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espond 作为 vi. 指1. 相符合, 相一致2. 相当, 相类似 还有“通信”的意思。
相应地,correspondence 作为 n. 也有“通信, 通信联系”的意思。
所以transfer correspondence 译成“中转处;中转柜台”的意思。
另外,在发表的国际期刊学术论文里,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指“通讯作者”。
出处: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翻译的科学探索》在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 那一章。
定义: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奈达是美国人,师从几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但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远离学术重镇,默默地在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例如,英语谚语“white as snow”翻译成汉语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白如雪”。但是,中国南方几乎全年无雪,在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中,没有“雪”的概念,如何理解雪的内涵? 在译文中,译者可以通过改变词汇的形式来消除文化上的差异。因此,这个谚语在汉语中可以译作“白如蘑菇”,“白如白鹭毛”(郭建中,2000 ,P63) 。再如,英语成语“spring uplike mushroom”中“mushroom”原意为“蘑菇”, 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成语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笋”。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郭建中,2000 , P67) ,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里。
因此,如按照英汉两种语言字面上的对等来翻译,原句译为“他靠传染来思维,象感冒一样获得思想”,这样,原文的真正意义就无法清楚地表达。事实上,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与英文对等的句型来表达同样的内涵。于是,译者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即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汇直接说明、解释原文的内涵,以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译作。
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再现于目的语紧密相联的。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
英语在语言学上原为一种语言,但现在却因各国历史、政治、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大致说来有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即英语)、英属联邦的澳洲、纽西兰等,以及南非共和国(1961年脱离英属联邦)等国使用的「英语」(或称英式英语),和美国使用的「美语」(或称美式英语)两种。在会话、书写、发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不论是英语或美语,即使在本国的同一个地区,也因为使用人的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或使用的场合、环境等种种的不同,而在发音、句型、文法、会话、书写等方面都有差异。例如,美国或英国的大学教授在官学术性论文时,使用「正式英语」(Formal English),在学术会议上向专家们发表论文时,也是用正式英语或一般英语(General English)。但假如把用生硬英语写的稿子照本宣科地念出来,则太文言,容易被批评为像在念书一样(He talks like a book)。同一个教授在家长会或其它的聚会中,向一般的听众演讲,或在各种社交场合中的谈话,主要是用General English,有时也会用一些亲切通俗的(familiar)或口语的(colloquial)语调。回到家则用非正式的(Informal English)或随意的(casual)英语和妻子交谈。虽然像这样依情况而有多种不同的英语出现,却一定都是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相反的,还有教育程度差的家庭中的小孩在街上交谈用的「非标准英语」(Nonstandard English)或俚语等粗俗的用语。
以下为英语种类明细表,选自较具代表性且简单明暸的Perrin, Ebbitt的图表。要注意的是这个表的分类,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划分,还是有互相重复的部分。
英语的种类
STANDARD ENGLISH(标准英语)
1.INFORMAL ENGLISH(非正式英语)
·More often spoken than written(谈话比书写用得多)
·The speaking and writing of educated people in informal situations(有教养的人在非正式场合中的谈话、书写)
Typical uses: casual conversation; letters between people who know each other well, diaries, personal writing; fiction and nonfiction that simulates ordinary speech (典型用例:非正式谈话,新近者间的书信、日记、私人文件、类似日常会话的小说、散文)
2.GENERAL ENGLISH(一般英语)
·Both spoken and written(谈话、书写时都用)
·The speaking and writing of educated people in most situations(受过教育者常用的谈话、书写用语)
Typical uses: conversation; talks to general audiences; most correspondence, most college papers, and most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books (典型用例:会话、对一般听众的演说、大部分的书信、大部分大学中的报告、大部分的报纸、杂志、书)
3.FORMAL ENGLISH(正式英语)
·More often written than spoken(书写比谈话用得多)
·The speaking and writing of the educated for largely intellectual audiences in formal situations (专家、学者在正式场合中,对知识份子的演讲和写作)
Typical uses: ceremonial addresses; lectures to professional audiences; certain types of correspondence; some academic writing, such as dissertations and some term papers; scientific reports; articles and books addressed to scholars and cognoscenti(典型用例:典礼上的演说;对专业人员的演讲;某种特定书信;学术上的著作如论文、学期报告、科学报告;写给学者、鉴定家的书和文章)
NONSTANDARD ENGLISH(非标准英语)
·Chiefly spoken(主要为谈话)
·The everyday language of people not much influenced by school instruction (受较少学校教育者的日常用语)
Typical uses: conversation at home, with friends, on the job (典型用例:家庭、朋友间、工作场合上的谈话)
《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定位为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涵盖了所有学科,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nature》和《science》的子刊偏向某一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
主刊与其子刊的档次差距在于影响力或者影响因子:
1、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31.477。nature影响因子为40.137(17年数据)。
2、Nature Geoscience是Nature08年创刊的地球科学子刊,14年影响因子10.39,这个地球科学,尤其是地质类有影响力的一区专业期刊里面是很有含金量的。即使是Nature主刊,如果只考虑地球科学方面的文章的话,影响因子也很难超过15。
3、Nature Communcations是2010年创刊的新子刊,宗旨跟Nature主刊比较一致,2017-2018最新影响因子为12.353。
4、通过IF比较,某些子刊类的review甚至高于主刊,但综合来看,主刊比其子刊更有影响力,也更难发文章。
扩展资料:
Nature系列刊物有三类:综述性期刊,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研究类期刊,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临床医学类期刊,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做出权威性解释,并促进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临床实践。截止2018年1月14日下午,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包括Nature本身以Nature打头的期刊已经52个,其中子刊为51个!
science旗下刊物有Science Advance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Signaling;Science Immunology;Science Robotics。
nature的论文不仅要求具有“突出的科学贡献”,还必须“令交叉学科的读者感兴趣”。science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此外《科学》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
同一篇文章可以同时发子刊主刊。
科技论文基本以3种形式出现在《nature》和《science》:
(1)学术论文:《Nature》:Articale;《Science》:Research articale;
(2)研究报道:《Nature》:Letter;《Science》:Report;。
(3)通讯:《Nature》:Correspondence;《Science》:Letter。
两刊的一个重要差别是《Science》允许参考文献中在参考文献号下列出一个以上的文献,同时也允许在参考文献下加入简要注解说明等。这2点在《Nature》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在同一类文章形式中,《Science》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nature
百度百科——science
学术论文署名的方法:
1、主要收集数据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执笔撰写文稿。作为第一作者。
2、课题负责人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数据分析讨论,文稿修改等。作为通讯作者。
3、所有本研究组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凡是在本研究组学习工作期间受到研究组的相关经费支持而获得的所有数据和相关资料,在撰文发表时,第一单位必须是实际研究单位。
4、研究组任何成员(无论离开的还是在学的),在发表与本组相关的学术论文时,成稿后必须经过本研究组的讨论和集体修改,方可投稿。任何人在没有通过研究组的修改讨论时,都不得擅自投稿。
5、进入本研究组的博士生、博士后,在总结发表其在硕士期间和博士期间的数据时,作者单位都要署原工作和学习单位,通讯作者原则上是原导师。
扩展资料:
学术论文署名容易出现的错误:
1、论文署名不完整或者夹带署名。
2、不能坚持对参与科研实践过程并作出实质性贡献的学者进行署名的原则,而是进行荣誉性、馈赠性和利益交换性署名;论文署名排序不当。没有体现作者对论文贡献程度,不是由论文作者共同确定署名顺序;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数量过多;冒用作者署名。
3、在学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用其姓名作为署名作者。应在论文发表前应让每一位作者知情同意,并认可论文的基本学术观点。
参考资料:
国际检验医学期刊杂志 -论文的署名原则。
改革网-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correspondence%E5%AD%A6%E6%9C%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