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家猪和野猪,全身骨骼有206块。现在一般认为猪是猪科的简称。
家猪(学名:Sus scrofa domestica)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概况
猪,杂食类哺乳动物。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后5~12个月可 交配, 妊娠期约为4个月。 平均寿命20年。是五畜之一。在 十二生肖里之为 亥。有很多关于猪的典故和习俗。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至16世纪才广为世界所知,中国饲养的猪即是人类最早驯养的猪的直系后代。
形态特征
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但通常以耳大,头长,鼻直,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根据品种不同,分为白色、 粉色、黑色、棕色及 花色。
种群分布
不同种类的猪,有不同的种群分布情况,但大多数的猪都是 群居的。
答:唉!打发走这位小姐真的很不容易!看来还是你自己看吧。猪的全身骨骼解剖图:http://www.haocm.cn/st/slt15.html。
[我原来的回答]
猪
1,头部
枕骨1
额骨1
鼻骨1
切齿骨1
颌骨(上颌骨,下颌骨各1)
吻骨1
环椎1
枢椎1
2,躯干
胸椎:14-15个,7对真肋,其余为假肋。(从前到后分别称为“第1肋骨”,“第2肋骨”........第15肋骨)
腰椎:6个,从前到后依次是第1腰椎,第二腰椎......。
荐骨:4个荐椎愈合在一起。
尾椎(20-30枚),长在猪尾巴上。
3,四肢:从上到下依次是:髋骨,股骨,膝盖骨,胫骨,腓骨,跌骨,柘骨,指节骨。
尺骨(4),桡骨(4),
前臂:臂骨(2),桡骨(2),腕骨(2),掌骨。
掌骨四块:第2,3,4,5掌骨。
指骨:第3,4,指是主指,较大,第2、5指为悬指。
每指均有3个指节骨,有一对近籽骨和一块远籽骨。
腓骨4
胫骨4
指节骨2*4=8。
牛的解剖图:
牛:
牛全身骨骼可分为头部骨、 躯干骨和四肢骨。
1,头部骨:颅骨和面骨。
颅骨有:枕骨、顶骨、额骨、颗骨、蝶骨、筛骨和顶间骨。
面骨有:鼻骨、上颅骨、颌前骨、泪骨、颧骨、下锁骨和舌骨。
躯干骨:椎骨(可分为颈、胸、腰、荐、尾椎)、肋和胸骨。
四肢骨:前肢骨和后肢骨。
前肢骨有:肩胛骨、肱骨、前臂骨(桡骨和尺骨)、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
后肢骨有:髋骨(包括髋骨、耻骨和坐骨)、股骨、膝盖骨、小腿骨(胫骨和腓骨)、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
猪的部位有:猪头、猪肩颈肉、颈肉、前腿肉、前肘、前足、里脊肉、正宝肋、五花肉、奶脯肉、后腿肉、后肘、后足、臀尖、猪尾。
1、猪头。包括眼、耳、鼻、舌、颊等部位。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用凉拌、卤、腌、熏 、酱腊等方法烹制。如酱猪头肉、烧猪头肉。
2、猪肩颈肉。也称上脑、托宗肉。猪前腿上部,靠近颈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块长扁圆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夹肥,微带脆性,肉质细嫩。宜采用烧、卤、炒、熘,或酱腊等烹调方法。叉烧肉多选此部位。
3、颈肉。也称槽头肉、血脖。猪颈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此外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发红,肉质绵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饺、面臊或用于红烧、粉蒸等烹调方法。
4、前腿肉。也称夹心肉、挡朝肉。在猪颈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强。宜做馅料和肉丸子,适宜用凉拌、卤,烧,焖、爆等方法。
5、前肘。也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如红烧肘子、菜心扒肘子、红焖肘子。
6、前足。又名前蹄。质量好于后蹄,胶质重。宜于烧、炖、卤、凉拌、酱、制冻等。
7、里脊肉。也称腰柳、腰背。为猪身上最细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纤维细小,肥瘦分割明确,上部附有白色油质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烩、烹、炒、酱、腌。如软炸里脊、生烩里脊丝、清烹里脊等。
8、正宝肋。又称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适宜于熏、卤、烧、爆、焖、腌熏等烹调方法。如甜烧白,咸烧白等。
9、五花肉。又称软五花、软肋、腰牌、肋条等。肉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间,肉质较嫩。最宜烧,熏、爆、焖,也适应卤、腌熏、酱腊等。如红烧肉,太白酱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于猪腹底部,质呈泡状油脂,间有很薄的一层瘦肉,肉质差。一般做腊肉或炼猪油,也可烧、炖或用于做酥肉等。
11、后腿肉。也称后秋。猪肋骨以后骨肉的总称。包括门板肉、秤砣肉、盖板肉、黄瓜条几部分。
①门板肉。又名无皮后腿、无皮坐臀肉。其肉质细嫩紧实,色淡红,肥瘦相连,肌肉纤维长。用途同里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鹅蛋肉、弹子肉、免弹肉。其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宜于加工丝、丁、片、条、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调方法。如炒肉丝、花椒肉丁等。
③盖板肉。连接砰砣肉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砰砣肉”。
④黄瓜条。与盖板肉紧相连接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秤砣肉”。
12、后肘。又名后蹄。因结缔组织较前肘含量多,皮老韧,质量较前肘差。其烹制方法,和用途基本用于前肘。
13、后足。又名后蹄。因骨骼粗大,皮老韧、筋多、质量较前足略差,其特点和烹饪运用基本同于前足。
14、臀尖。又称尾尖。其肉质细嫩,肥多瘦少。适宜用卤、腌、酱、熟炒、凉拌等烹调方法。如川菜回锅肉、蒜泥白肉多选此部位。
15、猪尾。也称皮打皮、节节香。由皮质和骨节组成,皮多胶质重,多用于烧、卤、酱、凉拌等烹调方法。如红烧猪尾、卤猪尾等。
猪肉的功效与作用
改善贫血、促进发育、润燥。
猪肉是猪科动物,家猪的肉,口感较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猪肉纤维细软结缔组织少,肌肉组织多,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脂肪。猪肉营养成分丰富,具有改善贫血、促进发育及润燥等功效。
1、改善贫血:猪肉含大量血红素及半胱氨酸,能促进人体吸收铁元素,具有补血、改善气色的功效。猪肉的铁元素含量也比较高,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2、促进发育:猪肉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十分接近人体所需比值,有助于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3、润燥:喝猪肉汤可迅速补充体内津液,润燥效果较好,可有效治疗热病伤津等症,还可治疗消渴及滋润肌肤。
1:猪的前脚关节处(就是相当于我们人的小腿与大腿的关节处)是会弯曲的,而后腿是大小腿直的.即使是大小腿剁开了,还是能看到关节处是否弯曲. 。
2:前脚在内侧有三道褶
3:猪的前脚骨架和关节较小,肉厚一点. 。
4:前脚(又称前蹄、猪手)质量比后蹄好。此处只有皮、筋、骨骼,胶质重。适宜作烧、炖、卤、煨等用。后脚(又称后蹄)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首先说猪前脚。猪的前脚比较灵活,平时活动量也比较大,有一根明显的大蹄筋。相对来说,前脚的骨头比较小,肌肉很多,出肉率高,而且肉质肥厚,口感比较好。它比较适合用于烹饪吃肉的菜品,比如说红烧猪蹄,卤猪蹄酱猪蹄,以及白切猪蹄等等。大多数都用的是猪前脚,肉多口感好吃。
接着说猪后脚。猪的后脚相对来说比较笨重,它平时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的重量。所以说猪后脚的骨头比较粗大,肉很好少,出肉率比较低,而且肉质比较硬,几乎只是一层皮肉。猪后脚比较适合用于炖汤,通过漫长的闷炖来让肉质软嫩。否则肉质很硬、嚼劲大、不好吃。
以上就是关于猪前脚和猪后脚的特点介绍。如果你想做吃肉的菜品,就尽量选择猪前脚,如果想要煲汤喝,建议选择猪后脚。买猪蹄时,注意前脚和后脚,可别选错了,口感差别很大的,买错不好吃。
猪前脚和后脚的区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法:看蹄筋、看外观、看猪蹄的横切面结构、看猪蹄上是否有7孔。
1、看蹄筋
猪前蹄有蹄筋,而猪后蹄是没有蹄筋的。因此在购买猪蹄时,看是否有蹄筋是很直接、有效的方法。
2、看外观
猪前蹄和猪后蹄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差别,首先看猪蹄的形状,猪前蹄长度比较短并略微弯曲,而猪后蹄形状较直,也长于猪前蹄。
3、看猪蹄的横切面结构
在买猪蹄时,可以根据猪蹄的横切面来判断,猪前蹄的横切面上关节比较小,差不多有一元硬币大小,而后蹄关节的截面就比较大了,差不多是前蹄的2倍。
4、看猪蹄上是否有7孔
最后,还有一个很奇妙的小窍门,就是看猪蹄上是否有七个小孔,通常猪前蹄上有7个小孔,而猪后蹄是没有的,所以这也能很直观的判断出猪前蹄和猪后蹄。
猪蹄的功效
1、促进生长:猪蹄对于经常四肢疲乏,腿部抽筋、麻木,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及缺血性脑病患者一定辅助疗效,它还有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减缓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速度。
2、强壮骨骼:猪蹄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尤其是以钙质和铁质的含量最高,猪蹄煮汤是钙质溶解的最好的烹饪方式,食用猪蹄汤能为机体补充大量的钙质和铁质。
3、美容养颜:猪蹄中的胶原蛋白质在烹调过程中可转化成明胶、它能结合许多水,从而有效改善机体生理功能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储水功能,防止皮肤过早褶皱,延缓皮肤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