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是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致疼痛、麻木、肢体无力、跛行、大小便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椎管狭窄节段以下躯干感觉麻木,常出现束带感。双下肢肢体感觉麻木、无力、步态出现不稳、跛行。四肢的感觉麻木、上肢放射痛,可有放电样及烧灼样疼痛。
腰椎管狭窄是临床当中常见到的老年退行性脊柱问题,在老年出现腰椎间盘突出、骨性增生、钙化和韧带增生之后,会出现椎管狭窄的情况,腰椎的椎管内有脊髓、马尾神经,两侧有神经根的分出。椎管狭窄严重的病人考虑手术治疗,较轻的病人有间歇性跛行,有临床症状如下肢神经症状的病人,可以先暂时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包括甲钴胺、乐松。
如果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需要到医院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对于椎管狭窄的治疗以开放手术为主,如果有局部的狭窄症状,可以选择微创孔镜手术。主流上还是以开放手术为主,做椎管减压,也就是将狭窄突出和增生的骨化部分切除,使骨性增生压迫位置的神经得到释放,最终达到神经症状的缓解。
其实不是很严重,不过要治疗!关于腰突如何压迫硬膜囊,下面给你说说:
腰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椎管狭窄等等这些医学术语多是腰椎CT或核磁一类的影像学检查报告中的描述,可以说算不上疾病,也无从谈起一辈子都要饱受折磨,更算不上不死的癌症这么夸大的比喻。上面说的这些术语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在你未检查之前早已存在,那时候应该没有腰腿疼一类的症状,不能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可以通过腰背肌锻炼来逆转这些影像学改变。
即使是有硬膜囊受压椎管狭窄等等这些表现,同时伴有腰腿疼等症状,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是说不能完全康复,只要通过科学地治疗,也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腰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椎管狭窄是怎么形成的?
这些名词都来自我们腰椎的结构,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共同围成椎管,椎管内包括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髓和椎管之间有硬膜部分,椎间盘位于上下两个椎体的中间,外层是纤维环、中间是髓核,当各种外力或腰椎结构劳损后可导致椎间盘突出,向后突出最常见,突出部分会压迫硬膜囊,造成椎管相对狭窄。
我们该怎么康复?
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这是治病的总原则,任何时候不会过时。对于这种情况还是要根据疾病的分期来分别对待的。仅有影像学改变,不建议吃药和手术,仅仅需要主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好,注意坐姿,减少固定姿势等等,锻炼腰背肌,最简单的锻炼方式——五点支撑。
既有影像学改变,又有腰腿疼症状的患者,基本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发病同样建议保守治疗,可采用卧床休息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消肿等手段积极予以对症治疗,通常效果很好。对于反复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大小便障碍的患者要及时行手术治疗,可采取椎间孔镜等微创手术,对椎管狭窄的患者采取椎管扩大成形等开放手术。
只要通过科学的治疗,上面的这些情况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会折磨你一辈子的。
临床上引起腰椎管狭窄的原因有很多,有先天性腰椎管狭窄和后天性腰椎管狭窄。引起腰椎管狭窄后,并不一定马上会出现腰痛、下肢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和体征。只有神经脊髓受到挤压,才可能会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绝大部分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困难。、
如果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腰椎管狭窄主要的危害就是对硬膜囊、对神经结构进行压迫,如果压迫了神经可能会出现腿麻、腿疼,还有严重了可能会出现大便小便的问题,还有会阴区的感觉减退,与此同时我们因为神经压迫可能会出现活动能力方面的限制,比如:原来可能会走1公里,现在可能就只能走500米,原来可坐着看电视看一个小时,现在可能坐15分钟就坐不住,还有上下楼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在下楼时,肢体可能会更长时间趋向于背伸的姿势,而下楼时可能影响较大。
在临床上,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以及臀部、大腿、小腿的无力和不适,在行走或后伸后加重,另一临床特点是鞍区(会阴部)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异常。它是因腰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引起其中内容物-神经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1.腰背痛:60%以上的患者伴有腰背痛,相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常常较轻微,并且有慢性加重的趋势,有些患者不活动时出现疼痛,活动数小时后反而减轻,但若活动过久反而可产生更加剧烈的疼痛。
2.间歇性跛行:这是最具有特点的症状,行走数十米或百米即出现下肢酸胀、乏力、疼痛甚至麻木、步态失稳,难以继续行走。坐或下蹲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继续行走后又可重复上述表现。很多病人喜欢走路时往前倾,这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通过前倾,可以避免黄韧带折叠等可使腰椎管狭窄加重的因素,使椎管容积相对增大,受压迫的神经暂时得到减压,疼痛也能得到缓解。
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因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后,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形成了间歇性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