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要去哪儿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背面。一心想着我的丈夫,使我伤心身体都病恹恹的。”
这两句写的是一个女人对她去当兵打仗的丈夫的思念,对丈夫深深的思念让她内心十分悲伤,想要寻找忘忧草却不知道该去哪找,每天的思念都让她的身体有了病痛。让人读来十分感慨。
伯兮 《诗经》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一首地方的民歌,是一首典型的思妇诗,诗中的女人很思念自己的丈夫,并为他去带兵打仗感到自豪,可是长时间的不见又让她的思念加深,她期待见到自己的丈夫却没有希望,身体也开始有了伤痛,她已经不堪重负了。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伯:古代兄弟姊妹中长者为伯。妇女也称丈夫为伯。
朅:音切,英武高大,威武健壮的样子。
桀:通“杰”才智出众的样子。
殳:音书,竹制兵器,长丈二。
前驱:走在前面的将士。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
谖草:萱草,忘忧草。
树:种植。
背:通“北”。古人以为指北堂。在北堂种植萱草。
痗:音妹,忧思成病。
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
伯 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
7、适(迪dí):悦。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10、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11、谖(宣xuān):忘。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13、痗(妹mèi,又音悔huǐ):病,忧伤。
[余冠英今译]
我的哥啊多英勇,在咱卫国数英雄。我哥手上拿殳杖,为王打仗做先锋。
打从我哥东方去,我的头发乱蓬蓬。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为谁来美容!
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阳像火盆。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
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来想,病到心头化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