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承民族文化需要用科学技术来辅助。
2.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他包括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生活习惯...。
3.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基层的、本土的民族老师 少数民族地区,学期班到2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靠本...。
4.传承民族文化需要掌握自己的语言文字 在潘世华的《民族语言文字与民族文化教育》...。
5.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人民生产劳动创造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传承。
传承中国文化 规范语言文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共有80种以上的语言,约30种文字,而汉语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样是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也是世界主要文字之一。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及社会文明的发扬,规范普通话也已纳入国家宪法,并大力宣传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向上,也有利于以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多少年来,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些文化正是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所得的精华所在,而规范的语言文字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拥有的民族文化——-任何一个国家望尘莫及的语言文字文化。 中国的方块形文字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大致分为相声字和象形字。顾名思义,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一个文字的读音或是字形来判断这个字以及通过文字组成的词或是成语的意思,如“青(qing)”这个字,分别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字,而读音却是很相近,如“清(qing)”“情(qing)”“请(qing)”“蜻(qing)”“晴(qing)”“靖(jing)”“精(jing)”“睛(jing)”“菁(jing)”等。虽然这些字很相近,我们却很容易从他们各异的偏旁中区分他们的意思,如蜻蜓属于昆虫类,因此“蜻蜓”的“蜻”是“虫”字旁;“清”是用来形容水流的,因此就用“水”字旁;“请坐”、“请客”“请辞”都要用话语来说,因此自然是“言”字旁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汉语言文字中是不胜枚举得,如果将这些形态各异的文字组成成语的话更是令人感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了。如“青山绿水”和“山清水秀”,很多人会迷惑,为什么“青山”的“青”和“山清”的“清”不能是同一个字呢?如果我们熟悉中国文字就会很容易区分,前者“青山”和“绿水”是一组并列结构的词语,“青”和“绿”都是用来形容山水的颜色,而后者的“清”是清净的意思,本是山水清静秀丽的意思,是用来形容山水景色的,如果了解这些成语意思的话,我们就会很容易区分了。然而往往很多人都被这些四字成语弄得焦头烂额,总是理解错误,如“屡试不爽”的“爽”不是“痛快”的意思而是“差错”的意思,仅仅一个字理解错误就会将整个成语的意思颠倒;又比如“差强人意”很多人都会理解为“差得很多”,但实际上却是“大体上使人满意,勉强还行”的意思。 这些四字成语对于已经普遍口语化的现代人固然不好理解,但它却是传承我国悠久语言文化的重要纽带,是中国千年来古人丰富知识的历史载体,尤其在宣传建设文明社会的今天,更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代代传承,但是这些历史文化的精华却经常被拿来作为广告语来“恶意篡改”。如服装店起名为“衣衣(依依)布(不)舍”,蛋糕店的广告牌上写着“步步糕(髙)升”,热水器的广告语是“随心所浴(欲)”,形容人有能力是“钱(前)途无量”„„有人也许会觉得这些现象无伤大雅,还可以有助于记忆成语或者是普遍成语的使用,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小学生经常会将这些错误的广告语误认为是正确的字,因为这些广告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商品包装、电视广告、商店门前都可以见到刻意用错字写成的成语或是俗语。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种现象风头不减,而如果再这样下去,毋庸置疑的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误导这些刚刚接触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化的孩子们,因此,传承中国文化,规范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