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主义是主张和实行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的思想和行为,是同沙文主义、霸权主义相对立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正确原则。
国际主义不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而且是资本主义国家某些政要的一种政策主张。美国前总统小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乔治·沃克·布什)在竞选期间和就职之后多次谈论“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主义”。尽管人们在使用国际主义一词时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但相对于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等概念来看,它是一个美好的语词,表达了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正确理念。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
【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原则之一。它要求各国无产阶级在争取民族解放、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和建设共产主义的斗争中,在马列主义的原则基础上紧密团结,互相支援,反对共同的阶级敌人。同时认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应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认为一个国家革命的成功要靠这个国家本身条件的成熟和劳动人民的斗争。
国际主义(英文:internationalism)是指倡导和支持国家间为共同利益而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的政治运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对这个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其特色为主张政治活动应考量全世界人类的状况,而不是只专注于某一特定国家的利益。
internationalism(国际性的,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原则之一。(<现代汉语词典>) 国际主义是指无产阶级坚持国际团结的根本观点,它的基础是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国际主义要求各国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反对剥削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 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是相统一的。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从本国人民和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离开了对祖国的爱戴,就谈不上实行国际主义;离开了祖国的独立富强,也不能很好地坚持和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离开国际主义的爱国主义,是不彻底不完整的;离开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是空洞的,没有根基的。 实行国际主义是各国无产阶级的应尽的义务。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的无产阶级,都肩负着消灭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只有坚持国际主义,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编辑本段核心及重要内容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核心。资本是一种国际力量,各国资产阶级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矛盾,但在镇压无产阶级革命时,往往结成反革命联盟。各国无产阶级只有联合起来进行斗争,才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社会解放。忽视各国工人的团结,都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失败。 “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是国际主义的又一重要内容。资产阶级不仅剥削和压迫本国无产阶级,而且掠夺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把殖民地变成自己财富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生存的基础。资产阶级用以进行殖民扩张的军事力量,随时可以用以镇压国内的革命运动。因此,宗主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有着共同的遭遇和共同的利益,他们只有联合起来,结成兄弟的战斗同盟,才能战胜共同的压迫者。 Β.И.列宁指出:“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的口号,它们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阶级营垒相适应,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列宁全集》第20卷第9页)因此,为了发展国际主义的团结和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必须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
编辑本段国际主义原则
K.马克思、F.恩格斯、列宁在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时确立的国际主义原则有: ① 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把自己的斗争利益同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结合起来,自觉地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不允许一个国家无产阶级斗争的局部利益损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整体利益。 ② 已经战胜本国地主资产阶级的民族,应该支援别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并有能力和决心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 ③ 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反对压迫和剥削,争取民族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压迫民族中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原则,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加强同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团结。 ④ 每个无产阶级政党要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教育全体劳动人民,绝不能实行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及一切形式的民族主义。
无产阶级
proletariat更多释义>>。
[网络短语]
无产阶级 proletariat;プロレタリアート;프롤레타리아。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proletarian internationalism;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e。
无产阶级文学 proletarican literature;proletarian literature;proletariat literature。
自由国际主义(liberal internationalism)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性格”,它内在地要求生成美国主导的全球变迁的方案,特别是一个以援助和发展政策为核心的系统的第三世界政策,这是现代化理论运动在美国兴起的基本动力和历史条件。自由国际主义在冷战初期曾受到现实主义的有效抑制,一度延缓和削弱了美国对第三世界的重视及其对援助和发展政策的建构,现代化理论的政策效应即在于改变这种局面。现代化理论秉持自由国际主义并认同民主党自由主义,反映了美国自由主义演进的阶段性历史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肯尼迪、约翰逊两届政府对第三世界的政策。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与现实主义并列的当今世界两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之一。肇始于一战结束之时美国总统威尔逊所提出的“十四点计划”(也被称为理想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加深,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兴起,并在70-80年代的第三次国际关系理论大论战中名声大震,尤其是以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以相互依存、国际机制进程为理论核心,用理性选择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讨论无政府状态下的非国家行为体作用上升、非零和博弈,绝对收益、武力作用下降等背景下的国际合作问题,来探求国际政治发展变化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