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孙子荆集
晋太原孙楚着 明太仓张溥阅
--------------------------------------------------------------------------------。
晋孙子荆集题词
子荆零雨正长朔,风称于诗家,今亦未见其绝伦也。《除妇服诗》王武子叹为情文相生,然以方嵇君道:伉俪诗兄弟间耳,江东未顺。司马文王发使遣书:子荆与荀公,曾各奋笔札。孙最杰出,而荀独见用,谓胜十万师,文章有神,不在遇合朝庙之上,赏音尤难,必欲如元瑜、孔璋见知孟德,岂易言哉!石骠骑府主也,郭奕其同里也,睥睨忿争,遂致沉废。子荆平日素有傲名,乡曲缺誉,此亦其见短之一事乎。然同开相知有一武子,生死愿足灵床,驴声何必,非叔夜之琴也,笑赋调谑自得。反金人铭,蚩薄箝口,似狂非狂,言各有寄。若夫长虞劲直,笺颂夜光,威辇被发,遗书劝仕知人,实长未闻玩物。太原名士磊落,英多其为品状,宁让汝颍哉!
娄东张溥题
晋孙冯翊集目录
赋 一六三七
笑赋
登楼赋
同前
韩王台赋有序
又
井赋
雪赋
笳赋有序
相风赋
菊花赋
莲花赋
杕杜赋有序
茱萸赋
鹰赋有序
雁赋
雉赋
蝉赋
论 一六四二
屈建论
颂 一六四二
尼父颂
梁令孙侯颂
赞 一六四三
庄周赞
荣启期赞
原壤赞
颜回赞
管仲赞
季子赞
白起赞
乐毅赞
韩信赞
铭 一六四四
反金人铭
石人铭
碑 一六四五
故太傅羊祜碑
雁门太守牵府君碑
疏 一六四六
龙见上疏
九品疏
取士疏
笺 一六四七
荐传长虞笺
谢赐鄣日笺
书 一六四八
为石苞与孙皓书
与董京书
哀文 一六五○
和氏外孙道生哀文
和氏外孙小同哀文
诗 一六五一
答弘农故吏氏
除妇服诗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
太仆座上诗
祖道诗 之冯翊祖道诗
附录 一六五二
本传
晋冯翊荆集目录终
赋
笑赋
有度俗之公子,总万物之细故,心髣佛乎巢由。以得意为至乐,不拘恋乎凡流。会亲戚于高宅,结宗盟于绸缪。所以交颈偃仰,摧胸指掌。亢洪声于通谷,顺长风以流响。气参潭以相属,若将颓而复往。或颦蹙俛首,状似悲愁,怫郁唯转,呻吟郁伊。或携手悲啸,嘘天长□叫。迟重则如陆沈,轻疾则如水漂。徐疾任其口颊,圆合得乎机要。或中路背叛,更相毁残。倾倚叵我,雕声迄乎日晏。信天下之笑林,调谑之巨观也。
登楼赋
有都城之百雉,加层楼之五寻。从明王以登极,聊暇日以娱心。泾渭汩以阻迈,卉木郁而成林。晞朝阳之素晖,羡绿竹之茂阴。望秦坟于骊山,睹八陵于北岑。营巷基峙,列宅万区。黎氏布野,商旅充衢。杞柳绸缪,芙蓉吐芳。俯依青川,仰翳朱杨。体象蒙汜,幽若扶桑。白日为之昼昏,鸟禽为之颉颃。
同前
有都城之百雉,加层楼之五寻。从明王以登游,聊暇日以娱心。鸣鸠拂羽于桑榆,游凫濯翅于素波。牧竖吟啸于行陌,舟人鼓枻而扬歌。百僚云集,促坐华台。嘉肴满俎,旨酒盈杯。谈三坟而咏五典,释圣哲之所裁。具载艺文,首同四句而未互异,姑雨存焉。
韩王台赋有序
酸枣寺门外夹道左右有两故台,访诸故老,云韩王听讼观也。
望韩王之故台,寻往代之所营。双阙碣以峻峙,贯云气而上征。历千载而特立,显妙观于太清。薄邯郸之丛台,陋楚国之章华。邈岧峣以亢极,岂岑楼之能加!至乃宫观弘敞,增台隐天,伐文梓于万仞,发玉石于三泉,优倡角乌乌之声,娥眉戏白云之舞,纷淫衍以低仰,翳修袖而容与。
又
薨丘陵之逦迤,亚五岳之嵯峨。
井赋
倚崇丘以凿井兮,临斥泽之淫洿。若行潦之滓浊兮,靡清流以自娱。乃喟尔而有感兮,率邻左之数夫。脉厥土以兴泉兮,登甘醴于玄虚。体象圆川,下贯五仞,幽泉胜涌,津泽旁润。抱瓮而汲,不设机引。绝披淫饰,安此朴慎。俗尚其华,我笃其信。既处湟而不缁,又磨之而不磷。虽矢志而无妄,实游心于大顺。渴人来翔,行旅是赖。辍耕息肩,不期而会。沈黄李,浮朱奈,杂狸首之斑如,飞清尘以洮汰。枕玄石以盥漱,喜遨怡以缓带。
雪赋
尧九载以山栖兮,汤请祷于桑林。罔二圣以济世兮,孰繁衍以迄今。嗟亢阳之逾时兮,情反侧以寝兴。丰隆洒雪,交错翻纷。膏泽偃液,普润中田。肃肃三麦,实获丰年。
笳赋有序
顷还北馆,遇华发人于润水之滨,向春风而吹长茄,音声寥亮,有感余情,爰作斯赋。衔长葭以泛吹,噭啾啾之哀声。奏胡马之悲思,咏北狄之遐征。顺谷风以抚节,飘逸响乎天庭。尔乃调唇吻,整容止,杨清□,隐皓齿。徐疾从宜,音引代起。叩角动商,鸣羽发征。若夫广陵散吟,三节白纻。太山长曲,哀及梁父。似鸿雁之将离,乃群翔于河渚。
相风赋
伊圣皇之高烈,美治道之穆清。兼乾坤之普覆,齐三光之朗明。犹恭己以劳谦,迄日昃而不宁。虑听政之有阙,诫祸福于无形。建殊才于辰极,树相风于紫庭。尔乃神兽盘其根,灵乌据其颠。羽族翩飘罗其侧,翔风萧聊出其间。
菊花赋
彼芳菊之为草兮,禀目然之醇精。当青春而潜翳兮,迄素秋而敷荣。于是和乐公子。雍容无为。翱翱华林,骏足交驰。薄言采之,手折纤枝。飞金英以浮旨酒,拂翠叶以振羽仪。兹物之珍丽兮,超庶类而神奇。
莲花赋
有自然之丽草,育灵沼之清濑。结根系于重壤,森蔓延以腾迈。尔乃红花电发晖光烨烨。仰曜朝霞,俯照绿水。潜缃房之奥密兮,舍珍藕之甘腴。□聚星列,纤离相扶,微若玄黎披幽夜,若邓林飞□雏。
杕杜赋
家弟以虞氏《梨赋》见示,余谓岂以梨有用之为贵,杜无用之为贱?故无用获全,所以为贵;有用获残,所以为贱。故赋云尔。
惟有杕之为杜,齐万物而并生。其质菲薄,既不施于器用。华叶□悴,靡休阴之茂荣。昔在邵伯,听讼述职。甘棠作颂,垂之罔极。
茱萸赋
有茱萸之嘉木,植茅茨之前庭。历汉女而始育,关百载而长生。森蔓延以盛兴,布绿叶于紫茎。鹑火西徂,白藏授节。零露既凝,鹰隼飘厉。攀紫房于纤柯,缀朱实之酷烈。应神农之本草,疗生民之疹疾。
鹰赋有序
郭延考与余厚,其从者□二鹰以侍侧。郭,边人也,好。弋猎顾盼,心欲自娱乐,请余为赋曰:
有金刚之俊鸟,生井陉之岩阻。超万仞之崇岭,荫青松以静处。体劲悍之自然,振肃肃之轻羽。擒狡兔于平原,截鸿雁于河渚,且其为相也,疏尾阔臆,高鬐秃颅,深目蛾眉,状似愁胡。曲嘴短颈,足若双枯。麾则应机,招则易呼。背碣石以西游,经马岭而南徂。于时商秋既迈,岁在玄冥。风霜激厉,羽毛振惊。尔乃策良骥,服羔裘。韝青骹,戏田畴。萦深谷,绕山丘。定心意,审精眸。兽驰厥足,鸟矫其翼。下赶幽溪,上翔辰极。随指绶以腾踊,因升降以毕力。纷连薄以撄窜,遂陷首以摧臆。
雁赋
有逸豫之隽禽,禀和气之清冲。候天时以动静,随寒暑而污隆。飒同集于旷野,纷群翔于云中。翳朝阳之景曜,角声势于晨风。族类阜繁,数则千亿。迎素秋而南游,背青春而北息。溯长川以鸣号,凌洪波以鼓翼。任自然而相佯,穷天壤于八极。
雉赋
体冲和之淑质,饰羽仪于茂林。斑五色之文章,杨皦皦之清音。设密网于岩阿,飞轻缴之云浮。上无逃而弗获,下无隐而不搜。遂戢翼以就养,随笼栖而言归,桓逍遥于阶庭,荫朝阳之盛晖。
蝉赋
惟大化之广御,何品数之多名!当仲夏之始出,据长条而悲鸣。翼如罗缠,形如枯槁。终日不衔一粒,激哀响之烦扰。
论
屈建论
加边之品菱芰存焉。楚多陂塘,菱所生久,自嗜之,而抑按宰祝。既毁就养无方之礼,又失奉死如生之义。夺平素,欲建何忍马。
颂
尼父颂
皇矣尼父,圣哲之杰,德比天地,明齐日月。周室陵迟,大道芜秽,礼乐崩阻,奸雄罔世。乃养门徒,广廷俊父,垂训列国,颂声鲁、卫。威震夹谷,义厌陈、蔡,德之休明,幽而弥泰。超美三代,风驰云迈。
梁令孙侯颂
于穆君侯,英才宣朗。神鉴将来,思通既往。受佐陕西,临我邦壤。声之所振,下应如响。明断决疑,易于指掌。野有寇盗,维侯屏之。我有田畴,惟侯辟之,古人慎狱,惟侯平之。凡此三惠,如何勿思!
赞
庄周赞
庄周旷荡,高才英俊。本道根贞,归于大顺。妻亡不哭,亦何所欢?慢吊鼓缶,放此诞言。始矫其情,近失自然。
荣启期赞
荣公温雅,既怡既怿。浊以徐清,寂然澹泊。援琴自娱,咏此三乐。眉寿无疆,惟德之宅。
原壤赞
壤之辀张,绝灭礼教。实交仲尼,同机合奥。圣以之藏,俗以之笑。独协区外,孰知其妙!
颜回赞
束身厉行,宗事圣道,钻仰孜孜,视予犹考。
管仲赞
管生弯弓,与桓是雠。骏奔从□,块为累囚。沐浴西郊,鸾飞詹丘。
季子赞
季子聪哲,思心精微。玄览幽寤,触类应机。
白起赞
烈烈桓桓,时唯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北摧马服,凌川成舟。应侯无良,苏子入关。噭噭谗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邮,与萧俱燔。惟其殁矣,古今所叹。
乐毅赞
乐生诞节,实立弘度。丹旄电麾,秦韩景附。威震济西,齐闵失据。惠之不敏,翻然高翥。栖迟一丘,以保皓素。
韩信赞
淮阴屈节,盘于幽贱。秦失其鹿,英雄交战。践楚知亡,抚戈从汉。遂寤明主,超然虎奋。威震赵魏,擒项平难。割据山川,称孤南面。惜哉遘疑,一朝书叛。
铭
反金人铭
晋太庙有石人焉,大张其口,而书其胸曰:"我古之多言人也,无少言,无少事,,少言少事,则后生何述焉?夫唯立言,名乃长久。胡为块然,生钳其口?凡夫贪财,烈士殉名,盗跖为浊,夷、柳为清,鲍肆为臭,兰圃为馨。莫贵澄清,莫贱滓秽,二者言异,归于一会。尧悬谏鼓,舜立谤木,听采风谣,惟日不足,道润群生,化隆比屋。末叶陵迟,礼教弥哀,承旨则顺,忤意则违。时好细腰,宫中皆饥,时悦广额,下作细眉。逆龙之鳞,必陷斯机,括囊无咎,乃免诛夷。颠覆厥德,可为伤悲!则可用戒,无妄之时,假说周庙,于言为蚩。是以君子,追而王之。"。
石人铭
大象无形,元气为母,杳兮冥兮,陶冶众有。
碑
故太傅羊佑碑
禀二仪之纯灵,膺造化之冲气,文为辞宗,行作世表,迁黄门侍郎,受秘书监,公筭灭吴之略,以为孟献营虎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据进险处,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敌人之资。于是江浦驰义,褓负而至。虽研精军政,用思灭敌,然兼立学校,阐扬典训。是以缙绅之士,鳞集仰化,云翔衡门,虽泮宫之咏鲁侯,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铭曰:金德发曜,惟公作辅,肇造嘉谟,建我民主。不惭遣公,俾屏圣皇,哲人其徂,孰不增伤!
雁门太守牵府君碑
君体德允直,才量高洁,明鉴于世变,弘毅足以致远。聿振鸿翼于衮尘之表卓,尔先觉于拟议之前。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俄而委质于太祖,备遂鼎足于蜀汉,所交非常,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迁雁门太守,教民耕战,听断以情,信实必罚,下服其命,是以夷狄窘迫,罔知所安,譬秋枯之损晨风,激雹之不及掩耳也。伐叛柔服,威震沙漠,遣种远□,万里无烟。烈烈君侯,文武允崇,少兼七德,翰飞抚戎。名扬河朔,魏镇汉中,临危运奇,在难匪从。回旄东麾,抚司徐青,截彼降贼,海岱以平。剖符千里,为国干城。
疏
龙见上疏
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谓之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既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愿陛下赦小过,举贤才,垂梦于傅岩,望想于渭滨。修学官,起淹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淳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贱。夫战胜攻取之势,并兼混一之威,五伯之事,韩、白之功耳,至于制礼作乐、阐扬道化,甫是士人出筋力之秋也。伏愿陛下择狂夫之言。
九品疏
九品汉氏本无,班固着《汉书》,序先往代贤智以九条,此盖记鬼录次第耳,而陈群依之以品生人。又魏武拔奇决于胸臆,收人才不问阶次,岂赖九品而后得人!今可令长守为小大中正,各自品其编户也。
取士疏
当今士子繁多,略以万计,当患官少才多,无地以处。秀才自别是一种仕官,非若汉代取人之例也。假若秀才对五问可称,孝廉答一策能通,此乃雕虫小道,何关理功得人?以此求才,徒虚语尔。
笺
荐傅长虞笺
楚闻骐骥不遗能于伯乐,良宝不藏辉于卞和。是以辉光夜射,价连秦赵,飞驷绝影,终朝千里。物尚有之,士亦宜然。
谢赐鄣日笺
大恩赐鄣日,其器虽小,而礼遇甚弘。昔卫绾锡六剑,珍而不用。楚虽不敏,且受而藏之。
书
为石苞与孙皓书
盖闻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此乃吉凶之萌兆,荣辱之所由兴也。是故许、郑以衔璧生国,曹、谭以无礼取灭。载籍既记其成败,古今又着其愚智矣。不复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今粗论事势,以相觉悟。昔炎精幽昧,历数将终,桓、灵失德,灾衅并兴,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涂炭之艰。于是九州岛绝贯,皇纲解组,四海萧条,非复汉有。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洪基,奄有魏域。土则神州中岳,器则九鼎犹存,世载淑美,重光相袭,固知四隩之攸同,天下之壮观也。公孙渊承旧父兄,世居东裔,拥带燕胡,凭陵险远,讲武盘桓,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流,交畴货贿,葛越布于朔土,貂马延乎吴会。自以为控弦十万,奔走足用,信能右折燕齐,左振扶桑,陵轹沙漠,南面称王也。宣王薄伐,猛锐长驱,师次辽阳而城池不守,桴鼓一震而元凶折首。然后远迹疆场,列郡大荒,收离聚散,咸安其居,民庶悦服,殊俗款附。自兹遂隆,九野清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贡其楛,夫旷世不羁,应化而至,巍巍荡荡,想所具闻。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刘备震惧,亦逃巴岷。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相国晋王,辅相帝室,文武桓桓,志厉秋霜,庙胜之筭,应变无穷,独见之鉴,与众绝虑。主人钦明,委以万机,长辔远御,妙略潜授,偏师同心,上下用力,陵威奋伐,深入其阻,并敌一向,夺其胆气,小战江介,则成都自溃;曜兵剑阁,而姜维面缚。开北五千,列郡三十。师不逾时,梁益肃清。使窃号之雄,稽颡绛阙;球琳重锦,充于府库。夫韩并魏,徙虢灭虞亡,此皆前鉴之验,后事之师也。又南中吕兴,深睹天命,蝉蜕内向,愿为臣妾。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而徘回危国,冀延日月,此犹魏武侯却指河山以自强大,殊不知物有兴亡,则所美非其地也。方今百僚济济,俊父盈朝,虎臣武将,折冲万里,国富兵强,六军精练,思复翰蜚,饮马南海。自顷国家,整修器械,修造舟楫,简习水战。伐树北山,则太行木尽:浚决河洛,则百川通流。楼船万艘,千里相望,自刳木以来,舟车之用,未有如今之盛者也。骁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也。然主上眷眷未便电迈者,以为爱民治国,道家所尚,崇城遂卑,文王退舍,故先开示大信,喻以存亡,殷勤之旨,往使所究。若能审识安危,自求多福,蹶然改容,只承往告,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则世祚江表,永为藩辅,丰报显赏,隆于今日矣。若侮慢不式王命,然后谋力云合,指麾风徙,雍、益二州,顺流而东;青、徐战士。列江而西。荆、扬、兖、豫,争驰八冲;征东甲卒,虎步秣陵。尔乃皇舆整驾,六师徐征,羽校烛日,旗旗流星,游龙曜路,歌吹盈耳,士卒奔迈,其会如林。烟尘俱起,震天骇地,渴赏之士,锋镝争先。忽然一旦,身首横分,宗祀屠覆,取诫万世,引领南望,良以寒心。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如其迷谬未知所投,恐俞附见其己困,扁鹊知其无功也。勉思良图,惟所去就。
与董京书
京与陇西,讨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尝。宿白社中,时乞于市。孙楚数就社中与京语载以,俱归京不肯至楚贻之书,京答以诗。
今尧舜之世,胡为怀道迷邦。
哀文
和氏外孙道生哀文
嗟尔道生,和氏之宝,玉颜丰下,曜于怀抱。暮春而育,孟冬而夭,二十三旬,奇于五日。方之期颐,百分之一,命之修短,始则有终。谁能长久,与天无穷?篯翁近千,殇子幼冲。俱反无形,冥昧之中。造化多少,岂独尔躬?
和氏外孙小同哀文
晔晔蕣华,朝生夕落,尔命方之,犹为浅薄。暂有冥质,寻反冥漠,譬彼蜉蝣,不识晦朔,死尚未知,生亦焉知?尔虽旬月,我未之视,万物混焉,天地一指。杪末婴孩,安足称诔,大人达观,同之一揆。
诗
答弘农故吏民
昔我先侯,迈德垂化,康哉之咏,实由良佐。惟余忝辱,弗克负荷。每历贵邦,仰瞻泰华,追慕先轨,感想哀嗟:诜诜臣故,爰及群士,皓首老成。率彼邑里,阐崇高义,长幼以齿。
除妇服诗妇,胡母氏也
时迈不停,日月电流。神爽登遐,忽己一周。礼制有叙,告除灵丘,临祠感痛,中心若抽。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五臣作扰。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太仆座上师以下阙文
朝钦厥庸出,尹京畿回授。太仆四牡騑,騑绿耳盈箱。翠华葳□勋齐庭,实增国之辉。
祖道诗
仰天惟龙,御地以骥。利有攸从,不期而至。
之冯翊祖道诗
举翮抚三泰,抗我千里目。念当隔山河,孰觞怀惨毒。
附录
本传
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骠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文帝迁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谴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人与乡人郭奕忿争,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楚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魏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井中,群臣将上贺。楚言龙蟠坎井,下有伏才,请起淹滞。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太康三年卒,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岛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至楚,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励其齿。”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三子。众洵篡。众及洵俱未仕,而早终惟篡子,统绰并知名。”
史臣曰:“孙楚体英洵之姿,超然出类,见知武子,诚无愧色。览其贻皓之书,谅曩代之佳笔也。而负才诞傲,蔑苞忿奕,违逊让之道,肆陵愤之气,十年沉废,谅自取矣。”
晋孙子荆集终
蜀书三 后主传第三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礼记曰:行一物而三善者,惟世子而已,其齿於学之谓也。郑玄日:物犹事也。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於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岁魏黄初四年也。魏略曰: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及建安十六年,关中破乱,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问知其良家子,遂养为子,与娶妇,生一子。初禅与备相失时,识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简喜,以语张鲁,鲁(乃)洗沐送诣益州,备乃立以为太子。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亮亦以禅未闲於政,遂总内外。臣松之案:二主妃子传曰「后主生於荆州」,后主传云「初即帝位,年十七」,则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败於长阪,备弃妻子走,赵云传曰「云身抱弱子以免」,即后主也。如此,备与禅未尝相失也。又诸葛亮以禅立之明年领益州牧,其年与主簿杜微书曰「朝廷今年十八」,与禅传相应,理当非虚。而鱼豢云备败於小沛,禅时年始生,及奔荆州,能识其父字玄德,计当五六岁。备败於小沛时,建安五年也,至禅初立,首尾二十四年,禅应过二十矣。以事相验,理不得然。此则魏略之妄说,乃至二百馀言,异也!又案诸书记及诸葛亮集,亮亦不为太子太傅。
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魏氏春秋曰: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於吴,据郡不宾,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是岁,主皇后张氏。遣尚书郎邓芝固好於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二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十二月,亮还成都。
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今巴郡故城是。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诸葛亮集载禅三月下诏曰:「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昭烈皇帝体明睿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於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方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残类馀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讬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逆顺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昔辅果绝亲於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沈不反,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魏司马懿、张郃救祁山。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秋八月,都护李平废徙梓潼郡。汉晋春秋曰:冬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十年,亮休士劝农於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是岁,南夷刘胄反,将军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臣松之案:湔,县名也,属蜀郡,音翦。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馀户於广都。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张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大赦,改元。立子璿为太子,子瑶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
二年春三月,进蒋琬位为大司马。
三年春,使越隽太守张嶷平定越隽郡。
四年冬十月,尚书令费祎至汉中,与蒋琬谘论事计,岁尽还。
五年春正月,监军姜维督偏军,自汉中还屯涪县。
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
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魏军退。夏四月,安平王理卒。秋九月,祎还成都。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薨。十二月,大将军费祎至汉中,行围守。
九年夏六月,费祎还成都。秋,大赦。冬十一月,大司马蒋琬卒。魏略曰:琬卒,禅乃自摄国事。
十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往讨,破平之。
十一年夏五月,大将军费祎出屯汉中。秋,涪陵属国民夷反,车骑将军邓芝往讨,皆破平之。
十二年春正月,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夏四月,大赦。秋,卫将军姜维出攻雍州,不克而还。将军句安、李韶降魏。
十三年,姜维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十四年夏,大将军费祎还成都。冬,复北驻汉寿。大赦。
十五年,吴王孙权薨。立子琮为西河王。
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循所杀于汉寿。夏四月,卫将军姜维复率众围南安,不克而还。
十七年春正月,姜维还成都。大赦。夏六月,维复率众出陇西。冬,拔狄道、(河间)〔河关〕、临洮三县民,居于绵竹、繁县。
十八年春,姜维还成都。夏,复率诸军出狄道,与魏雍州刺史王经战于洮西,大破之。经退保狄道城,维却住锺题。
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督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秋八月,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维退军还成都。是岁,立子瓒为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闻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以叛,姜维复率众出骆谷,至芒水。是岁大赦。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吴大将军孙綝废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
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岁,姜维复率众出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
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锺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於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为炎兴。冬,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於绵竹。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於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努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是日,谌哭於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绍、良与艾相遇於雒县。艾得书,大喜,即报书,王隐蜀记曰:艾报书云:「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圣上明哲,宰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皆前哲归命之典也。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禅又遣太常张峻、益州别驾汝超受节度,遣太仆蒋显有命敕姜维。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遣绍、良先还。艾至城北,后主舆榇自缚,诣军垒门。艾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晋诸公赞曰:刘禅乘骡车诣艾,不具亡国之礼。因承制拜后主为骠骑将军。诸围守悉被后主敕,然后降下。艾使后主止其故宫,身往造焉。资严未发,明年春正月,艾见收。锺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於戏,其进听朕命!盖统天载物,以咸宁为大,光宅天下,以时雍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顺承天者,坤元之义也。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乃者汉氏失统,六合震扰。我太祖承运龙兴,弘济八极,是用应天顺民,抚有区夏。于时乃考因群杰虎争,九服不静,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以来,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几将五纪。朕永惟祖考遗志,思在绥缉四海,率土同轨,故爰整六师,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言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钖兹玄牡,苴以白茅,永为魏籓辅,往钦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阳。蜀记云:谥曰思公子恂嗣。
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华阳国志曰: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原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於治!」臣松之以为「赦不妄下」,诚为可称,至於「年名不易」,犹所未达。案建武、建安之号,皆久而不改,未闻前史以为美谈。「经载十二」,盖何足云?岂别有他意,求之未至乎!亮殁后,延熙之号,数盈二十,「兹制渐亏」,事又不然也。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X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注意:此处删去一切关于诸葛亮隐居地和古籍书名争论的词条解释,避免引发民族矛盾,历史仅供了解,不须争论!
新版人教版教科书同样删除了《隆中对》《出师表》注释中所有的“襄樊”“襄阳”“南阳”字样,只提及诸葛亮出生地及原籍。
想了解更多请查找词条:《资治通鉴》、《草庐对》(《隆中对》)、南阳、襄樊(襄阳)。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
光和4年 181 0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8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1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3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4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6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
建安4年 199 18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6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7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8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0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3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4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7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0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2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3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4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5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6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7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8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0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11年 233 52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 53岁(享年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的一些政绩
一,都江堰,
《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开了堰官之先河。
这份政令内容之详细令人叹为观止,详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而武侯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二,佤族抗英;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在历代武庙中的地位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 。
1,《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这武庙十哲是:
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齐国的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绩,而以太公望为武庙主祀。”
2,唐德宗建中三年,朝廷下诏叫史馆考定,列古今名将64人配享,并都画有图像,分列武成王左右。左边32人是:越范蠡,齐孙膑,赵廉颇,秦王翦,卫青,隋韩擒虎、郭子仪等。
3,唐昭宗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御赐庙堂于隆中。
宋代:
宋代既把诸葛作为忠臣来祭祀,(赐英惠庙加“仁济”)同时仍然把诸葛作为名将来祭祀,其地位仅次于独居首位的张良,还是和孙武、韩信、李靖等平起平坐。
《宋史》卷105《礼志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档 。
一档:张良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金人遵唐旧制,但降低管仲和韩信的地位,剔除王猛和慕容恪等,诸葛亮的名将地位仍巍然不动。而且在《金史》的观念里面,谁要是说出“诸葛亮不知兵”这句话,那就证明此人“好为大言”。
元代:这个朝代武庙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但是仍然有诸葛亮,他的地位还是和孙武等平起平坐。
1.《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2.元英宗封诸葛亮为戌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这部伟大小说诞生了,为避免演义小说的巨大影响,故而此后的情况不列。
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生平大事记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227年:上出师表,初出祈山。
228年:街亭失守,斩马谡。
232年:发明木牛流马。
234年:病逝五丈原。
草庐对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命,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雄。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东)〔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者)〔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
为后帝伐魏诏
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於下。昭烈皇帝体明睿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日)〔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於地。万国未静,早世遐殂。朕以幼冲,继统(冯)〔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才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然我薪而自焚也。残类馀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托以天下,以勗朕躬。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伐,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当)〔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顺逆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昔辅果绝亲於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士)〔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沈不返,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其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三国志》卷三十三《蜀志?后主传》裴注引《诸葛亮集》。
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太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后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三国志》卷三十二《蜀志?先主传》。
南征表
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馀人,求欲死战。○《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也。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白)〔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迩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惧,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章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追惟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蜀志》本传。
历史评价: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贾�惺椋�挑碇�勇远�牛�芄��痉扯�ぁ:卧颍烤挑碛胨础⒂砉蔡福�芄�肴合率甘墓室病A了�胙裕�≈谌朔彩浚�势湮闹覆坏眉霸兑病H黄渖�桃叛裕�跃�伦畚铮��现�模�斡谖哪��阋灾�淙酥�饫恚��胁轨兜笔馈? 。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刘禅在建兴五年三月,也就是诸葛亮上表之后、出征之前颁布了一个诏书叫《出军诏》,其篇幅与《出师表》相仿,主要就是说了三件事:
1. 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脩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昭烈皇帝体明睿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于地。
加粗的词都是在不断重复强调这个意思,王司徒的著名开场白“天数有变,神器更易”也是一个套路。这或许也算是当时的一种官话形式,就像学校里出海报,头一个版块标题永远是“领导关怀”,你要不这么写团委肯定不让通过。
2. 我毕竟还是太年轻
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方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然我薪而自焚也。残类馀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托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钺之得,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伐,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
“朕以幼冲”已经说得很直白了,前半段都是在谦虚,后半段则隆重抬出诸葛丞相,高度评价、表达支持、委以重任、寄予厚望,就差说出“另请高明”了。
3. 怎么能不支持丞相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犄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行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事并,必无敌矣。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尺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今旌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逆顺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昔辅果绝亲于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耽不反,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回顾斗争历史、总结国际形势,重申道义宣言、描绘美好蓝图,最后指出“你办事,我放心”,几百个朝臣一致通过,老百姓也高呼“除了他我们谁都不认”。
《诏》和《表》在文字上有挺鲜明的呼应关系,开篇都是先讲历史大背景,然后充分肯定先主刘备的功绩,相当于“高举昭烈皇帝伟大旗帜不动摇”。这个伟大旗帜对维系蜀汉内部凝聚力极其重要,和国家命运有很大关系,因此刘禅和诸葛亮都必须要强调。
两篇也都是从第二段开始谈作者自己,一个“臣本布衣……”,另一个“朕以幼冲……”;这边“由是感激”,那边“朕甚惧焉”;臣子“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君主“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君臣都表达了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慎重态度,连抒情方式也很像。
从诏书的文字中,我感觉此时的刘禅像一位学生面对师长期望时的惶恐,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小心翼翼,虽然丞相前面刚说“不宜妄自菲薄”,这里刘禅还是要提一句“每从菲薄以益国用”。以及《诏》的最后说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就是照应隆中对里“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给人感觉就是刘禅在坚持学习诸葛亮的文选和讲话精神,然后在自己的言谈中也不断地摘录、化用,此种意气恳切,教人怎能不感动。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小名:阿斗。
籍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职位:蜀国皇帝(后主) 谥曰思 晋之安乐公。
生卒:207 — 271(65岁)
家族资料 :父亲 刘备 母亲 甘氏 配偶:张飞之女。
兄弟姐妹:刘封 刘永 刘理 。
相关人物:赵云 诸葛亮 孙尚香 蒋琬 黄皓 谯周 邓艾 姜维 张飞。
所属势力:蜀国 西晋 [编辑本段]刘禅-简明历史传记。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一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於吴,据郡不宾,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是岁,主皇后张氏。遣尚书郎邓芝固好於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一魏氏春秋曰:初,益州从事常房行部,闻褒将有异志,收其主簿案问,杀之。褒怒,攻杀房,诬以谋反。诸葛亮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欲以安之。褒犹不悛改,遂以郡叛应雍闿。
臣松之案:以为房为褒所诬,执政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
二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
十二月,亮还成都。
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一 。
一今巴郡故城是。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一 。
一诸葛亮集载禅三月下诏曰:“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昭烈皇帝体明睿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於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方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残类余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讬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逆顺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昔辅果绝亲於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沈不反,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魏司马懿、张郃救祁山。
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
秋八月,都护李平废徙梓潼郡。一 。
一汉晋春秋曰:冬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十年,亮休士劝农於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是岁,南夷刘胄反,将军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一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户於广都。
一臣松之案:湔,县名也,属蜀郡,音翦。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张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大赦,改元。立子璿为太子,子瑶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
二年春三月,进蒋琬位为大司马。
三年春,使越隽太守张嶷平定越隽郡。
四年冬十月,尚书令费祎至汉中,与蒋琬谘论事计,岁尽还。
五年春正月,监军姜维督偏军,自汉中还屯涪县。
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
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魏军退。夏四月,安平王理卒。
秋九月,祎还成都。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薨。
十二月,大将军费祎至汉中,行围守。
九年夏六月,费祎还成都。秋,大赦。
冬十一月,大司马蒋琬卒。一 。
一魏略曰:琬卒,禅乃自摄国事。
十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往讨,破平之。
十一年夏五月,大将军费祎出屯汉中。秋,涪陵属国民夷反,车骑将军邓芝往讨,皆破平之。
十二年春正月,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夏四月,大赦。秋,卫将军姜维出攻雍州,不克而还。将军句安、李韶降魏。
十三年,姜维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十四年夏,大将军费祎还成都。冬,复北驻汉寿。大赦。
十五年,吴王孙权薨。立子琮为西河王。
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循所杀于汉寿。夏四月,卫将军姜维复率众围南安,不克而还。
十七年春正月,姜维还成都。大赦。夏六月,维复率众出陇西。冬,拔狄道、(河间)〔河关〕、临洮三县民,居于绵竹、繁县。
十八年春,姜维还成都。夏,复率诸军出狄道,与魏雍州刺史王经战于洮西,大破之。经退保狄道城,维却住锺题。
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督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秋八月,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维退军还成都。是岁,立子瓒为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闻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以叛,姜维复率众出骆谷,至芒水。是岁大赦。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宦人黄皓始专政。吴大将军孙綝废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 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岁,姜维复率众出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
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锺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於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为炎兴。
冬,邓艾破卫将军诸葛瞻於绵竹。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於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努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一绍、良与艾相遇於雒县。艾得书,大喜,即报书,
二遣绍、良先还。艾至城北,后主舆榇自缚,诣军垒门。艾解缚焚榇,延请相见。
三因承制拜后主为骠骑将军。诸围守悉被后主敕,然后降下。艾使后主止其故宫,身往造焉。资严未发,明年春正月,艾见收。锺会自涪至成都作乱。会既死,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一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是日,谌哭於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二王隐蜀记曰:艾报书云:“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圣上明哲,宰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皆前哲归命之典也。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禅又遣太常张峻、益州别驾汝超受节度,遣太仆蒋显有命敕姜维。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
三晋诸公赞曰:刘禅乘骡车诣艾,不具亡国之礼。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於戏,其进听朕命!盖统天载物,以咸宁为大,光宅天下,以时雍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顺承天者,坤元之义也。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乃者汉氏失统,六合震扰。我太祖承运龙兴,弘济八极,是用应天顺民,抚有区夏。于时乃考因群杰虎争,九服不静,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以来,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几将五纪。朕永惟祖考遗志,思在绥缉四海,率土同轨,故爰整六师,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言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钖兹玄牡,苴以白茅,永为魏籓辅,往钦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
一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阳。二 。
一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二蜀记云:谥曰思公子恂嗣。 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一 。
一华阳国志曰: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原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於治!”臣松之以为“赦不妄下”,诚为可称,至於“年名不易”,犹所未达。案建武、建安之号,皆久而不改,未闻前史以为美谈。“经载十二”,盖何足云?岂别有他意,求之未至乎!亮殁后,延熙之号,数盈二十,“兹制渐亏”,事又不然也。
[编辑本段]刘禅 - 著名典故。
“单骑救主” 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军将刘备击溃,刘备妻离子散,狼狈遁逃,但妻子和儿子阿斗却落入了曹军的手里,蜀名将赵子龙奋不顾身单骑突入曹百万大营只身救出刘阿斗,为了不拖累赵云,刘备的妻子投井自杀,而赵云也携带着襁褓中的阿斗拼死杀出重围,为此刘备曾怒摔阿斗以报子龙之恩。并说即便丢了儿子也不能失去子龙。由此传为佳话。
“截江救阿斗” 三国演义中刘备之子阿斗被刘备之妻孙尚香私自抱回江东,面对此种政治形势和东吴的一步狠棋,蜀将赵子龙亲自渡江追阿斗,英勇的赵子龙只身闯入孙尚香的船上,战胜孙尚香的众多侍卫,成功将阿斗救回蜀营,避免了被东吴挟持皇子的局面。
“扶不起的阿斗” 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最后还主动投降魏国。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嘱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初期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放权给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随着刘禅对军国治理的深入了解,开始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进行独力北伐导致国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于刘备订立的北伐统一中国恢复汉朝宗师室的既定政策和诸葛亮在国内的崇高威望,刘禅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以团结为重,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 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 刘禅对于继承了诸葛亮职务的姜维也诸多制衡,严重的拖慢了北伐的进度。
可是由于刘禅对军队没有可靠的控制权,不敢对主张急于北伐的军方将领太过压迫,导致施政方针混乱。而且刘禅对于宦官黄皓也颇为宠信,最后蜀汉于263年亡国。蜀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晋谥安乐县思公,刘渊谥孝怀皇帝。
[编辑本段]刘禅 -- 历史评价。
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平头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为阿斗,于是在我们国语的形容词中,又多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预言,这个形容词将流传千年。
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吗?
《三国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诸葛亮对射君(身份不可考)称赞刘禅,射君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刘备遗诏)意思是连诸葛亮都称赞刘禅“智量甚大”,比想象中聪明,我还有啥担忧的?表示鼓励。诸葛亮不会阿谀奉承,刘备不会不识人,陈寿也不会弄虚作假,所以,刘禅绝不是像传统观念中那么无能。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事实上:“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
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董事长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动乱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有容人之量
刘禅继承帝位时,年仅17岁。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呼,“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
后来刘禅年纪渐长,按照汉代朝廷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刘禅顺利“转正”,彻底摆脱“见习”皇帝的命运。可是,诸葛亮仍紧握大权。诸葛亮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刘禅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治国经验,所以才总揽全局。这让人不禁要问,刘禅现在是没有经验,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哪儿来的经验,他不是永远没经验吗?
诸葛亮带兵出外征战,对已年满22岁的刘禅依旧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元为侍中,统宿卫亲兵,“监管”刘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的口气和语感,简直犹如一个严峻的父亲在冷酷地调教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对这些,刘禅一让在让,不想引起国内的政治混乱。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刘禅虽然不赞成,但还是为诸葛亮鼓劲加油。可以说,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充分领会并严格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内部领导班子,保持了领导集团的稳定,这样最终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难怪有人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可见刘禅具有一个政治家宽容大度的胸怀。
刘禅不仅对诸葛亮宽宏大量,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叛乱被杀,刘禅对于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刘禅生活腐化时,学者谯周和老臣董允上书劝柬,刘禅最多也就是无可奈何,而不是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后主刘禅可能是中国历代帝王里,对大臣动刀较少的一个了,这点非常难得。
头脑清楚、知人善用
刘禅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头脑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弱智。刘禅专用诸葛亮来治国,就是他聪明的地方,虽然诸葛亮有穷兵黩武的问题,但是他治理蜀国的措施确实给蜀国带来了发展。所以即便在孔明死后,刘禅仍然继续延用诸葛亮的措施,甚至重用诸葛亮所选拔的人。
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此时头脑非常清楚,他非常清楚魏蜀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又不好直接反对,只能规劝诸葛亮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执意北伐,没有听从刘禅的劝告,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
在人事任免上,刘禅也表现出过人的一面。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废除了丞相制。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自摄国事”。任官封爵,要刘禅同意;人事任免,要刘禅同意;出兵征讨,要刘禅同意,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刘禅同意。刘禅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系列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
《魏略》中还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曹爽与司马懿争权被杀后,夏侯霸害怕受到株连而入蜀,刘禅亲自出迎。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为老将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从妹,所以刘禅才这么说。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刘禅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即使其父刘备在世,大概也不过如此,足见刘禅绝非平庸之辈。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7%82%8E%E7%B2%BE%E5%B9%BD%E6%98%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