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这本书并没围绕一个故事来写,因为这是一本散文集。它的作者是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树,这是第一本村上春树只写自己的书,这本书以他56岁的年龄备战2005年的纽约国际马拉松为开始,中间写了参加雅典马拉松,以及100公里超级马拉松的历程,以此来对自己20多年的跑步生涯进行了一次梳理,属于回忆录式的散文随笔。
成书的过程
村上春树出生于1949年,1975年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专业毕业之后,村上春树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开了自己的一家小店,白天供应咖啡,晚上改作酒吧。那是一段异常辛苦的日子,村上春树每天废寝忘食的拼命工作,渐渐收支趋于平衡,在他29岁时,他感觉到自己不再年轻,想重新开始一种生活,于是在开店的间歇,他开始写小说,凭借一部《且听风吟》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随后又出版了《1973年的弹子球》获得了芥川奖的提名。
因为酷爱写作,尽管开店的收入远大于写作的收入,他还是忍痛割爱关了门店专门写作,随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成为职业作家之后,一个现实的问题困扰着他,那就是长期伏案写作,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于是写完《寻羊冒险记》之后,他开始跑步,那时他33岁。他跑遍世界各地,边跑步边写作,这一坚持就是永久,直到2005年他想把自己跑步时的感到的想到的,按原始模样记录下来,2005年动笔,2006年完成,这本书以跑步为媒介,来展现村上春树这个人,从书中我们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作品的主题
村上春树认为,当我们谈论跑步时,其实是在谈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观念,它能让人更好地去面对苦难,能让人更认真的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关于耐力
在村上春树心中,跑步和写小说是一样的,二者可以互相隐喻。尽管他跑步经常参加各地的马拉松,但是他觉得跑步不必要介意成绩,只要默默地每天积累自己的步数就可以,跑快跑慢完全随自己的心情,在跑步过程中要让身体感受到愉悦,并且这种愉悦的状态要能保持到第二天最为合适。这一要领和写小说一样,当有灵感的时候,洋洋洒洒尽情挥洒,在还能继续下去的时候,果断停笔,这样第二天更容易进入状态。写小说他不在意自己能否获奖,销量评论的好坏对他一概没有影响,无所谓胜负。
这是一种节奏和心态的控制,海明威也说过“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就是稳固地坚持,不放松也不透支,毕竟这是长期的作业,无论是写作还是跑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关于集中力
谈起自己的主业写作,村上春树认为写作除了才华外,更需要集中力。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汇集并倾注到其中,如果没有这种专注,任何大事都办不成。荀子的名篇《劝学》也曾说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在成功的路上,才华和集中力都是非常重要,集中力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弥补才华的不足。
同理跑步也是,可以减少运动量,但是不能连续间断超过两天,肌肉是有记忆力的。每天花点时间循序渐进,肌肉就会记住,就会无怨无悔,积累和重复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跑步过程中,肌肉走向会发生变化,人的饮食习惯也更加健康 。
关于才华
虽然村上春树认为耐力和集中力很重要,但是并不是只凭坚强的意志就无往不胜。毕竟人世是复杂的。他认为他之所以能坚持跑步二十多年,是因为跑步符合他的个性。在他看来跑步不是痛苦而是享受,在不断地挑战各种天气下进行跑步中得到了很多乐趣与不同于别人的体验。
他觉得无论意志多么坚定,对于不喜欢的事情,是很难坚持的,即便咬牙坚持下来,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那如何才能发现呢,他认为,人不管年纪有多大,只要活着,就能对自己有新的发现。吴承恩在50岁左右才开始创作《西游记》,想成功永远不嫌晚。
可见村上心目中,耐力,集中力和才华是成事的根本,其中才华的作用最小,但是也必须要有。
小结:这本书以跑步为基轴,将他跑步时的心情不加虚构的记录成文,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诚实地书写他自己的人生。在他记录的长达25年的跑步过程中,他认为跑步是他日常生活的一个支柱,只要跑步,就会感到快乐。在跑步的过程中,他的体力、心态都有了变化,他收获了很多。
他甚至认为自己写小说的许多种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引用书中的原文作为结尾,他说“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他还说“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的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的写文章也罢,都不觉得煎熬和感到无聊”。总之,这本书读来非常治愈,也可以说是一本励志的书。
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村上春树分享了他的跑步心得以及一些写作心得,他谈到为什么能一直坚持的时候,他说: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
他成为全职小说家之后,过上了每日伏案写作的生活,体力逐渐下降,体重则有所增加,可要是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以后的漫长日子,就像找到一种合适的锻炼方式,于是,32岁的那一年,村上春树开始了跑步生涯。
之所以选择跑步,是因为这项运动不需要同伴或特别的装备,也不需要到某个特定的场所,只是需要一双跑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即可。从那一年开始,就坚持了30多年,长久的跑步让他得到了健康,也锻炼了毅力,他不觉得跑步是种负担,反而享受其中。
萨默赛特.毛姆说过: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种类似客观认知的东西来。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9年。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第一本只写自己的书,讲的是一个人怎么样通过跑步去悟道的感觉,不只是悟出一个小说家的真实,锻炼出一个小说家的身体、精神和意志,还锻炼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境界。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京都市伏见区,1975年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毕业。1979年,村上春树在涩谷区千驮附近的神宫球场起了写小说念头,他的第一部小说《听风之歌》问世后,即被搬上了银幕。
随后,他的优秀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 《挪威的森林》等相继发表。他的创作不受传统拘束,构思新奇,行文潇洒自在,而又不流于庸俗浅薄。尤其是在刻画人的孤独无奈方面更有特色。
他没有把这种情绪写成负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以此来为读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模式或生命的体验。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的一本小说。
村上春树在书中的最后一节写道:我认为这本书是类似回想录的东西。虽不是传记那般夸张的玩意儿,但归纳到随笔的名号下似乎也颇勉强。
重复前言中写过的话:我是想以跑步为媒介,对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个比比皆是的人,是如何度过这约莫四分之一世纪的,动手进行一番整理。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村上春树关于小说创作的描述,比如他是如何决定写小说的,比如他以怎样的心态与习惯写小说的,比如他认为小说家需要怎样的资质等等。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内容片段。
有一次,我躺在巴黎的酒店客房里,阅读一份《国际先驱论坛报》。碰巧那报上刊登着对马拉松运动员的专题报道。采访了好几位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逐一向他们提问:在比赛途中,为了激励自己,是在心中念诵怎样一种咒语真言的?这个策划相当有趣。
读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当真都在心中想着形形色色的事情,才跑完这42.195公里。全程马拉松就是如此苛酷的一种比赛,不念诵咒语真言,便无法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