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你的题目。
(一)
1.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齐泯王听吹竽,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参考答案:
1.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心存侥幸心理,为人虚伪。
原因:
南郭先生方面:贪图荣华富贵,渴望不劳而获。
齐宣王方面:好大喜功,好摆排场,使奸人有机可乘。
2.齐宣王的乐团共300人,且采用合奏;根本仍在于其好大喜功,二在他听信南郭的自吹(暗讽对官吏任用的不严格,不弄清人才的真实才能)。
3.南郭根本不会吹竽,怕被发现(触犯欺君之罪)。
4.可说他又去进行另一次行骗;亦可说他从此发奋,勤学苦练,学会了吹竽。
(二)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请解释“宣王说之”中的“说”的含义,并写出《论语十则》中用法相同的句子。
说:__用法相同的句子:___。
2.成语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
参考答案:
1: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滥竽充数,比喻没本事却混在有本事得人群中。
原文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⑨使②人吹竽,必③三百人。南郭处士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⑤之,廪食以⑥数百人⑦。宣王死,湣(min)王⑧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解释:②使:派,让,指使。
1、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0个字。
2、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最佳答案。
3、滥竽充数的滥的意思是什么。
4、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
2.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3.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4.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5.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大家里面充数,一定是要败露的。
原文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lǐn)食(sì)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寓言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 。
滥竽充数
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齐宣王角度: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不能不分优劣,否则,容易滋生大锅饭思想。制度制定,
严格考核,奖勤罚懒,该淘汰一定淘汰。
齐闵王角度:大胆革新,突破既有的框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旧,鼓励。
优秀人才,为每人提供施展才华平台。
南郭先生角度:人要有自知之明,正确面对自己不足,知错能改,因时而动,因势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