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讲各章围绕的是一个因为淘气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豆豆到了一所全新学校——“巴学园”后发生的有趣故事。
第一章——在电车里上课的巴学园。
第二章——平等尊重
第三章——小班教育
第四章——开放教学
第五章——形式丰富
第六章——注重实践
第七章——因材施教
【简介】
黑柳彻子的自传体小说《窗边的小豆豆》,发表于1981年,讲述二战前一年级小学生彻子因调皮被退学,转学到巴学园小学的故事。在巴学园所接受的教育,奠定了彻子辉煌一生的基础。该书累积发行量超过750万本,书中的教育理念诞生于近百年前,仍适用于现代教育。
注:“窗边”指被排除在外。“小豆豆”是黑柳彻子的小名。
【概括】
一、在电车里上课的巴学园
小豆豆是个天性烂漫、精力充沛、毫无纪律、不受拘束的孩子。她被普通学校视为问题学生,却在巴学园长成一个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知书达理、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好孩子。或许她本性如此,巴学园只是很好地维护、引导她本性的发展。
这所由教育家小林宗作一手创办的小学,老师中有他的大儿子巴、学生中有小女儿美作,他自己任校长。小林先生富有热情、满怀信念地创办了这所小学,虽然它的存在非常短暂(1937年-1945年),虽然全校学生只有五十来人,但他潜心研究教育之道、悉心培育每一个学生,细心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长处,这种对教育的赤子之心,呵护巴学园学子快乐成长、成才:
小豆豆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小豆豆的同学有的成为世界卓越的物理学家、有的成为国内顶尖的植物鉴定专家、有的成为大学老师、有的成为医生、有的创立美术设计公司、有的成为资深发型师。总之,巴学园的学子长成了对社会有用之人,包括曾经的问题儿童。
这无疑是成功的教育基地。这也使巴学园成为如今许多人梦想中的学校。可惜巴学园已不复存在。可幸综合全书,仍可对巴学园当年优秀的办学理念略窥一二:
二、平等尊重
小豆豆第一天去面试,校长小林宗作陪她聊天四个小时。“在那以前及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听小豆豆讲话。”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就是认真听她说话,哪怕她说得毫无条理,大人听得一头雾水,也是最有效的交流——孩子的表达欲得到满足、大人获得了解孩子的机会。而且这份尊重,使孩子深刻体会到自己值得被尊重,是自信的基石。
三、小班教育。巴学园全部学生才五十来人,按年龄从年级一至五分成五班。每个班十个学生左右,配备一个老师,分别在废弃的电车里上课。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关注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性。
四、开放教学。巴学园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天早上,由学生自己决定先从哪个科目开始。于是同一个电车课室里,有的写假片名、有的做物理实验,互不干扰——大家都心无旁骛地做着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这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即使在嘈杂的人群,也能静下心来专注自己的事。
五、形式丰富。如果学生们都完成了功课,老师就会带他们到野外散步,实地认识花草树木、历史古迹、村庄人烟。无意中,孩子们学习历史、生物、理科等知识。此外,还会不时举办露营、温泉之旅、找妖怪、茶话会等活动。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
六、注重实践。小林先生请来真正的农民旱田,教孩子们庄稼知识,并让孩子们亲自到田里去摸索、实践如何种庄稼。教材结合实践的形式,使孩子的认知更全面。
七、因材施教。巴学园有个不能站立走路的孩子高桥君,运动会上小林先生针对他的条件专门设计比赛项目,让他不知不觉中获得冠军,帮助高桥君建立自信心,后来高桥君在工作中负责人际关系协调工作。
参考资料
黑柳彻子.小时候就在想的事.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0。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第一章《第一次来车站》:
讲述了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车站,看到检票大叔的盒子里慢慢的都是车票时,他便改变了原先要当间谍的理想。想要当一个售票员。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
扩展资料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通过描述和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表达整部作品的内容和中心主自,儿童文学作品也不例外。黑柳彻子在其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中,以自己的童年往事为素材。
细腻生动的在作品中塑造了小豆豆、小林校长和其他与小豆豆或巴学园相关的人物角色,并通过在文学作品中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充实作品内容,直接或间接、正面或侧面的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其中在《窗边的小豆豆》中,对于小豆豆和小林校长的人物角色的刻画生动形象,极为准确的描绘了以“小豆豆”为代表的“顽劣”的学生以及“因材施教”,具有新现代教育理念的小林校长。
对于这两个主要人物角色的刻画,作者黑柳彻子从人物的语言、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人物形象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特点。
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为了表现小豆豆与众不同的“顽劣”表现,作者在作品的开篇并没有直接交代小豆豆的种种异样的行为,而是通过妈妈对小豆豆的担心以及妈妈对之前与小豆豆班主任交谈情节的回忆,来引出小豆豆在原来就读的学校中的种种“恶行”。
比如,“班主任明确地对她说:“有府上的小姐在,整个班里都不得安宁。”随后班主任一一列举了小豆豆接二连三的异常举动,并以此来宣泄对于小豆豆的不满。又如,当妈妈带着小豆豆来到新学校的时候,小豆豆欢喜地表示:“我可喜欢这个学校啦!”
而妈妈却担心的是校长是否喜欢小豆豆。足以见得小豆豆的行为有悖于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也正是因为作者对小豆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生动活泼的描绘,小林校长这一人物角色才可以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来。
例如,初次见面,小豆豆好奇地问“您是校长先生,还是电车站的人呀?”在妈妈还没来得及为小豆豆解释的时候,校长就已经“抢先笑着答道:‘我是校长啊’。”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正面或是侧面描写来刻画各个人物形象,以表现作品内容和中心主旨。
作者简介:黑柳彻子,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代表大使。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之后,不仅在日本,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的内容梗概:作者一年级时,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很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也就是小豆豆在成年后经常想起巴学园、小林校长对她的影响,在某一天晚上就总是在想这些,然后半夜她从床上跑下来。她就忽然想起要写一本关于巴学园,关于小林校长的书,于是在那个夜晚奋笔疾书,写了满满几页三百格,写成了《窗边的小豆豆》的第一章《第一次来车站》。
内容简介:主要写了一个淘气调皮的孩子——小豆豆,因为古怪的表现被学校开除,然后来到了巴学园——一个由许多巴士组成的学校。在这里的学生都与小豆豆一样淘气,但是校长先生对待他们友好,教育他们许多道理,像他们的大朋友一样。
巴学园的教育非常独特,善于因材施教,有许多能培养人好的品行和品性的游戏。小豆豆在这里茁壮成长着,后来因为战争等其他原因。巴学园关闭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也就是小豆豆在成年后经常想起巴学园、小林校长对她的影响,在某一天晚上就总是在想这些,然后半夜她从床上跑下来。
她就忽然想起要写一本关于巴学园,关于小林校长的书,于是在那个夜晚奋笔疾书,写了满满几页三百格,写成了《窗边的小豆豆》的第一章《第一次来车站》。
“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门,它是由两株矮树组成的,树上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用小豆豆的话就是“从地上长出来的校门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室,它们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是小豆豆的电车教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窗边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