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呈蜓蚓状,长5~10cm,直径0.5~0.7cm。阑尾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麦氏点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绝大多数阑尾属腹膜内器官,其位置多变,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恒定,因此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位置而变异。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而越过中线至左侧。阑尾的解剖位置可以其基底部为中心,尤如时钟360°范围内的任何位置。此点决定了病人临床症状及压痛部位的不同。
阑尾尖端指向有六种类型:①回肠前位 相当于0~3点位,尖端指向左上。②盆位 相当于3~6点位,尖端指向盆腔。③盲肠后位 相当于9~12点位,在盲肠后方,髂肌前,尖端向上,位于腹膜后。此种阑尾炎的临床体征轻,易误诊,手术显露及切除有一定难度。④盲肠下位 相当于6~9点,尖端向右下。⑤盲肠外侧位 相当于9~10点,位于腹腔内,盲肠外侧。⑤回肠后位 相当于0~3点,但在回肠后方。
阑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阑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是细长而弯曲的盲管,远端闭锁。
阑尾炎发作时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病人常痛在中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才转移到右下腹,并引起持续性疼痛。这种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特征,当用手触压麦氏点时,就会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除右下腹痛这一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并非所有急性阑尾炎都会有典型症状,小儿阑尾炎时,常表达不清,易被忽视。因此,对于小儿突然出现的腹痛或不能解释的哭吵、呕吐、腹泻等情况,家长应多留一个心眼,警惕是否患了急性阑尾炎;老年人患阑尾炎也不易辨认,而且常会突然恶化。
老年人由于反应性差,阑尾梗阻和发炎后,常无转移性右下腹痛的规律。当患急性阑尾炎时,阑尾腔极易穿孔,穿孔后又极易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因此,对老年人任何轻微的腹痛主诉及其他腹部症状和畏寒、发热等表现,都应仔细检查和观察;怀孕的妇女得阑尾炎时也不容易判断,且容易穿孔,很容易发展成腹膜炎,还会导致流产和早产。因此,对妊娠妇女的腹痛和消化道症状,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阑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阑尾炎虽常见却不是“小病”
如果怀疑是阑尾炎,一般来说开始出现脐周的疼痛,这时候位置不是很固定,等到疼痛部位固定的时候,这个时候疼痛点称为麦氏点,也就是转移性右下腹痛的主要部位。麦氏点的位置,主要就是脐部和右侧髂前上棘连线,中下1/3处,这个点是阑尾部在体表的投影,也被称为麦氏点。如果怀疑阑尾炎,最好还是要进行动态彩超检查明确诊断,或者行腹部CT进行诊断,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不会造成误诊。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及脐周疼痛范围较为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
但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神经支配,感觉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及固定于右下腹。
原中上腹和脐周疼痛减轻或消失,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由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阑尾的这一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可以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三分之一交点的点,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原则上急性阑尾炎除粘膜水肿型可以保守后痊愈外,都应采用阑尾切除手术治疗。
阑尾炎在肚子右边。
阑尾炎最典型的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就是说开始的时候腹痛会在中间,或者一开始腹痛就在右边,最终腹痛主要表现的部位是右髂前上嵴与脐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这个部位会有压痛和反跳痛,这就是阑尾炎的疼痛位置。
扩展资料:
临床表现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种。
急性阑尾炎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
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2、慢性阑尾炎
腹痛右下腹部疼痛,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患者在饱餐,运动,劳累,受凉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