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
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写作思路:按照时间与空间故事,开始写作,并将周边人的感受描写出来。
乡音难改,桑梓情深。汪曾祺一生有着强烈的家乡情结,正如他晚年所说:“人之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和童年。离开家乡很远了,但家乡的蟪蛄之声尚犹在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总是忘不了的。”家乡人民对他的深爱之情亦如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样炙热。
来到汪曾祺纪念馆,尽管此时离纪念馆开馆还有一个多小时,但馆外早已围满了人,除了参加开馆仪式的领导、嘉宾,更多的是普通市民、文学爱好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汪迷”朋友,他们静静伫立着,耐心等待开馆。
“咔咔咔、啪啪啪……”9时50分许,汪曾祺纪念馆正式开馆,现场顿时热闹起来,拍照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来纪念汪曾祺、记录下这一刻。“汪曾祺纪念馆开馆啦!”“来汪曾祺纪念馆,品味汪老的‘诗与故乡’。”
“到这里来,与汪老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会晤’。”…… 在现场,大家纷纷拍照、拍视频,一时间,汪曾祺纪念馆开馆视频刷爆了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网络平台,大家纷纷在汪曾祺纪念馆“打卡”。“汪曾祺纪念馆建立,让汪老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他最爱的故乡。来到这里,感觉汪老就在身边,从未远去。”采访中,不少市民纷纷感慨道。
走进场馆,仿佛跨越了流年,置身于“汪老的世界”。场馆内,汪老接受采访时的音容,手写的草稿,用过的眼镜、茶壶,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等随处可见,这里处处都透着他生活的气息,展示着他的文学魅力,让参观者无不驻足感叹,细细品味。在现场,正带领学生参观城北小学汪曾祺少儿文学院的指导老师韩增琴感言道:“汪老文字里的高邮永远生机盎然,汪老也永远在家乡人的惦念里风采熠熠。”
汪曾祺的散文十分的有韵味。语言很平实。如唠家常一般,但是却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具体如下:
生活是一条直线,由无数的尝试点组成。一只很小的鸟,它刚长出羽毛,它看上去就像柔嫩的翅膀似乎不堪一击。它躲在自己的窝里,羡慕地看着头雁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它渴望蓝天,金色的阳光,在芬芳的风中自由飞翔。
他看了看自己的翅膀,心想:我的翅膀太嫩了。我不能飞。当我很小的时候,我开始背诵古代诗歌晃着头,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也许喜欢节奏,朗朗上口的愉悦;也许是爱上了诗歌朴实的美。我变成了一个喜欢诗歌的女孩。拜伦、济慈、泰戈尔、叶宁、北岛、舒婷……有时候心会有一种渴望尝试的感觉,但我想,我只能做梦。
蓝天白云对鸟儿越来越有吸引力,飞翔的念头也越来越清晰和强烈。它过去常常拍打翅膀。我开始有一个自己的小笔记本。他总是和他在一起,有时在田野里嗅嗅泥土的气息;有时透过薄雾看到一颗小星星。
有时河里扔一块石头,会激起波纹。我生命中的每一个安静的影子都被用很短的一句话写在我的笔记本上。大雁对鸟说:“出来吧,小家伙!鼓起勇气,拥抱蓝天吧。”
鸟的眼睛是明亮的。他对自己说:“我可以试试吗”我开始把一些短句串在一起,开始写句子。我的老师说:“试试。”也许你也可以写诗。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并培养出一些真正的灵感。
那只鸟站在树枝上。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他决定试一下。即使你失败了,你也得先失败。它有点胆怯地拍打着翅膀,越拍越快,它不再胆怯,而是充满了信心和勇气。喊!一瞬间,它飞了起来,终于飞到了广阔的蓝天下。
当我写完最后一行时,我的喜悦不由自主地从我的眼珠子里涌出。我的第一首诗,终于成功了。原来写诗并不像我想的那么难。看到他的诗发表在杂志上,涂鸦终于变成了文字。
于是,我微笑着踏进了诗歌的门槛。回头看我的人生,尝试把每一个点串联起来。不管是成功和失败,飞鸟的翔程永远在它起飞之后。拍拍翅膀,对自己说: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