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路即东汉末期袁绍的堂弟袁术,袁绍的事迹我们都有了解,那场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北方霸主之战就是在他和曹操两个势力的较量,甚至由此引出了甄后,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暂且不提。虽然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曹操,但能够跟曹操相抗也可看出袁绍的实力,袁术成名在袁绍之前,甚至孙权兄长孙坚一度在其手下任职。实力雄厚如此,为何及早就败亡,以致很少有人知道呢?
首先,袁术实力强大之时,正逢东汉虽已没落,但仍有部分实力犹存,民间仍然公认东汉为正统政权,百姓虽然潦倒,但仍然骨子里认为自己是汉朝子民;同样的,一些有能力的文臣武将也是如此想法。但袁术在此时迫不及待称了帝,失去了民心,也让他手下部众惴惴不安,毕竟此时汉朝虽腐朽,但仍可以号召众军阀清君侧。因此,袁公路称帝太早,以至不得人心,是他及早败亡的原因之一。
其次,袁术当时是国内势力最大的诸侯,曹操与吕布势力都弱于他。故而曹操想要设法联合吕布一起对抗袁术。恰逢袁术此时志得意满,轻狂起来,派人去了吕布那里声称要吕布的女儿去做他的太子妃;这样一来,可是捅了马蜂窝。吕布当即将袁术派去的人绑了送给曹操以示结盟。所以,袁公路太过轻狂间接促成了曹操和吕布的联盟也是他及早败亡的原因。
再次,袁术势力很强大没有错。但所有的势力一旦坐大,内部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而危及到一个势力存亡的往往不是外敌的强大,更多的是势力内的分崩离析。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冷战时期,苏联的解体并非是美国的破坏,而是苏联国内的各种分歧导致最终苏联的解体。同理,袁公路的及早败亡也有他势力内部的内讧而造成的原因在。
1.故事第一阶段:袁术仗着自己有玉玺在手便在淮南称帝,却听说吕布反悔,拒绝联姻,愤怒之际当即起兵七路讨伐吕布。
2.第二阶段:吕布得知消息后召集某事商议对策,陈宫要求斩陈珪父子人头献予袁术以保徐州,陈登为保命献一计帮助吕布出奇制胜。
3.第三阶段:袁术回到淮南心中不甘,遣人向孙策借兵报仇,孙策拒绝了袁术,并要出兵攻打对方。曹操听说后联合孙策、刘备、吕布攻打袁术,袁术不敌,带着财物和部分兵士逃走,留下四人分兵十万坚守城门待曹操弹尽粮绝。曹军果真埋怨丞相,却被曹操以一计稳住军心。
称帝了,虽被天下人冠以“伪帝”,但至少玉玺在手;下场很惨,天下诸侯共击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话说这块“玉玺”,当真是为祸不浅;董卓作乱,挟天子,乱后宫;天下诸侯宣誓,讨伐董卓,才有了后来的“三英战吕布”;洛阳城破之时,孙坚无意中得到这块玉玺,据为己有,并在世人面前起誓说:“我若有此玉玺,将来万箭穿心,不得好死”;董卓被株,曹操随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孙坚怀揣玉玺,领兵回江东,途径江夏,为刘表暗算,果真万箭穿身而死,自此江东势弱。
孙坚长子孙策,号称“小霸王”,投奔当时的袁术,毕竟袁氏“四世三公”,是当时最强的诸侯;然孙策岂是久居人下之人,后孙策献玉玺,向袁术借兵,平定江东叛乱,重整江东基业,奠定了三国之“吴”国的基础。
袁术手握玉玺,忘乎所以,不听忠臣之谏,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称帝,最后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其实曹操看人很准,在青梅煮酒的时候,就对两个人评论过。
袁绍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用人,好谋无断,犹豫不决。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就表露无疑,沮授如此聪明的人,不知道好好使用,他曾经让袁绍进行持久战拖垮曹操,可是袁绍就是不听。还有一个田丰谏言,结果也不听。
另外,袁绍对于自己的儿子怀有私心,废嫡立庶,结果几个儿子打个不停,于是袁绍的原本地盘四分五裂,被曹操全部夺取了。
袁术最大的缺点是是太过猖狂,荒淫无度。在三国志里面有记载,占据南郡,因为袁术征敛,搞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且,此人不会审时度势。和袁绍不和,又和刘表不和,就和公孙瓒交好。偏偏公孙瓒又和袁绍不和,迟早被灭掉。他没有看到曹操这一个枭雄,只顾着一些恩怨来决定外交关系。这点,袁绍可比他好多了。
出自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袁术称帝,命韩胤依婚约去迎娶吕布的女儿。却闻布已将韩胤解赴许都,为曹操所斩,乃大怒;遂拜张勋为大将军,统领大军二十余万,分七路征徐州: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第三路上将陈纪居右,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第六路降将韩暹居左,第七路降将杨奉居右。各领部下健将,克日起行。命兖州刺史金尚为太尉,监运七路钱粮。尚不从,术杀之。以纪灵为七路都救应使。术自引军三万,使李丰、梁刚、乐就为催进使,接应七路之兵。
但是袁术军却被吕布打得大败,于是袁术向孙策借兵。孙策不但不予借兵,还修书曹操要共讨袁术。曹操令曹仁守许都,其余皆从征:马步兵十七万,粮食辎重千余车。一面先发人会合孙策与刘备、吕布。
大起七军就是指袁术分兵七路的七路大军。
汇合三将是指曹操汇合孙策、刘备和吕布三将。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8%A2%81%E5%85%AC%E8%B7%AF-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