备的部队,IS-7如果装备部队自然将首先配置给他们,损失惨重是意料之中的。
加工复杂,无法简化生产,人员培训成本高。
IS-7这样的重型坦克加工难度太大,必须维持较高的工艺水准才能保证装备质量合格,无法在战时简化工艺提高产量,这样连快速补充战损都很困难,形成规模优势就更难了,在当时苏军的作战理论中,重型坦克是构成陆军突击矛头的重要主战装备,单车性能再高,如果只能像虎王那样断断续续累计生产几百辆对于整个战局而言毫无助益。此外IS-7只能交给精锐车组精心使用,而即使是如此一旦维护或者后勤保障上出了问题,这样复杂的大型装备也难逃悲剧的命运。对于刚经过了4年血与火的洗礼,见识过苏美德英等国坦克在战场条件下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预计将面临比二战更严峻的战场环境的苏联军方来说,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类似的情况几乎是德军重型坦克遭遇的翻版,德军已经为此付出了血的教训,苏军显然不打算重复一次。而且如前文所述,苏军预计美苏开战时驻扎在德国和东欧的一线部队将遭到对方核武器的优先打击并在己方核武器的开道下突击,装备和人员消耗无疑将是惊人的。
IS-7之后苏联发展了大量应对核战争的装备,更是发展了专门应对核战条件的重型坦克279工程,说明苏联军方对核武器的威胁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虽然后来的研究证明坦克部队并非在核战中无法生存,相反装甲车辆是核战中最能保持战斗力的。但这是十余年之后的事了,对于IS-7而言,它列装的机会已经被剥夺了。
有更经济的选择
此外战时由于保证弹药供应是压倒一切的优先事务,为了避免调整生产线影响供应,苏联并没有为主流的坦克炮配发新弹种。此外由于长期以来苏联弹药生产中,弹丸重量和装药量的公差较大,导致苏联火炮设计时就必须留有很大的余量以保证使用时不容易发生事故。德军对缴获的苏联76毫米加农炮的改造中就发现其身管大有潜力可挖。战后苏军大力改善的军工生产,提高生产标准,使得用更新弹种,修改药室的办法来挖掘现有火炮潜力成为了一种更经济实惠的选择。苏联最后的重型坦克T-10M就使用Д-25T系列122毫米炮的发展型号。实际上, IS-7并非苏联唯一一个采用130MM主炮和自动装填机的重型坦克方案, 后来的279工程等也采用了类似的配置,但也无一例外的被军方拒绝。 IS7被苏联军方拒绝之后,基于IS-7底盘的数个计划,例如261,263工程自行火炮计划也随之下马。在当时,IS7计划对苏联现有技术储备的整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成功的将130毫米加农炮,大口径火炮自动装填机,1050马力舰艇用柴油机这些在当时看来没法装上坦克的设备整合了在一起,并装备了机械式火控系统,获得了一款主要性能超出了当时军方实际需要的大型技术装备,在这层意义上,IS7本身也是一项技术储备,在后来苏联研发的其他各型坦克身上,尤其是IS-8也就是T-10,虽然一些不专业的军文声称T10是IS-3的改进版,甚至说它的车体和IS3一样,但实际上它的车体设计却处处透着IS-7的影子,比起IS-7,IS-8除了用了质量更好的装甲钢之外,最主要的不同便是使用了更实用的火炮,因此不必装着巨型炮塔,较轻的炮弹也不需要弹夹式装填机完成装填,只需尺寸小得多的辅助推弹机完成最费力的推弹工作即可(T-10上装备的正是辅助推弹机),当然也不需要把舰艇柴油机硬塞进车体,除此之外IS-8/T-10与IS-7非常相似。但较轻的车重使T-10可以不断接受升级改造,再加上战后宽松的环境带来的工艺水准大幅提升,T10成为了一款非常耐用的装备,在作战部队服役到70年代才被T-64等型主战坦克彻底取代,转入训练单位和作为火力点使用的T-10系列直到90年代才全部从俄军退伍,整体经济性非常出色,而如果不是科京设计局在IS-7上的大胆尝试,是不会有T-10这样成功的产品的。因此其实IS7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试验重型坦克。
1960年崇尚核武器和导弹至上论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令终止了所有重型坦克发展计划,因此T-10M也就成了苏联重型坦克的绝唱。岁月如梭,重型坦克的时代就伴随着T-10M和M103的退役走进了历史终点站。而IS-7作为坦克发展史上的一个特例,以其大胆的技术目标和设计思路为坦克发展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blender搅拌机的意思。
释义:n.搅拌机;食物搅拌器 其他:复数blenders。sand blender:合砂机,混砂设备;blender mixer:混料机;eye blender:眼部晕染刷;stick blender:搅拌棒,手持式搅拌器;food blender:食物搅合器;ribbon blender:螺条混合器。
双语例句
1、The Temperature Control about the Drying Drum In the Asphalt Blender.。
沥青混合料搅拌机干燥滚筒的温度控制。
2、But we think that its father is a microwave blender.。
但我认为它的老爸是个微波搅拌机。
3、Dribble the hot mixture slowly into the blender.。
将热的混合物慢慢滴入食物搅拌器。
4、Pour a cup of the gelatinous mixture into the blender.。
往搅拌器里倒入一杯胶质混合物。
不要误人子弟好么,blender完全可以设定单位,打开软件,在右边的菜单中,第一个是渲染,第二个是层,第三个是场景,单位就在场景这里设置,在这个菜单的下面第二项就是单位,默认是无,第二个是公制,也就是米,第三个是英制。选择一个你要的单位,在视图中就会显示相应的单位,比如选第二项公制,那么视图中就会有Meters的显示。这时移动,缩放就会在相应的地方显示出单位。如果想测量模型可以选中左边的菜单(就是那个T键)下面的“3D量尺&量角器”来测量。
blenders是blender的名词复数。
升级路线只有一条啊~~唯一一个分支是 KV-1S 之后又回到 IS系了,一样的。
有几辆车你可以考虑变成精英车打钱打经验。
T28(用不好的人说坑爹,但是完全体的速度和火力的确很不错)前期留着,后期卖掉吧。
KV(完全体前用107炮,车组满100%以后用152再买个装弹机,进高级房赚钱很爽)
KV-3(比KV时期弱一些,因为经常分到高级房,而且打不动)
IS-4(这个,果断精英~不解释)
然后就到IS-7了~ 要不要出随便你,因为IS-4已经很爽了,IS-7反而可能会亏钱。
另外,KV有另一个分支~ 12万经验出 S51火炮。 6及的SPG扛着203mm的大炮,威力可想而知(用HE炮弹,用AP的话太考验精准了,没必要)
最后,再次重申。WOT这个游戏,升级是比较次要的~~ 用自己顺手的车才有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