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是群居。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历史
据古地磁法测定,北京猿人的绝对年代不少于六十九万年。其平均脑量约为一千零五十九毫升,略近于现代人平均脑量。其平均身高男性约一米六二,女性约一米五二。
其头骨特征: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嘴部前突,牙齿硕大。北京猿人群居洞穴,以狩猎为生,使用粗糙的石器和骨器,并已开始使用火。北京猿人的发现,对研究人类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最精确的是北京猿人。 但是旧石器时代很多其他猿人也处于这个时段,比如和县猿人生活于30-40万年前。(摘录)。
答:
狒狒
特点: 身躯高大、四肢粗壮、犬齿发达、勇猛好斗。科属:哺乳纲,猴科,狒狒是猿猴的一类。它的身躯高大、四肢粗壮、犬齿发达、勇猛好斗。雄狒狒和雌狒狒的体型相差很远,雌狒狒要小得多。狒狒多生活在非洲东北部及亚洲阿拉半岛。喜欢群居生活,每个家族由一只年长的雄性,几只雌性及幼崽子组成。有时几个家族相聚在一起,但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活动地盘,它们常年在这里周游,寻找食物。狒狒喜欢吃昆虫、鸟卵、草根和野果。有时候也选择不同的小型动物为食。
图片:
http://www.top188.com/archive/creature/uploaded/shengwu_198_1.jpg。
http://www.top188.com/archive/creature/uploaded/shengwu_198_2.jpg。
详细资料:
http://www.top188.com/archive/creature/dwsjartical.php?num=198。
猴子
猴的种类很多,有猕猴、懒猴、蜘蛛猴、疣猴、叶猴、红面猴、狒狒、山魈、金丝猴、黑叶猴等。猕猴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我国的四川、广东、广西、浙江等地也产猕猴。它们大多住在靠近河流的密林中,营树上生活,群居,猕猴的身体除面部、耳廓、手掌、足掌、臂部以外,都密生黄色的细毛,两眼向着前方,两个鼻孔很接近。猕猴的手和足都能握物,这是跟在树上攀援和跳跃的生活相适应的,下地后常用四肢行走,有时也能用后腿直立行走,牙齿的形状和数目都和人相似,吃果实和种子,也吃鸟卵和昆虫,口腔两侧颊部各有一囊,吃进口腔的食物,如果一时来不及细嚼,就暂时贮藏在颊囊里,留待空闲时再细嚼咽下,猕猴的大脑很发达,大脑不仅体积大,遮盖了脑的其他部分,而且表面生有很多凹沟,所以大脑的表面积增大很多,由于大脑发达,所以猕猴的行为复杂,记忆力和模仿性很强,马戏团常训练猕猴表演各种动作。猴是灵长类动物,很多动作与人类动作相近,才智仅次于人和类人猿。它的脑结构也与人十分相似。猴有100多种,世界上最小的猴生活在厄瓜多尔、巴西和秘鲁地区,叫做“倭狨”。这种猴连尾巴在内也只有30厘米,而尾巴就占去了一半,它们吃苍蝇、蚊子、蜘蛛和飞蛾,所以也叫食虫猴。世界上最大的猴是非洲的狒狒,身高90厘米到一米,体重达50多公斤。世界上最珍贵的猴是中国的金丝猴,它青面蓝鼻,鼻孔朝天,肩背金光闪闪的毛发。野生的猴多喜欢群居生活,由一只体大力强的公猴担任“猴王”,统率着全群,其他公猴当“卫士”,保卫母猴和仔猴。如狒狒在寻找食物和饮水时,都是集体行动,并由最强壮和最勇敢的雄猴组成“先锋队”在前头开路。如遇到狮子或其他敌害,“先锋队”就冲上去搏斗,周围树上的狒狒则一起大声喊叫壮威助战。峨眉山的猴还“拦路打劫”,使游客哭笑不得。猴子经过训练可以耍猴戏、演杂技,帮人作事。马来西亚训养的猴可以爬到20多米高的椰子树上摘椰子,一只猴子一天可摘1000多个。英国人训养的猴子可以骑着狗去放羊。日本的兽医让猴子当助手,帮助医生给动物开刀。美国人训养猴子为四肢瘫痪的人当保姆。
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A%EF。
详细资料: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XX/XXZR/ZRBL/JXZSDQZR/13675_SR.HTM。
猩猩
灵长目 猩猩科
学名:Pongo pygmaeus。
英文名:Orang-utan 。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猩猩(又名黄猩猩)的英文名实为马来语"林中野人"之意。成年雄性两颊生出"颊胝",老年时脸呈圆盘形。猩猩栖居于海拨1500 米的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地带。单独或成对生活,树栖,日行性。平 时行动迟缓,在地面走动笨拙。以野果、树叶、种子、昆虫、鸟卵 及其他小动物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8-9个月,每产1仔,5-7岁性成熟,寿命25-30年。
图片:
http://www.csmqxx.com/wskt/dongwu/images/guobao/xx01.jpg。
http://www.bioon.com/popular/library/200406/48809.html。
详细资料:
http://www.csmqxx.com/wskt/dongwu/guobao/xx.htm。
猿人
猿人就是最初的原始社会的人类,就是早期的人类。
概念的区分:
人类与类人猿的差异
人类与类人猿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明显差异,因此,在分类学上,人类被列为人科,而类人猿则被列为类人猿科。
人类与类人猿的一个主要区别是人类适于两足直立行走。这样,人类的双手就不再是行走的器官,而可以用来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的许多形态结构特点都与直立行走有关。人类的头部位于脊柱的顶端,枕骨大孔接近颅底中央,朝下方。人类的脊柱呈S形弯曲,使身体的重心落在骨盆和后肢上,以减少人在行走、奔跑或跳跃时的震动。人类的骨盆宽大,髋骨向两侧张开,既便于支撑腹腔的内脏器官,又为臀肌和一些保持人体直立的肌肉提供附着区。人类的后肢长而粗壮,使重心下移,保持稳定性。跟骨增大,足底呈弓状,增强了直立行走时的弹跳力。人类的拇指比任何猿类都大,而掌部相对较短,从而增加了人手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准确性。而现代类人猿的前肢长于后肢,身体重心较高,脊柱稍稍成弓状,所以它们行走和站立时多采用半直立姿势。
与类人猿相比,早期人类的食物范围较广,包括植物性食物、昆虫、蜥蜴、鼠类和其他小动物等。火的使用,使得人类的祖先可以先将食物煮(烧)熟,然后再食用,这样,就不需要发达的咀嚼肌和硕壮的牙齿对食物进行较多的机械加工,他们的面部也因此而逐渐退化,变得不像猿类那样凸出了。
人类与类人猿的脑不仅大小不同,在结构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人类大脑皮层的面积是黑猩猩的三倍多,而且其额叶、顶叶和颞叶都比类人猿的大,这些区域是与感觉、运动的综合以及语言、记忆相联系的。
人猿泰山是一个白人,因为一次意外,父母双亡,他被留在森林里,由猿喂养大,最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人猿主要是指人猿泰山,一个过着像猿一样生活的人;猿人是猿,因为具有人直立行走等一些特征。不同之处在于,人猿是人的后代,过着猿的生活,却具有人的潜力,在接受人的教育后,能够变成获接近于正常人;而猿人就是猿,再多的教育,也只是比一般的动物稍微聪明一点,永远达不到人类语言、思考、熟练使用工具的境界。
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
早期智人(early Homosapiens) 约3万到25万年前,旧石器中期起源于非洲,后向欧亚非各低中纬度区扩张(除了美洲),这是人类第2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都属于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中近东。就欧洲和近东而言,几乎可以肯定是从直立人的西部群体中产生出了尼安德特人,但是东亚、南亚和非洲的直立人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从大约25万年前至3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繁荣的时期,尼安德特人制造出更为高级的工具,叫做莫斯特文化。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后来遭遇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过一段时间。随着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使早期智人(包括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气候因素、文化不占优势、被智人屠杀)到底是什么还存在着争议,通过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在公元前46.5万年尼安德特人种系和智人种系分开。之后约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lw/%E7%8C%BF%E4%BA%BA%E7%BE%A4%E5%B1%85%E5%9B%BE%E7%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