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èn 笔划: 10 。
部首: 扌 五笔: rdfe 。
基本解释:振
搬动,挥动: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奋起,兴起:振奋。振作。振兴(xīng )。振振有辞。 。
古同“赈”,救济。
古同“震”,威震。
拼音: zhèn , 笔划: 15 。
部首: 雨 五笔: fdfe 。
基本解释:震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震夷伯之庙”。震霆。 。
雷:“烨烨震电。”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震撼。震荡。震颤。震响。震动。声震遐迩。 。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震。身子不由得一震。 。
特指“地震”:震灾。震源。震中。震级。震情。防震。抗震。余震。 。
〔震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震惊。震怒。震骇。震慑。 。
电机转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数的影响(如材料不均匀铸件的气孔或缩孔,零件重量的误差及加工误差等)会引起转子重量上的不平衡,因此转子在装配完成后要校平衡。六级以上的电机或额定转速为 1000 转 / 分及以下的电机其转子可以只校静平衡,其它的电机转子需校动平衡。
申曼动平衡机设备使电机转子达到平衡效果,电机转子平衡机设备存在合用性强、精度高、可靠性好等好处,用于分量在10克到5吨的所有的旋转转子,大多数使用到汽车、冶金、电机、风机、造纸、机械、航海航天、纺织、家用电器等行业。
电机转子是电机中重要的的旋转部件,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机转子分为电动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转子动平衡是电机生产制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工序,直接关系到电机的噪声、振动指标性能是否达标的问题。由于电机电气设计上的缺陷也会引起噪声、振动超标,与机械上的不平衡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电机噪声、振动问题极其复杂。
申曼电机转子平衡机
电机动平衡的方法:推荐查看电机转子自动定位平衡机。
1. 选定测试单位:切换振动单位(G、mm/s、um)
2. 开机检测电机初始振动:
试重电机:
1)在电机任意处钻头打孔,或是按小块胶泥或是加配重螺丝。
2)之后开启电机,此时测量振动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变小。
3)测量完成后,停止电机停止。
定义0度:
1)估计钻孔处铁屑的质量,或加胶泥质量或锁螺丝质量克数,可用电子称测量。
2)角度:打孔处、放动平衡胶泥处、加螺丝处定义为0度。
动平衡调试:
1)加重,去重功能(电机常用减试重方法)。
2)ISO-1940 国际等级参考。
3)钻孔计算精准告知钻孔角度和深度。
4)分量计算(某角度不适合配重,把配重分配到其他角度)
5)孔位分配
消除振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不均匀的质量点找出来并去掉它,或者在它对面人为地加一块相同的质量平衡它。在哪里加重或去重则需要做动平衡检测来找到这个位置。电机转子不平衡,将给机械带来振动、噪声和部件破坏等恶劣影响,以致严重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由震源激发,经地下传播并被人们在地面或井中接收到的地震波通常是一个有一定长度的脉冲振动,在地球物理中称为地震子波。它是具有两个特征的信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能量有限、在很短时间内衰减消失。其基本属性是振动的非周期性。因此,它的动力学参数应有别于描述周期振动的振幅、频率、相位等参数,虽然也沿用这些术语,但除了振幅及相位的定义相同外,其余的要冠以“主”字,例如主频率、主周期、主波长等;而且,由于非周期振动是许多周期振动叠合而成,还需用振幅谱、相位谱等概念来描述。
1.地震波的频谱
根据傅里叶变换理论,任何一个非周期的脉冲振动g(t)都可以用傅里叶积分写成如下形式。
地震勘探
式中:t为时间,f为频率;G(f)为频谱,一般为复变函数;j为虚数。式(1-56)是表示一个非周期振动g(t)与周期性简谐振动之间的关系,它的物理意义是:任何一个非周期振动g(t)是由无限多个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简谐振动G(f)exp(j2πft)之和构成。每一个频率的简谐振动的振幅和初相位由复变函数G(f)决定,G(f)可以写成。
地震勘探
其中A(f)、(f)都是实变函数。A(f)表示每个简谐振动分量的振幅,称为振幅谱;φ(f)表示每个简谐振动分量的初相位,称为相位谱。于是式(1-55)中的被积函数可以写成。
地震勘探
可见A(f)表示了每个简谐分量对振动g(t)的贡献大小,而(f)表示组成g(t)的简谐振动之间在时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图1-5表示由许多不同频率、不同振幅、不同起始相位的简谐振动合成一个非周期振动的示意图。
图1-5 简谐振动合成非周期振动示意图。
图1-6 谱图
式(1-56)的物理意义是:如果已知非周期振动g(t)的形状,那么可以求得其频谱G(f),进而按式(1-57)求得复变谱G(f)的模A(f)即是振幅谱(图1-6a)。即。
地震勘探
式中G(f)=a(f)+jb(f),a(f)表示G(f)的实部,b(f)表示G(f)的虚部。
复变谱G(f)的幅角是相位谱(图1-6b)。即。
地震勘探
振幅谱和相位谱的物理意义十分明显,人们研究波的动力学特征,主要是研究影响这些频谱变化的规律。
式(1-55)和式(1-56)是一对傅里叶变换,前者称傅里叶正变换,后者为反变换,他们之间具有互相单值对应的关系。即任何一个形状的地震波都单一地对应有它的频谱,反之任何一个频谱都唯一地确定一个地震波波形。这就是说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既可以用随时间而变化的波形来描写,也可以用其频谱特性来表述。前者是地震波时间域表征,后者则是其频率域表征。由于它们具有单值对应性,因此在任何一个域内讨论都是等价的。
地震子波具有有限的能量,因此振动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即衰减为零。它的衰减时间长短称为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它决定了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与它的频谱之频带宽度成反比。具有无限长延续时间的单频简谐振动对应着很窄的线谱。而仅有单位时间延续长度的δ脉冲则具有无限宽的白噪声频谱即是这种关系的极限例子。
2.地震波的振动图和波剖面图
根据波动方程一般解(1-46)式中的自变量 它既是时间(t)又是空间传播距离(x)的函数,因此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波动。若在某一固定的距离r=r1(r即x)上观测该处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质点位移u,这种由u—t坐标系表示的图形称为波的振动图,如图1-7a所示。
图1-7 地震波的振动图和波剖面图。
可以用一系列术语来描述振动图。振动图的极值(正或负)称为波的相位,极值的大小称为波的振幅A,相邻极值(或正或负)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主(或视)周期T*,主周期的倒数称为主频率图上质点振动的起始时间t1和终了时间t2之间的时间长度Δt=t2-t1,即为波的延续时间。
如果观察时间t=t1时刻,波动在u—r坐标系中的状态。即横坐标代表波动离开震源的距离r,纵坐标仍表示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u,这种图形称为波剖面图,如图1-7b所示。
同样,可以用一些术语来描述波剖面。波剖面上具有极大正位移的点称波峰,极大负位移的点称波谷。两相邻波峰(或谷)之间的距离称主(或视)波长λ*,主波长的倒数称为主波数 。
观察波剖面在介质中的传播路程可以看出,在波到达的介质处,介质的质点都离开平衡位置产生位移;由于岩石介质质点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振动的质点又波及其邻近静止的质点使之振动,由此及彼,形成质点振动相互传递。波在介质传播的过程中,把介质划分为三个球形层(图1-8)。处于球形层内有阴影线的区域内的质点以各自的状态振动,该区称扰动区。其横截面即为波剖面。扰动区的最前端刚开始振动的质点与尚未振动的质点间的分界面称为波前(面),而扰动区的另一个面是将要停止振动与已经停止振动的质点间之分界面则称为波尾(面)。对于纵波而言,扰动区内某一时刻一些质点互相靠近,形成局部密集带,而另一些质点却彼此离开,形成局部疏松带,结果在扰动区内构成了彼此相间的压缩和膨胀带,如图1-9所示。而且随着波的传播,介质中的压缩带和膨胀带交替更换。对于横波来说,由于其质点位移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在扰动区内,质点运动是与波前(或波尾)面相切的。
图1-8 波前传播原理
图1-9 纵波传播原理
3.地震波场的计算———克希霍夫公式。
地震波在理想均匀无限弹性介质中传播时,如何计算波到达空间任一点的波场问题是地震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早在1690年,惠更斯在描述波动传播时就提出一个原理,其要点是:任意时刻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波源,由它产生的二次扰动形成元波前,而以后新波前的位置可以认为是该时刻各元波前的包络(图1-10)。这就是著名的惠更斯原理。
图1-10 惠更斯原理示意图
以后菲涅尔补充了惠更斯原理,认为由波前面各点所形成的新扰动(二次扰动)在空间观测点上相互干涉叠加,其叠加结果是该点观测到的总扰动。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从原则上提出了计算任一观测点波场的思想,但没有解决具体计算问题。
1883年著名德国学者克希霍夫首先解答了这个问题。他提出,如果围绕着观测点P所在的某一闭合曲面S的空间域T,可以计算点P处的位函数(x,y,z,t)。显然,它是由分布在T域内和域外的震源引起的。首先,要计算T域内各点震源P'引起的位函数,至于T域外的震源,可以证明它们的效果等于S曲面上的某个积分。于是,可用坐标(x,y,z)和(x',y',z')分别代表场点P和源点P'。用r和r'分别表示该两点的矢径(图1-11)。
图1-11 计算克希霍夫积分的空间域。
而R=r-r'表示震源P'点到场点P的距离矢量。其值为R= 解φ由下述克希霍夫公式计算。
地震勘探
式中:符号[]表示的是时刻 的而不是时刻t的对应函数值,故[φ]称为延迟位;ρ是T域内的震源分布函数或力位。T'是包围震源P'点的体积元。克希霍夫公式的推导涉及繁杂的计算,可参阅文献(何樵登,1986年《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这里,只指出按照具体情况的不同,公式(1-61)可以简化。例如,当闭合面外及面上均无震源时,面积分项为零,得。
地震勘探
这就是非齐次波动方程的解,是由S面内震源发射的振动。当S面内没有震源时,式(1-61)为。
地震勘探
这就是惠更斯原理的定量表达式。如果P点在T域以外时,则式(1-61)不能求解。
1.拼音为:【zhèn】,常见的组词有:振敬、振豪、廪振、折槁振落、振詟、振兴中华、振悚、振荡、振羽、振玉、振恐、振锡、振振、振衣濯足、振袖、振奋人心、振奋、振聋发聩、萎靡不振、振振有词、一蹶不振、振动、振臂一呼、振拔、振臂、振兴、谐振、振作、共振、振幅、严振、振怒、欲振乏力。
2.振相关的成语:
3.基本意思:
(1)摇动;挥动 ~翅。~笔疾书。
振,动也。——《广雅·释诂一》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
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果敢而振。——《荀子·荣辱》
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我如振落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振动 共~。谐~。~幅。
(3)奋起;振作 ~奋。~起精神来。听说比赛开始,观众精神一~。
蹶而不复振。——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4)挽救;救治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韩非子·五蠹》。
又如:振理(救治);振除(救治)。
(5)整治,整顿:
班师振旅。——《书·大禹谟》。
又如:振兵(整顿部队);振旅(整顿部队);振饬(整顿);振举(整顿恢复);振核(整顿考核);振容(整容);振饰(整理修饰)。
(6)姓。
3.笔画顺序:横、竖钩、提、横、撇、横、横、竖提、撇、捺,总共10笔画。
如下:
1.手动调整增益参数
第一步,调整速度比例增益KVP值。当伺服系统安装完后,必须调整参数,使系统稳定旋转。首先调整速度比例增益KVP值.调整之前必须把积分增益KVI及微分增益KVD调整至零,然后将KVP值渐渐加大;同时观察伺服电机停止时足否产生振荡,并且以手动方式调整KVP参数,观察旋转速度是否明显忽快忽慢.KVP值加大到产生以上现象时,必须将KVP值往回调小,使振荡消除、旋转速度稳定。此时的KVP值即初步确定的参数值。如有必要,经KⅥ和KVD调整后,可再作反复修正以达到理想值。
第二步,调整积分增益KⅥ值。将积分增益KVI值渐渐加大,使积分效应渐渐产生。由前述对积分控制的介绍可看出,KVP值配合积分效应增加到临界值后将产生振荡而不稳定,如同KVP值一样,将KVI值往回调小,使振荡消除、旋转速度稳定。此时的KVI值即初步确定的参数值。
第三步,调整微分增益KVD值。微分增益主要目的是使速度旋转平稳,降低超调量。因此,将KVD值渐渐加大可改善速度稳定性。
第四步,调整位置比例增益KPP值。如果KPP值调整过大,伺服电机定位时将发生电机定位超调量过大,造成不稳定现象。此时,必须调小KPP值,降低超调量及避开不稳定区;但也不能调整太小,使定位效率降低。因此,调整时应小心配合。
2.自动调整增益参数
现代伺服驱动器均已微计算机化,大部分提供自动增益调整(autotuning)的功能,可应付多数负载状况。在参数调整时,可先使用自动参数调整功能,必要时再手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