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声音定真伪。古铜钱年代越久,钙化越严重,钙化后的铜钱失去铜的原声,用金属撞击声音沉闷,声音越小,时间越久。凡是发现声音尖高的古铜钱,说明没有钙化现象,可判定为新彷品。
二、闻气味定真伪。古铜钱时间越长,其氧化越严重,铜钱氧化的时间越久,其铜腥味越小。凡是铜腥味重的古钱币,皆可判定为假货。
三、观锈色定真伪。古铜钱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传世古铜钱锈层较薄,且锈在局部,钱面大部分呈古黑色。出土铜钱坑口不同锈色不同。土坑出土的铜钱,锈层一般较厚,锈在一起的铜钱叩开后,有“泛金”、“泛银”、“泛蓝”现象。
“三泛”现象是无法仿制的;沙坑出土的铜钱,一般锈层较薄,钱面多生红黄锈;水坑铜钱锈色布满币面,呈墨绿色。古铜钱的锈是由内向外而生,行家称其为“发锈”、“贴骨锈”,真锈是很难去掉的,凡是锈容易去掉的铜钱,可判定是赝品。
四、舌头舔定真伪。用舌头舔钱面,真品无味道。如果有酸味、苦味、涩味,可判定是人工做锈或作浆,必假无疑。
五、水煮定真伪。古铜钱上的锈或绿或红,或黄或蓝,附着力极强。遇到锈色可疑的高古钱,放入沸水中煮20分钟后看锈色,如果锈色不变不脱的是真钱,变色脱锈的可判定是假货。
扩展资料:
古代铜币的保养注意事项:
古币的保养主要是除锈,除锈的方法很多,专家建议:古钱除锈不易彻底,以除去表面浮锈,看得清古钱文字为妥。千万不能在强酸或强碱中脱锈,也不宜用尖锐的利器除锈,这样会损伤古币。
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选用大号油画笔,减去鼻尖上部分棕毛,只留5至7毫米的根部,用这种自制的刷子去刷古钱上的锈,可以恰到好处地刷去古钱上的浮锈和残绣,而丝毫不伤古钱上的包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钱
收藏钱币的人都很懂得钱币的区别和板式,有小平、当五、当五十、当百、当千等七种版本,它的计值等级也是不一样的。
收藏也是非常难的事情,事实上只要记住通宝、重宝和元宝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可以了。清朝咸丰以后,这样就很好鉴别了:“通宝”可以叫小平,其实是一文钱;“重宝”有称作百内寄重(不含百),但是在兑换时候“通宝”是在100以内;“元宝”是从一百至一千不等,这些和我们现在差不多,也是面值不一样方便大家的使用。
雕刻上也是有着独特的特征,第一个模具一般都是用一笔笔用刀雕刻的,但是无论是怎样的制作,花纹都是很好看的。在雕刻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打磨,为了可以去掉到不小心弄的划痕,但是侧面就不会改了。细心一点会发现一定有刀痕,雕凿铜板其实是很费力的,在轮、廓的内侧,以及文字的细节上边缘哪里,沿着根部有一条略你会看到有一道沟。
其实很多人还知道“戴书咸丰”,周尔墉太史就有记载宝河局咸丰钱;有很多是我们没有发现的,每一种都很独特,很多收藏家特别喜欢这样的雕刻。但是只要是咸丰无论是哪个都很好,样子就很大气,这就是咸丰钱这么有魅力的原因。
清朝政府后来就没有那么厉害了,放松了对这件事的管理,之后钱币也有新的改变,融入了文字,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