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囊性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化线虫病,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质量和产量,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幼苗侵染:被侵染植株的子叶、真叶变黄,生长停滞、枯萎。受害株短,花芽簇生,节间短,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少结荚,叶黄。病重植物的花和嫩荚都枯萎了,整片叶子从下到上都是黄色和焦枯的。根系染病:寄生主根侧凸出或破裂,暴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面粉粒的囊肿,很少或无结节的受累根,由于囊肿支撑折断根皮,根液外溢,导致继发性土传根病加重或根腐病。
病原体:称为大豆囊肿线虫,线虫门线虫。雄性和雌性成虫具有异型性和异皮性。1龄幼虫发育于卵中,剥成2龄幼虫,2龄幼虫卵呈针状,头部钝而尾细长,3龄幼虫呈倒立状,生殖器官开始发育,雌雄可区分。四龄幼虫在三龄幼虫的旧皮肤中发育,不除去正在蜕皮的壳。传播途径及规律:大豆包囊线虫是一种定居的内寄生线虫,以2龄幼虫的形式在土壤中移动,侵入根尖。该线虫寄生于豆科和菊科的170余种植物,其中一些线虫侵入但未在根内发育。囊性线虫带卵、卵和少量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有些人在种子或农具上越冬,并在第二年成为早期感染源。囊性线虫具有较厚的角质层,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
由于囊线虫蠕动距离有限,主要通过农业、田间水流或风携带,也可以与未成熟的堆肥混合或通过种子携带进行远距离携带。虫卵越冬后,作为二龄幼虫破土而出,当大豆幼苗根系侵入时,寄生于根系皮层,用口针进食,虫体外露。交配后,雄性死亡。雌虫形成卵粒,卵粒膨胀成囊。囊肿落入土壤中,虫卵孵化并可能再次被感染。二龄线虫只侵染幼根。秋季气温下降,卵不再孵化,卵在囊肿中越冬。土壤中线虫的大量存在是线虫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盐碱土、砂土受影响严重。连作田病重。
防治方法:在病区种植玉米或水稻后,包囊数量减少30%以上。禾草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应避免连作和复作,实现合理轮作。湿土效果好于干土,中性土效果好于碱土。要求用仪器涂抹,不能用手涂抹,水溶解后不允许用手涂抹。另外还可采用3%克线磷5kg土穴后施用,效果明显。对于昆虫数量较多的小区,3%呋喃颗粒剂用量为2 ~ 4kg / 667m2, 5%呋喃颗粒剂用量为8kg / 667m2, 10%呋喃颗粒剂用量为2.5 ~ 5kg / 667m2。
“火龙秧子”又叫大豆黄萎病,是因为大豆感染了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的皮层中,吸收营养,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症状表现为病株主根及侧根少,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植株矮小,叶片变黄,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小颗粒(即线虫的胞囊)。胞囊线虫病使大豆一般减产10%~20%,重者30%~50%,甚至绝收。防治方法:
(1)轮作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措施。采取大豆与禾本科如小麦、玉米、谷子等3年以上的轮作,就可有效地进行防治。
(2)种植抗(耐)病品种是胞囊线虫病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不仅可避免线虫危害造成的减产,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土壤内线虫密度,缩短轮作年限。
(3)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
(4)药剂防治:采用辛硫磷、涕灭威(铁灭克)或含有这类药剂的种衣剂可以对大豆黄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大豆胞囊线虫病
1、症状 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病。俗称“火龙秧子”。是我地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染病 病株子叶和真叶变黄、生育停滞枯萎。被害植株矮小、花芽族生、节间短缩,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叶片黄化。重病株花及嫩荚枯萎、整株叶由下向上枯黄似火烧状。根系染病 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次生土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
2、病原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侵染引起的。属线虫动物门线虫。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线虫是一种定居型内寄生线虫,以2龄幼虫在土中活动,寻根尖侵入。该线虫寄生豆科、玄参科170余种植物,有的虽侵入,但不在根内发育。胞囊线虫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虫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有的粘附于种子或农具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胞囊角质层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胞囊线虫自身蠕动距离有限,主要通过农事耕作、田间水流或借风携带传播,也可混入未腐熟堆肥或种子携带远距离传播。虫卵越冬后,以二龄幼虫破壳进入土中,遇大豆幼苗根系侵入,寄生于根的皮层中,以口针吸食,虫体露于其外。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体内形成卵粒,膨大变为胞囊。胞囊落入土中,卵孵化可再侵染。二龄线虫只能侵害幼根。秋季温度下降,卵不再孵化,以卵在胞囊内越冬。成虫产卵适温23-28℃,最适湿度60%-80%。卵孵化温度16-36℃,以24℃孵化率最高。幼虫发育适温17-28℃,幼虫侵入温度14-36℃,以18-25℃最适,低于10℃停止活动。土壤内线虫量大,是发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由于各地线虫小种类型不同,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要从无病区地块或无病株及虫粒率低的地块留种。 (2)病田种玉米或水稻后,胞囊量下降30%以上,是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此外要避免连作、重茬,做到合理轮作。(3)药剂防治 可用3%克线磷5kg拌土后穴施,效果明显。虫量较大地块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667m2施2-4kg或5%甲拌磷颗粒剂8kg。(4)诱导抗病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细胞壁是由甲壳素与蛋白质组成,甲壳素酶可将其破坏,达到防治目的。使用时期为大豆苗后早期1~2片复叶、开花前喷雾,多次使用有积累增效作用。
大豆黄化危害大,大豆黄化要如何防治?
夏大豆黄化的缘故有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黄豆胞囊线虫病。此病关键遍布在黄豆很多年连作土地及地下水较低地域。幼苗期生病后,叶片呈棕褐色,生长迟缓,比较严重时整株枯萎;成株期生病后,植株矮化砧,叶片从下到上变黄,开花期较对比延迟5~10天,荚少,籽粒不圆润且颜色偏暗。感官鉴别:植株根茎不比较发达,根须多,腐病非常少,根上附带许多的胞囊纤毛虫(样子为细微的淡黄色颗粒)。防治方式:轮种换茬,避免旱灾。对并发的田块可以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对植株茎尖部开展粗喷雾器。留意,应用弥雾法防治实际效果较弱。
二是病毒病。关键遍布在产生棉蚜偏重的田块。植株受棉蚜传播病毒病造成叶片发皱、黄化,节位减短,植株偏矮。
防治方式:当夏大豆田产生棉蚜时,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敌杀死、速灭杀丁0.5万~1千倍液喷雾器防治。
三是豆秆蝇病。关键出现在使用未沤肥有机肥料较多的田块或连作地。幼苗期易患病,主要表现为植株下边叶片一切正常,上方叶片所有黄化。
感官鉴别:剥掉地下茎,秆内由此可见有豆秆蝇蛆、蛆粪。防治方式:用40%氧化乐果或辛硫磷1000倍液,于幼苗期及开花期各喷1次,防治实际效果不错。
四是营养成分失调症。关键出现在缺肥田块,或偏施、单施某一种微量元素肥料或比较严重旱灾的高昂土地。植株产生不一样程度上的叶片黄化、发皱、生长迟缓。
防治方式:1亩喷施惠满丰50~80mL或奥普尔、绿风95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30~50kg开展叶片喷雾器,可使病症减轻或消退,使植株恢复过来生长发育。应用弥雾法功效更强。
大豆胞囊线虫病,化学药剂如何防治?我认为大豆寄生虫基本上应该在播种前解决。播种前,大豆主要病害和寄生虫的种子一般必须经过筛选、消毒和处理,有些种子还需要接种根瘤菌。在国外,种子处理通常不会被忽略。中国大豆生产不仅劳动力生产成本高,而且还有很大的生产进步空间。其中,根腐病、萎蔫病、褐条病、线虫囊肿病、蛴螬病、大豆病毒病等病害和寄生虫病是一大挑战。如果这些疾病和寄生虫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它们还将导致大豆产量的大幅下降。以下描述描述了可通过种子处理预防或显著减少的大豆病害和寄生虫。大豆腐病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病害,在北方和南方都有发生,尤其是在最大的大豆产区。它被多种病原体感染,如镰刀菌、腐霉等。
一般来说,大豆种子可以直接食用,这样它们就不会发芽和发芽。大豆出苗后,它还会咬伤根或茎基部土壤中的嫩腿,导致植物死亡,缺少植物和插条,影响产量。此外,成虫还可以吃幼叶和豆花。在防治幼虫方面,种子酱一般采用25%辛硫磷胶囊或燃料种衣剂,浓度为种子重量的2%,或3%磷粒,在播种或雨水或土壤灌溉前每亩施用8-10公斤。如果可能的话,当成虫被挖出时捕捉光不仅可以防止叶片受损,而且还可以在下一代或下一年减少对大豆种子的损害。大豆主要种植在农村地区。它通常用于生产各种类型的豆制品、发酵酱油或大豆提取物,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种子价值。然而,一些疾病往往发生在植入过程中。大豆叶片在播种期经常遇到寄生虫,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疾病和寄生虫的预防和控制是植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大豆胱氨酸是大豆的主要病害。
防治方法:为控制大豆线虫包囊病,在选择大豆品种时,除了避免从病区引入和选择抗病品种外,还应进行合理轮作。在选择杀虫剂时,大规模使用种衣剂可节省时间和问题,防治效果明显;熏蒸剂也可以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常用的熏蒸剂是米昂,内吸治疗剂主要是3%呋喃丹和5%异丙醇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