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的画法如下:
1、在画纸上画上如图所示的形状。
2、在图案上画上一条直线
3、将直线补充完整,风筝的翅膀完成。
4、补全风筝的尾巴
5、在风筝上画上图案花纹
6、画上风筝的线
7、最后涂上颜色,完成
风筝也叫纸鸢,其中鸢是指老鹰。“鹞”及“鸢”都是鹰类猛禽,中国古时南方一般把风筝叫做“纸鹞”,北方把风筝叫做“纸鸢”。这是因为风筝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鹰,放飞时真得像一只雄鹰在空中翱翔。香港现仍有“纸鸢”叫法,显然是来自古语。纸鸢一经发明,便在、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的。中国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大约唐、五代时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唐代诗人元稹曾有诗云:“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生动地描写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
清代郑板桥《怀潍县》中的诗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放风筝的盛况。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春回大地之时,人们放飞风筝,也放飞梦想。实际上,对于风筝的起源,有各种说法。
一说是风筝始于春秋时期的木鸢;一说认为风筝始于韩信;另一种说法认为风筝源于五代,是李业创造了纸鸢;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风筝始于南北朝侯景之乱时,“有羊车儿献计,作纸鸦”。
用一条线画出风筝线。
画出一个蝴蝶的形状,这是一个蝴蝶风筝。
画一些背景,都是比较远的,因为风筝放得比较高。
画一棵小树,小树被风吹得向一边倾倒。
将背景丰富一下,还可以画一行燕子,放风筝就画好了。
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
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
汉字: 趁
读音: chèn
部首: 走
笔画数: 12
笔画名称: 横、竖、横、竖、横、撇、捺、撇、捺、撇、撇、撇、
趁有12画,第七画是:捺
1、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用刀将竹篾破开,约三分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
2、将竹篾贴在纸上,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分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4、骨架一般用竹子做,把竹子片成细条,长度视风筝大小而定。中轴比横轴长一些,中轴一根和横轴三根排成王字型,中轴后面适当伸出,以做尾巴,横轴中间的一根比其它两根长一些,然后用结实质轻的棉线把王字扎紧。
5、糊纸,根据个人喜好裁出风筝形状,画上喜爱的图案,用胶水或其它粘剂粘上,系上线轴即可。
风筝制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墨子和鲁班以木材制成鸟禽状器械,放之能飞,称为“木鸢”。汉代开始以竹篾扎成鸟禽状骨架,上糊以纸,称为“纸鸢”。后来又在纸鸢上附加竹哨、弓弦,放飞时因风吹而引起哨响弦鸣,声音悦耳,如同鸣筝,故称“风筝”。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根据史书记载,风筝的最初功用是用于军事。
到了唐代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风筝逐渐走向民间,类型也丰富起来。
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清时期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风筝分为硬翅和软翅两种。硬翅风筝骨架不能拆卸,受风力强;软翅风筝骨架可以拆卸装盒,便于保存和携带,放飞时各部件可以自由活动,如“龙头蜈蚣”风筝的龙头双目能转动,利爪能屈伸,鸟禽状风筝可以展开翅翼奋飞云间,金鱼状风筝可以摇头摆尾地缓缓游动,等等。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宫灯、花篮等立体状的风筝。
工艺特色
风筝制作工艺聚集多种手工技艺于一体,由扎作骨架、裱糊、彩绘等环节组成,其中扎作骨架最为关键,骨架扎不好,风筝便无法飞起。裱糊除用绫、绢外,一般常用坚韧受风的绵纸。彩绘在风筝制作中也十分重要,不少彩绘精巧的风筝已被作为艺术品收藏。彩绘颜料中可适当加入桃胶,使色泽更加光亮,同时还能起到防潮的作用。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忆江南》——白居易(唐) 。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 。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 。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8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9 《春日》——朱熹(宋)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 《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1 《村居》——高鼎(清) 。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2 《春晓》————孟浩然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 《晴景》—— 王驾(唐)
雨前初现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
2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5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7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8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9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0 浣溪沙——苏轼 (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发唱黄鸡。
31 月夜 ——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2 破阵子—— 晏珠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时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33 浣溪沙—— 苏轼(宋)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33!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cc/%E6%94%BE%E7%BA%B8%E9%B8%A2%E6%80%8E%E4%B9%88%E7%94%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