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其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其结构特点是管壁有环形皱襞,黏膜有许多绒毛,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管状的肠腺,其开口位于绒毛根部之间。绒毛和肠腺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关系密切。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4-6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参考资料:
小肠(small intestine)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约5-7米。上端从幽门起始,下端在右髂窝与大肠相接,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固定在腹后壁,空肠和回肠形成很多肠袢,蟠曲于腹膜腔下部,被小肠系膜系于腹后壁,故合称为系膜小肠。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肠(duodenum)上端起自幽门、下端在第2腰椎体左侧,续于空肠,长约25-30厘米,呈马蹄铁形包绕胰头。在十二指肠中部(降部)的后内侧壁上有胆总管和胰腺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空肠(jejunum)约占空回肠全长的2/5,主要占据腹膜腔的左上部,回肠(ileum)占远侧3/5,一般位于腹膜腔的右下部。腔肠和回肠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是逐渐改变的。
小肠粘膜,特别是空肠,具有许多环状皱襞和绒毛,大大扩大了粘膜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粘膜下层中有由表层上皮下陷形成的肠腺,开口于粘膜表面,分泌肠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借以分解蛋白质、糖和脂肪。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蛋白质、糖和脂肪必须分解为结构简单的物质,方能通过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也可通过上皮细胞间隙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肠的肌膜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在回肠末端突入大肠处环形肌增厚,外覆粘膜形成两个半月形的皱襞叫回盲瓣,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空回肠表面覆以腹膜脏层,叫做浆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肠
(1)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突起,叫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内具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这些消化液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酶;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食物在消化道的小肠中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最终被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
甘油、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壁上有丰富的血管,按血液流动的方向,进入小肠壁的血液与从小肠壁流出的血液相比,氧气的含量高,为动脉血,营养物质的含量低.。
(4)排泄是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人体的排泄是指呼吸、排汗以及排尿.食物残渣从肛门处排出,不是排泄,只能叫排遗.。
故答案为:(1)扩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
(2)葡萄糖(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
(3)减少 增多
(4)它没有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属于排遗。
(1)绒毛(或小肠绒毛) 简单的营养成分(或小分子物质) (2)动脉血 缠绕在肺泡壁上 (3)尿素等(或尿素、氧气) 肾小管 (4)③→⑨、⑦→⑩ (5)→④→③→⑨→②→①→体外(2分)(答不全者扣1分)
(1)小肠皱襞与小肠绒毛结构的作用是可以增加小肠的表面积,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功能;
(2)在小肠中有肠腺,它分泌的消化液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3)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大多数会经血液循环汇集到肝脏,肝脏一方面可以将葡萄糖合并成糖元,贮存起来,另一方面还可以将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
故答案为:(1)消化和吸收;(2)肠;(3)肝脏.。
解;(1)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其中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执行各种不同功能、具有专一性是由于细胞膜蛋白质不同.。
(3)膜蛋白D使二塘水解,体现了膜蛋白的催化作用.组成膜蛋白基本单位为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
(4)图1中的膜蛋白C是受体蛋白.。
(5)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没有3中心体;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成熟,没有7液泡,也没有9叶绿体.。
(6)图4是原核细胞,而图1、图3所示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或没有细胞核,或没有具核膜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主动运输 (2)细胞膜蛋白质不同(或膜蛋白质结构不同)
(3)生物催化(或催化) 。
(4)受体
(5)3、7、9
(6)没有核膜(或没有细胞核,或没有具核膜的细胞核)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lw/%E5%B0%8F%E8%82%A0%E7%BB%93%E6%9E%84%E5%9B%BE%E6%89%8B%E7%BB%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