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鹅旅行记》梗概
小男孩尼尔斯十分顽皮,经常欺负家里的小动物,动物们都非常讨厌他。一天,由于自己的顽皮,想要抓住小狐仙的他反而被变成小狐仙。他着急的想变回去,可是曾经受过他欺负的小动物们都不肯帮助他,无奈之下,只好爬上围墙想办法。大白鹅莫顿想和大雁飞走,心地善良的他为了不让白鹅飞走,意外和大白鹅飞向天空。在飞行途中,他们和大雁阿卡的雁群成了好朋友。在不断的冒险和锻炼中,尼尔斯渐渐成长了他不再是以前顽皮的孩子了,他变得团结有爱,机智勇敢。
一次,尼尔斯和大雁群在休息途中认识了常常被狐狸欺负的山羊群。他们勇敢帮助山羊群,让三只狡猾的狐狸都掉下了悬崖。他们成了山羊们的“英雄”。
在飞行途中,他们遇到了斯密尔的袭击。可是,在尼尔斯的帮助下,他们相互帮助,很快渡过了难关。白鹅莫顿发现了一只小灰雁,她的腿严重脱节了,莫顿偷偷照料她,怕给大家带来负担。可尼尔斯知道后,反而帮助小灰雁邓芬,一起照顾她,她的伤很快就好了,他们又一起向大雁群飞去。
他们来到了邓芬的家乡,嫉妒心极强的姐妹怂勇家鹅和老鹰搏斗,后来还是尼尔斯及时赶到,帮忙解了围。原来啊,这只老鹰并不是别人,就是把尼尔斯送回雁群的高尔果!他和大雁阿卡有一段故事。阿卡在小高尔果父母遇难后,一直像养母一样照顾着他。
他们在10月踏上了南飞的路。尼尔斯怀念家乡的心更加强烈了。最后,尼尔斯回到家后,却目睹了白鹅一家被抓了起来。尼尔斯为了救朋友,冒着自己还是个小人儿的风险,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救下了他们。尼尔斯也奇迹般的变了回来!一家终于团聚了。次日,尼尔斯与雁群一一告别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故事梗概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本童话书,由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著作,首次出版于1907年,塞尔玛·拉格洛夫因为此书获得19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全书五十五章,430千字。
此书写的是小男孩尼尔斯·蒙格尔森由于调皮,捉弄小精灵,被施了魔法,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正在这时,尼尔斯家里的雄鹅莫顿要飞走与大雁一起去旅行,尼尔斯为了不让它飞走,跳到了它的背上,于是莫顿就带着尼尔斯在瑞典全国游历了一圈,他们一起饱览风光、战胜困难、帮助别人,在游历过程中,尼尔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狐狸斯密尔是书中的反派,它一直想害尼尔斯和大雁们,但是由于尼尔斯和大雁们的机智勇敢,它一直没有得逞,最后尼尔斯说服了一只看门狗,将斯密尔捉住,以后斯密尔只好做一只看门狗了。
阿卡作为一只领头雁,经验丰富,体力充沛,富有智慧,整个游历过程实际上是她在全程照顾着尼尔斯。
高尔果毕竟是一只雄鹰,即使是一只大雁抚养她长大。高尔果知恩图报,在他成年后成为一只真正的雄鹰后,虽然“在动物中她的勇敢声名在外”,但“至今从未攻击过一只大雁”。
书中写了雄鹅莫顿与小雁邓芬的爱情故事,还写了一个乌普萨拉的大学生的故事,他不小心将一个老留级生交给他的一部书的手稿弄丢,后来他勇于认识错误,最后在尼尔斯的帮助下将手稿找了回来。
书中还写了放鹅姑娘奥萨和弟弟小马茨的故事,由于瘟疫流利,奥萨的五个兄弟姐妹及母亲先后死去,父亲忍受不了痛苦,离家出走了,后来奥萨领着弟弟小马茨出走去找父亲,在一次灾难中小马茨也不幸死去,但奥萨很坚强,她没被苦难压倒,为小马茨办了体面的葬礼,最后终于弄清了这一连串死亡的原因,也找回了父亲,重新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
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骑鹅周游各地、游览自然风光、学习地理文化、经历风险和苦难,并逐渐改正缺点,懂得学习和进步,养成优秀品德的动人故事。
该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梗概】
故事的主人公尼尔斯是一个讨厌学习、喜欢恶作剧、经常欺负小动物的顽皮男孩子。有一天,尼尔斯捉弄了一个小精灵.小精灵就把他变成了一个和拇指一样大的小人儿。为了逃避人们的耻笑和动物的欺侮,尼尔斯骑在家中雄鹅的背上,跟随大雁开始了一次奇特的空中旅行。 一路上,尼尔斯饱受苦难。虽然他遇到了许多凶恶阴险的敌人,但也结识了善良的大雁阿卡、憨厚的白乌鸦迟钝儿、讲义气的鹰高尔果。尼尔斯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点,并懂得了如何去同情和关爱别人。 当尼尔斯重返家乡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一个谦虚、礼貌、勇敢、温柔、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相信每个孩子认识尼尔斯后都会渴望自己就是他,都会渴望和雁群一起去旅行!
【创作背景】
1887年,一位名叫达林的师范学院院长请长期担任地理、历史教师的塞尔玛,写作一本以小学儿童为对象的通俗读物,向瑞典儿童介绍历史和地理。她创作时,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意图:“为了教育瑞典儿童热爱自己的祖国。”从教育学观点出发,她认为“只有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国家,熟悉祖国的历史,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和尊重自己的祖国”。这部长篇童话事实上是被当作教科书的变异品种出版的。
作者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历时几年访遍瑞典大江南北,认真搜集境内各种动、植物的详细资料,细心观察飞鸟走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并且在收集资料的途中也不忘对当地风俗、民间传说等故事的搜集,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真实性。作者很多作品都是以家乡为故事背景,构想这部童话作品也是她从一次散步经历中找到的灵感:一次在花园散步时,作者被急声传来的“救命”惊呆,一个小男孩正在奋力抵挡朝他猛啄过来的猫头鹰。而这一幕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这个画面就是她童话中小主人公尼尔斯经常欺负家里鸡鸭猫狗遭到动物反击的场景。
【作品鉴赏】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写作的初衷是为瑞典小学写一本新的教科书,因此,它的情节比较简单。同时,为了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实际知识传授给孩子们,作者穿插了大量童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了让孩子看懂、记清,真正掌握知识,作者通篇基本上都采用平铺直叙和素笔白描的写法,除了对必要景物的交代和叙述外,一般不会有重笔浓彩、长篇大论的描写。
在作品中,作者拟人的手法和对细节的描写也非常出彩。在她笔下,风、河流、城市都有了有趣的形象,如把斯康奈的平坦大地比作“方格子布”,把东耶特兰大平原称为“粗麻布”,大雁们把雨称作“长面包和小点心”,将海豚比作“黑色的线穗”等;而细致的描摹状物则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如在描写猫被激怒时,作者写道“他浑身的一根根毛全都笔直地竖立起来,腰拱起来形成弓状,四条腿仿佛像绷紧的弹弓,尖尖的利爪在地上刨动着,那条尾巴缩得又短又粗……”,一句话将猫的形态描写得生动又有趣。
【作者简介】
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of,1858—1940),瑞典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她不仅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还是唯一位凭借一部长篇童话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骑鹅旅行记的梗概例文如下:
有一个小男孩叫尼尔斯,因为他戏弄小精灵,所以被小精灵变成小人儿。变成小人儿的尼尔斯发现家鹅莫顿想跟随雁群一起飞走,尼尔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便抱住了莫顿的脖子,爬上了鹅背。从此,尼尔斯便开始了他的骑鹅旅行。 在维姆布湖面的浮冰上,狐狸斯密尔叼走了一只大雁,尼尔斯拼死救下了那只大雁,自己却被斯密尔困住。
第二天,领头雁阿卡用调虎离山之计解救了尼尔斯。从此,尼尔斯赢得了雁群的信任,成了雁群中的一员。不过,斯密尔却对尼尔斯便怀恨在心。 在一个农庄里,一只母松鼠被关在笼子里,它显得烦躁不安,因为它和孩子们分开了。尼尔斯找到了母松鼠的孩子,并把它们送到了母松鼠身旁。农庄里的人知道这件事后,决定把松鼠一家放回树林。
从此以后,尼尔斯成了小动物们崇拜的对象,只要小动物遇到困难都会找尼尔斯帮忙。 大雁们来到了库拉山参加一年一度的鹤之舞表演大会。狐狸斯密尔违反鹤之舞的规定偷袭了一只大雁。年长的狐狸惩罚了斯密尔,当众咬掉了斯密尔的耳朵。
此后,斯密尔更加仇恨大雁,他一路跟踪雁群,伺机报复。 在旅途中,尼尔斯还帮助了灰雁、山羊,乌鸦卡尔木,老奶奶,绿头鸭、老马、公熊、天鹅、渡鸦、小雕高尔果和奥萨姐弟俩。一路上,尼尔斯做尽好事,他的故事被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奇。
雁群们在美丽的大峡谷度过了夏季,又开启了南飞的旅程。尼尔斯回到了家乡,阿卡用金币表达对尼尔斯的谢意,可尼尔斯并没有收下金币。 雄鹅莫顿带着邓芬和孩子们回家时被尼尔斯的父母抓住了。尼尔斯鼓起勇气救下朋友的那一刻变回了原来的样子,他们一家终于团聚了!
《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主要讲了放鹅娃尼尔斯因得罪小狐仙,被变成了小人。变成小人的 尼尔斯 先后受到了鸡和鹅的嘲笑、黑猫的羞辱以及牛群的控诉,让他意识到自己以前犯下的错事。后来,他骑在大白鹅背上飞上了天,开始一场漫长而又危险的旅行。
起初,大雁们得知尼尔斯是人类之后,并不愿意相信他。但是有一天晚上,尼尔斯舍身从狐狸斯密尔的嘴里救出一只大雁,大雁们对尼尔斯感激不尽,便一致同意让尼尔斯同他们一起旅行。
眨眼间,几年过去了。一天,尼尔斯被狂风吹倒在了地上,正好被一只母熊抓了住了。她把尼尔斯推给了两只小熊当玩具玩,最后小熊玩累了,便去睡觉了,公熊回来后,发现尼尔斯,尼尔斯急忙点燃火柴,公熊见后就想让他把工厂点着。
尼尔斯坚决不烧工厂,公熊正准备拍死尼尔斯尼尔斯,看见一个猎人正在瞄准公熊,他急忙提醒公熊,公熊逃出后,对尼尔斯感激不尽,就把他放走了。
经过这么久的旅行,尼尔斯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当他听父母说要杀鹅时,尼尔斯不顾自己身体的大小,拼了命的敲门,并请求他们不要杀鹅。但当门打开时,他发现自己已经变回了原来的模样。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尼尔斯和大雁一告别,他看着它们飞远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