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李延年歌》。
林徽因民国第一女神,在那个年代,林徽因也是报纸的头版人物,因为三天两头,就会传出一些“绯闻”,钱钟书的《猫》、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都含沙射影过林徽因,现在的人了解林徽因也都受一些大师的影响,那么林徽因到底是怎样的人呢?看看她的人生轨迹吧!
12岁的林徽因
第一张是9岁的林徽因(左下),这是她跟几位表姐一起拍的,虽然年龄小,但从来照片当中也能够看出一些美人胚子,1916年,12岁,因为父亲在工作的关系,全家从上海搬迁到了北京,她就读于北京培华女中,如今的林徽因已经是大变样了,精致的瓜子脸,正如那句话:邻家有女初长成。
16岁的林徽因
4年的成长,让林徽因脸上脱去了几分稚气,这一年他跟随父亲林长民一起游历欧洲,在伦敦期间,她结识了女房东,她是伦敦大学的毕业生,也是一位设计师,林徽因经常跟她一起外出,这张照片是在伦敦公园拍摄的,林徽因也受她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建筑师。
徐志摩
在游历欧洲期间,林徽因也认识了父亲的弟子徐志摩,他优雅的谈吐和俊朗的外表,确实吸引了林徽因,因为徐志摩,林徽因对新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徐志摩、胡适开办新月社时,她就经常登台演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许多人也认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
AI技术复原16岁的林徽因
这是16岁林徽因在某一次吃饭时拍摄的一张照片,当时的摄影技术有些差,照片十分的模糊,有网友就用电脑技术修复了一下,这张照片还因此上了热搜,不少网友都纷纷吐槽像一个网红,失去了林徽因原本的气质。
梁思成
这张照片应该是拍摄于1923年~1924年林徽因家中,林长民和梁启超本就是旧相识,所以林徽因和梁思成也认识了比较早,梁思成比她大3岁,从照片当中两人看起来比较亲密,大概在出国之前就已经订下了婚约。
美国宾州大学毕业照
1924年6月,林徽因跟梁思成一起前往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由于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就就注册了美术系,但还是主修建筑系主要课程,1927年毕业,她有转入了耶鲁大学学习舞台设计。
古代建筑考察
从1930年开始,林徽因就和梁思走访了15个省,考察测绘刘2738处古建筑,这张是在五台山佛光寺拍摄的。
病榻上的林徽因
林徽因从小就有肺病,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时都生着病,后来郭沫若主张拆除古建筑时,她更是气得犯病了,晚年时期,肺病也是越来越严重,因为肺病,51岁就去世了。
林徽因也入葬八宝山,在她的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在墓碑的下方还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是林徽因自己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一样样品,人民将它奉献给了林徽因,它就如同一块无字墓志铭,诉说着她的一生。
诗经里曾经这样描绘过一位女子:"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受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也是中国传统观念的美女。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却极少能遇到像《诗经》中所描绘的那样的女子。
这样的女子不仅仅美在皮相,更是胜在那一股气质。那种气质是天然去雕饰,没有任何脂粉的装饰。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那种魅力。所以人们一度以为那样美的女子只能在画里看见、只能在梦里梦见。直到人们看到了林徽因的照片,人们才发觉原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原来形容的是这样的颜值。
林徽因那时候的照片只是朴朴素素的一张黑白照片,没有现代美颜相机的加持却。
已然
有着出水芙蓉的气质与美貌。
甚至在网上爆出了林徽因经过AI处理后的照片后引起了网上的热议,甚至有网友戏称,林徽因女士的真实颜值堪比十个奶茶妹妹,生子之后还要惊艳。甚至连徐志摩当时的妻子都这样评价她:"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加复杂、长相更加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一、初遇爱情
每一种摄人心魄的美都是在不经意间散发出来。没有刻意的彰显,也没有俗气的显摆,只是平淡地生活着,却也平淡地散发着。
林徽因出生在1904年的浙江杭州的夏天,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父亲是李长民。并且林徽因的父亲李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十分擅长苏护法与诗文。所以林徽因就是在这种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中成长的。
自幼受父亲与祖父的影响,林徽因从小便热爱文学。她同别的同龄人不一样,她总是会捧着一本文学著作在书房里读一个下午,却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兴致满满。所以林徽因的脸上总是会比其他人多上一份书卷气。
世界上每一种美都是摄人心魄的,而美的事物确确实实是很多人所追求的,然而大多数结果却是求而不得的悲伤。林徽因16岁那年随父亲林长民去了英国伦敦游学,这是林徽因第一次随着父亲出远门。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林徽因遇见了徐志摩。该怎么形容这次的相遇呢?是伯牙与钟子期般知音式的会面?还是两个有情人之间缘分的遇见?亦或是两者都有。
徐志摩信仰自由与单纯,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爱、美与自由,是一个典型的烂漫主义诗人。当徐志摩遇见林徽因,大概就是他自己眼中遇见了"爱、美与自由"的集合体。
在那一段岁月中,他为这个女子迸发出了无数的诗歌;那一段岁月里,是他一生中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光,但是却也是他最痛苦最煎熬的一段时光了。
总是会有一种相遇让人遗憾,也总是会有一种遇见让人悲喜交加。徐志摩遇见林徽因,是他所一直珍惜的缘分,但是却也实实在在是一份孽缘。任何不合时宜地遇见都是充满着遗憾的。徐志摩在遇见林徽因之前便早已结婚,甚至育有一子。
然而当徐志摩在一直沉迷在爱情的世界无法自拔时,林徽因便早已清醒了。于她而言,她感恩与徐志摩的相遇相知,但是无论出于哪一个层面的考虑,他们是无法坦坦荡荡地在一起的。然而或许他们明白,他们之间不是不相爱,而是这一种极致的爱只能长长久久埋葬在了他们的心里。
二、归于生活
在每一种遗憾背后也是会存在一种幸运。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林徽因的那一扇窗就是梁思成。一个是长相清丽、性格温柔的才女,一个是满腹经纶、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他们的相遇便注定成为一段佳话。
其实林徽因在15岁时便见到了17岁的梁思成,在遇见徐志摩之前便已认识梁思成了。但是林徽因那时年龄尚小,并未对梁思成产生别样的情愫。但是17岁的梁思成却悄悄喜欢上了这个书卷气十足的少女。
虽然两人遇见时年龄尚小,但是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去过了多少地方,遇见了多少人,兜兜转转。只要最后的两个人依旧是彼此,那便是足矣。
在林徽因从伦敦回来之后,她与梁思成便再次相见在这一片熟悉的土地上。这时的林徽因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女,虽然脸上的书卷气依旧存在,却比那时的她多了几分成熟的韵味。这样的林徽因,已经是美到了极致。
三、娉婷人间
再次相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便经常相约读书、散步,一起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一起从风花雪月谈到人生理想。两人彼此吸引着,一复一日,感情已经早已在日常的相处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便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爱情的真实写照。甚至结婚当天梁思成曾经问过林徽因这样的问题"我想问一个问题,并且此生只问一次,你为什么会选择我?"而林徽因只是默默看着梁思成说:"这个问题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两人之间的爱情,溶于生活,也忠于生活。
婚后没多久,林徽因便怀孕生子了。众人皆被少女时期林徽因的美貌吸引,却浑然不知,做了母亲的林徽因才是真正的颜值巅峰时期。
那时的她已经褪去了少女时的青涩,有了身为人母的烟火气。只是眉目之间依然比其他人多了那一分书卷气,这是任何人都难以模仿的书卷贵气。这样的林徽因着实让人移不开眼睛。
然而很多人看到林徽因身为人母之后的照片后,都难以避免想到了"奶茶妹妹"章泽天。然而章泽天身为人母之后,呈现的却更多的是入世的精明感。然而林徽因却依旧保留着书卷气。这一点便是她们最大的不同。
林徽因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1、胡适说:“林徽因就是中国一代才女。”无疑这是所有对林徽因的评价中最高的一个了,而且没有人反驳。
2、冰心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许多人都知道冰心与林徽因是有些不合的,但冰心依旧给予了这样高的评价,不得不说林徽因是真的了不起。
3、张幼仪:“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徐志摩因为林徽因抛弃了张幼仪,她应该恨林徽因才对,可事实上,她并没有,在林徽因病重的时候,还带着儿子去见了她。
4、沈从文说:“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都知道林徽因与沈从文是知己朋友,两人通信也颇多,这个评论是否中肯呢。
5、李健吾说林徽因是“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的女人,不得不说,林徽因在这一点上做的是非常好的,既能享得了福,也能吃的了苦。
6、陈学勇说“林徽因是这一群体(中国妇女先觉者)中很特别的一个,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并且说林徽因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才华上,都是无可挑剔的。因为一个金岳霖就足以证明她对待情感品质,她的诗文与论著足以证明她的才华。
7、萧乾,中国现代记者、作家、翻译家,也是林徽因生前交往甚密的好朋友,他说林徽因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女子,并且表示自己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相信不少人对林徽因这个名字并不会陌生,在那些家喻户晓的民国作者笔下,总能或明示或隐晦的听到过有关她的故事。
但是对于她的长相,或许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毕竟在那个年代,能够用于拍摄相片的工具并不像现在那么丰富多样。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四大美女”之说,她们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而到了民国时期,同样也有那么几个大家一致公认的“四大美女”。
林徽因就是其中之一。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很少人会去做脸部整容手术,而P图技术更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产物,如果能在如此情况下让大家一致认可的脸蛋,那一定美的不可方物。
从小难得一见的美人坯子
林徽因于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8岁以前一直跟随祖父母居住,随着她渐渐长大,其父林长民便把她带在身边照顾。
1920年,受父亲工作的影响,林徽因跟随父亲开始游历欧洲,在那个年代,能达到如此经历的人屈指可数,可何况林徽因还是个女子,可见她的家境实属殷实,并且,其父对她的教育也很用心。
女大十八变,此时的林徽因已完全褪去了小时候的婴儿肥,精致的五官,灿如春花,皎如秋月,俨然已成为了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
几段情感 众说纷纭
林徽因在定居伦敦的时候,认识了她的女房东,一名伦敦大学毕业的设计师,那时候两人经常外出,也是受这名房东的影响,林徽因有志成为一名建筑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长得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总容易引来关注,因其父亲的关系,林徽因认识了当时作为林长民弟子的徐志摩。
此时的徐志摩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他对于未来不知所云,而林长民的到来让他的生活有了些许变化,他得以进入了剑桥大学学习,并在这里和林徽因有了更多的认识。
渐渐地,两人都被对方身上的才貌所吸引,也因为结识了徐志摩的缘故,林徽因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开办新月社期间,经常登台演出诗剧《齐德拉》,来往频繁,又有共同爱好的两人,情愫就这样在互相欣赏的两人间悄然产生了。
因此她的代表作品之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她写给徐志摩的一首现代诗。
但两人这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并没有结果,因为彼时的徐志摩早已经是一名有妇之夫,虽然他在认识林徽因不久后便向自己的妻子提出离婚,但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1921年,林徽因在一次回国的时候认识了梁思成,并在三年以后,两人共同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由于当时的建筑系并不收女生,林徽因便注册了美术系,并在1927年转入耶鲁大学学习舞台设计。
1928年,毕业后的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并在同年8月两人回到了国内,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随后不久,梁思成和林徽因有了自己的一儿一女。
回国定居后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闲暇之余总喜欢在家举办各种沙龙聚会,几乎每周都有,这个时候,经常前往拜访的哲学家金岳霖便成为了他们的座上客,志趣相投的三人一来二去便有了一些交情。
而由于三人关系的亲密,每当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时,毗邻而居的金岳霖便会成为他们之间的劝和者,他们也总乐意找金岳霖给他们之间的感情世界做评判。
有传言,金岳霖和林徽因在那个时候便渐渐产生了感情。
而金岳霖终生未娶,这也给这段传言添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许多人对林徽因的这三段感情经历褒贬不一,但是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赞同就会有人批判,没人有能够真正的定论林徽因对于爱情的这些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同样一个人也不会得到所有人的喜爱。
才华出众 贡献卓越
林徽因不仅对建筑情有独钟,对文学创作同样青睐有加,自从1931年,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发表于《诗刊》第二期,随后的几年中,她又发布了多篇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诗歌。
而她在文学创作的同时,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样兢兢业业,自1930年以来,林徽因和梁思成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每个城市,考察了数以万计的古建筑物,而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一行为,在抗战时期,很多古建筑才得以受到了保护。
因为自己工作的缘故,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一双儿女也随着他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抗战时期,林徽因由于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漂泊无定的生活,从而引发她的肺病复发,但是在这期间,她依然为了自己喜欢的建筑事业通宵达旦的读书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抗战胜利以后,生活有了些许稳定,林徽因陆续发表了多首诗歌,并编写了《全国文物保护目录》,同时她还被聘请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
不仅如此,1951年,时年47岁的林徽因由于想要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携手多名美术大师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在之后的几年间,林徽因翻译并撰写了多本有关建筑方面的书籍,用自己的所学所见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
但与此同时,在北京开始酝酿对古建筑大规模拆除之际,她也因自己的理念和坚持,与当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发生了分歧和激烈的争执,紧接着,她的病情急剧恶化,而她却拒绝吃药救治。
此时,卧病在床的林徽因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美貌,但她却有了另外一番韵味,那是一种对于自己喜爱事业的执着以及这几十年来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宝贵沉淀。
虽然她的感情故事让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感情毕竟是一件极其私密、属于个人的事情,这之间的暗潮涌动以及两人之间的细枝末节并不能使外人一一见到,也无法解释清楚,只能是一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难解之谜。
1955年,享年51岁的林徽因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而这块汉白玉的创作者就是她本人,这原是她为前人民英雄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
小结:
这似是一种人民群众对她为祖国作出贡献的认可,也是一种她对于追求自己所热爱职业的圆满结束。
无论她曾经在自己的情感上是否有什么做的不妥的地方,但是对于她倾其一生的建筑事业,对于她热爱的文学,她做出的贡献,奉献出的精神,是值得人们颂扬的。
每个人从小到大的经历、生活都不尽相同,这也造就了人们对于相同的事件,同样的问题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和评判,横看成岭侧成,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犹如有人喜爱奶茶,有人喜爱咖啡是一样的道理。
这世上的人皆无完人,但如果大家少一些有色眼镜,多一些客观理性,或许看到的又会是不同的结果。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进步的速度已经超越了我们想象,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能真是发生,现在网上的一些能人,把林徽因的黑白照片,通过修图技术变成了彩色照片,也是让我们一睹了林徽因的芳容,让人惊叹一时。
相信大家都知道林徽因是谁,民国的第一才女,家庭成员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林徽因的的身上总是富含才气,从教就饱读诗书,长大后更是出口成章,当我们真正看到林徽因的照片,就可以感受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优雅,优雅中又透露着一点俏皮,由此可见一个人真正的美丽,不仅是外表,还是有内在。
也正是林徽因这过人的美貌,吸引了很多文人志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徐志摩了。徐志摩我们也是十分地熟悉的,他的《再别康桥》到现在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就是这样的一个才子,在遇到林徽因的时候如同遇到了人生知己,甚至还为了林徽因,与自己的结发妻子离婚。可是林徽因在最后也没有接受徐志摩,她与徐志摩不告而别,顺应了父亲的意愿,嫁给了梁思成。
嫁给了梁思成的林徽因,也是很幸福的。他们两个情投意合,由于都喜欢中国的古建筑,更是在战乱时期,两人极力保护住了中国的很多珍贵古建筑,让中国的古建筑免于战火的摧残。
这个时候的林徽因,脸上多了些皱纹,年纪也见长,但是因为内心一直温柔大方又优雅的其气质还是显得十分迷人。
这也就让另一个人迷恋上林徽因,他就是金岳霖,但是金岳霖深知自己不能破坏林徽因的婚姻生活,所以就算是林徽因与梁思成吵架,找金岳霖倾诉,金岳霖也不会趁机离间他们,努力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
这份暗恋让金岳霖十分痛苦,因为自己的爱恋之人有了如意郎君,自己只能在一旁当一个守护者,可能是金岳霖过于痴情,也可能是林徽因过于迷人,金岳霖一生未娶,究其一生守护者林徽因,一直在林徽因的身边以好友的身份陪伴在她身边,等到林徽因死后才敢表达出自己的爱意。
真正让林徽因变得迷人的,绝对不仅仅是外表,更是林徽因过人的才华,优雅的气质,和温柔大方的性格。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lw/%E6%9E%97%E5%BE%BD%E5%9B%A0%E7%BE%8E%E7%85%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