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被SCI收录,定位与AEM、JMCA这些杂志差不多。但是初始影响因子应该不会很高,属于比较有潜力的国产新期刊。
上海萃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3-12在上海市青浦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外青松公路7548弄588号16幢1层C区162室。
上海萃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8MA1JMCA024,企业法人马艳欢,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萃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科技、环保科技、节能科技、新材料科技、电子科技、计算机科技、智能科技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销售电热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金属材料、五金交电。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上海萃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以下为影响因子的预测,供参考:
截止2015年2月27日
JMCA:14016/1915=7.319。
JMCB:3251/704=4.618。
JMCC:4398/955=4.605。
截止2015年1月15日
JMCA:7.105
Chem Comm:6.359。
Nanoscale:6.931。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7.046。
chemistry of materials :7.692。
CrystengComm:3.863。
Rsc Advances:3.68。
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5.490。
chemistry an Asian journal:4.351。
Biomaterials Science:3.588。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19.393。
从新年开始,基本每个期刊的IF每周都增加0.1左右,2014年的JMCA文章全部已经被SCI收录,增速明显放缓,2013年的文章在2014年其它期刊每周大概增加200+引用次数,6月底出IF的时候上8的可能性有,但是不是很大,保守估计在7.8左右。
扩展资料:
材料的化学分析方法可分为经典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类。前者基本上采用化学方法。
来达到分析的目的,后者主要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特别是最后的测定阶段常应用物理方法)来获取结果,这类分析方法中有的要应用较为复杂的特定仪器。现代分析仪器发展迅速,且各种分析工作绝大部分是应用仪器分析法来完成的,但是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仍有其重要意义。
应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来查明材料的化学组分和结构的一种材料试验方法。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或离子)所组成,称为定性分析;
测定各组分间量的关系(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称为定量分析。有些大型精密仪器测得的结果是相对值,而仪器的校正和校对所需要的标准参考物质一般是用准确的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的。因此,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是相辅相成的,很难以一种方法来完全取代另一种。
经典化学分析根据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独特化学性质,利用与之有关的化学反应,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定量化学分析按最后的测定方法可分为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和气体容量法。
①重量分析法:使被测组分转化为化学组成一定的化合物或单质与试样中的其他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重方法测定该组分的含量。
②滴定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为止,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③气体容量法:通过测量待测气体(或者将待测物质转化成气体形式)被吸收(或发生)的容积来计算待测物质的量。这种方法应用天平滴定管和量气管等作为最终的测量手段。
仪器分析根据被测物质成分中的分子、原子、离子或其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有些方法仍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一定的化学前处理和必要的化学反应来完成。仪器分析法分为光学、电化学、色谱和质谱等分析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材料化学。
都是ACS的,而且影响因子接近了,会很难。但是不怕花时间的话可以试试呗。图快就投JPCL,从投到见刊一个月。但是也不简单.。
如果想靠谱一点 建议你投 JMCA或nanoscale~ 在低一点的话投 rsc adv 应该能中。
还有你这个方向应该选择Lieber。ACS Nano的定位还是低于Nano Letters的。
1、就业单位
毕业后博士的就业单位不同,所得的薪资待遇也不同:
在高校,基本工资比较低,月薪在5—6K左右,但是福利待遇非常好,。博士入职高校除了正常工资外,大多都会有安家费、科研启动金以及各种补贴,安家费在5万—25万,科研启动金在1万—5万左右,每月会有一些补贴,一年10w+。视就业学校的水平和地区而定。
高校依然分教授,讲师,师资博后,行政人员等等级别,依照级别的不同,待遇也有所差别;并且现在的高校基本上会有职称晋升和发文数量的要求,科研任务达不到就解聘。
在研究所,博士一年收入10-20w,有编制,有福利房,工作稳定,但是研究所的生活比较枯燥,一般都是对科研事业十分热爱的博士毕业生选择。
去国企和事业单位,工资基本上还是按照国家标准,博士工资相对于硕士只高1-2K,但是福利待遇不一样,博士有单独的公寓,晋升空间也大一些。比如医学本科和硕士只能进县市级医院,但是博士可以直接进省级医院。
2、就业地区
博士毕业生的待遇在东西部是有差别的,但整体算下来也是差不多的。
总体上东部地区消费比较高,学校给的基本待遇也会比较高,但是安家费有趋于减少乃至取消的趋势;而中西部高校为了引进人才,给安家费的比例还很大。安家费有的会一次性付清,有的分多少年给,有的直接折换成购房优惠,有的还直接分配商品房。
3、毕业专业
在专业的差别上,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的差别上。科研经费在理工类专业上,可以给到几十万上百万的级别,但是文史类专业,即便是一流的高校,科研经费也只有寥寥几万,很难申请。
在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博士毕业优势不大,但是博士学历是高级岗位的敲门砖;而在高精尖的专业,博士毕业之后薪资待遇则与本科硕士远远拉开差距,如IT博士平均年薪70w+。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jmca%E6%80%8E%E4%B9%88%E6%A0%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