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共分四步。
第一步:取镜对光
第二步:制作有蛔虫卵的粪便的涂片 。
第三步:观察
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缓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见物象为止,再调整细准焦螺旋。
第四步整理实验器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0×10═100(倍),因此王辉在做“观察蛔虫卵”的实验时,用显微镜的“10×”目镜和“10×”物镜观察,则他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蛔虫卵被放大为100倍.。
故选:A
在厚涂片中,尤其是要注意钩虫卵容易与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混淆。二者主要区别是①卵壳:受精蛔虫卵壳厚呈双线层,而钩虫卵卵壳似乎增厚,但仍是单层。②内含物:钩虫卵内含数个灰色分裂的卵细胞,受精蛔虫卵内含一个卵细胞,由无色微细颗粒状物集于一团,呈一圆形内含物。如果是未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还可以见到卵壳外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痕迹。植物线虫卵两端钝圆,卵壳薄,内容物为单细胞期、多细胞期、桑椹期及至子虫期,可与钩虫卵区别。
一、蛔虫
(一)形态:
1.成虫:大小,体形,体表特征,唇瓣,雌雄区别。
2.虫卵:形状,大小,颜色,卵壳,内含物(要点),三种蛔虫卵的区别要点。
(二)生活史
1. 虫卵在外界的发育:(条件:O2、温度、湿度。时间:2~3周)
2. 幼虫在体内移行:感染期、感染途径与方式、移行过程(肺内幼虫蜕皮二次)。
3.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寄生习性、产卵量、虫卵的排出途径。
(三)致病
联系生活史的特征,分析蛔虫对人体的危害。
幼虫期:以肺部病变为明显,患者可出现肺部症状。
成虫期:肠粘膜破坏引起消化道症状、变态反应、并发症。
(四)诊断
粪检虫卵的主要方法:直接涂片法(排卵量大),定量透明法。
(五) 流行与防治
分布
流行因素
防治原则
二.钩虫
(一).形态
1.成虫:主要特征,两种成虫鉴别要点(外形、口囊、交合伞和背肋)
2.虫卵:根据虫卵鉴别要点,与蛔虫卵区别。
(二).生活史
(与蛔虫生活史比较)
1. 体外发育:虫卵—Ⅰ杆状蚴—Ⅱ杆状蚴—丝状蚴。
(条件:相对湿度60%~80%、温度、O2,时间:1~2周)
2.幼虫在体内移行:感染期 、感染途径与方式、移行过程(肺内无蜕皮,一过性)
(三).致病
1.幼虫:根据幼虫感染方式和体内移行途径,阐明幼虫致病特点。
2.成虫:根据成虫口囊、咽管结构特征和寄生活动特性,阐明成虫致病特点。
(四).诊断
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
不能,因为马蛔虫精原细胞是死细胞,不易观察减数分裂。
幼虫有线粒体,成虫没有。
蛔虫成熟后在人的小肠生存,处于无氧环境,进行无氧呼吸,在进化的过程中,成虫的线粒体逐渐退化,但幼虫有线粒体。
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等少数动物,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全世界约有1/4的人口感染蛔虫,主要温带、热带、经济不发达、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国家或地区流行更为广泛。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我国多数地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60%~90%。
扩展资料:
蛔虫影响
1、少量成虫寄生于小肠对妊娠影响不大。
2、大量成虫寄生于肠道,可致孕妇营养不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3、短期内吞食大量感染性虫卵合并严重感染,可出现蛔虫性出血性肺炎、咯血及呼吸困难,可致胎儿宫内窒息和发育迟缓。
4、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症、肠穿孔、腹膜炎、阑尾炎及肝脓肿等,均可导致流产、早产及死胎等。
5、妊娠合并蛔虫病并发严重感染,母胎死亡率增高。
6、妊娠时胃酸减少,膨大的子宫迫使肠道移位,分娩时强烈的宫缩诱发肠蠕动增加,均可促使蛔虫向胆管逆行。发病骤然,右上腹偏中有剧烈阵发性绞痛,钻凿样感,患者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可吐出蛔虫。发作间期无疼痛或仅感轻微疼痛。若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蛔虫性肝脓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蛔虫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cc/%E6%98%BE%E5%BE%AE%E9%95%9C%E4%B8%8B%E7%9A%84%E8%9B%94%E8%99%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