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古代女官名,是帝王妃嫔的称号。也作倢伃。
出处:据《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汉代婕妤往往晋封皇后。汉武帝置,为妃嫔之首。
婕妤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的钩弋夫人专用的称谓,地位仅次于皇后,汉元帝设昭仪一位于婕妤之上,婕妤自此成为第二等,汉末,西汉宫中的嫔妃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娙娥、容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等。明代中期以后不存。
扩展资料
史书记载
《史记.外戚世家》:“常以婕妤迁为皇后。”译:常常由婕妤晋升为皇后。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名不详,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婕妤是名门之女,少有才学。班婕妤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所以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他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三二也有对婕妤的记载, 在古时母系社会未完全消尽时,女字旁的都是地位相当高的人!如几个有名大姓嬴(政)、姬(发),妤和婕都是这个时候的字,都有美丽美好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婕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婕妤。
婕妤是宫中嫔妃的"职称",据说当时宫中分为嫔妃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等。
汉语拼音:
婕妤
jiéyú
亦可写作:
“倢伃”
属性:
妃嫔称号
来源:
其名之意,据《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倢,言接幸于上也。伃,美称也。”汉代婕妤往往晋封皇后。汉武帝置,为妃嫔之首。《汉书·外戚传序》:“至武帝制倢伃、傛华、充依,各有爵位……倢伃视上卿,比列侯。”又《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时许广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广汉重令为介,遂与曾孙,一岁生元帝。数月,曾孙立为帝,平君为倢伃。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三二:“婕妤生长帝王家,常近龙颜受逐翠华。杨柳岸长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元帝时因增设昭仪,退居第二。曹魏时退居十二等中的第九。晋时尚在九嫔之内。南朝宋以下,降至九嫔以下,至清废。
1.婕妤是汉代宫中女子的正式称呼。是用来给它起名字的,有富贵、美丽、美德的意思。
2.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名。其中,解的意思是形容一个女人美丽的面容和优雅的气质。用宁、玉等字命名也很清新宜人,在命理学上也有促进运势的积极作用。
婕妤是宫中嫔妃的称号,从汉代一直沿用到明代。其名之意,据《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婕,言接幸于上也。妤,美称也。”
唐朝时,婕妤位在皇后、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惠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之下。
婕妤大。婕妤是宫中嫔妃的等级称号,由汉武帝设立。初期为皇后以下最高位。汉元帝时设立昭仪一位于婕妤之上,婕妤自此成为第二等。
西汉宫中的嫔妃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娙娥、容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舞涓等。东汉无此位号。
婕妤来源
婕妤,汉代宫中女官名,是帝王妃嫔的称号.一直沿用到明代。其名之意,据《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婕,言接幸于上也。妤,美称也。”汉代婕妤往往晋封皇后。汉武帝置,为妃嫔之首。《汉书·外戚传序》:“至武帝制婕妤、荣华、充依,各有爵位……婕妤视上卿,比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