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有桥本甲状腺炎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同胞兄妹发病危险为11.6%,单卵孪生子发病有较高的一致率。本病在20~40岁年龄阶段最常见,但儿童和老年人均可发病,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4~6倍。临床表现主要由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其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与病史长短、激素升高的程度和患者年龄等因素相关。症状主要有:易激动、烦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可伴发周期性瘫痪和近端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后者称为甲亢性肌病,以肩脚带和骨盆带肌群受累为主。Graves病有1%伴发重症肌无力。少数老年患者高代谢症状不典型,相反表现为乏力、心悸、厌食、抑郁、嗜睡、体重明显减少,称之为“淡漠型甲亢”。
Graves病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为弥漫性,质地中等(病史较久或食用含碘食物较多者可坚韧),无压痛。甲状腺上、下极可以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也有少数病例甲状腺不肿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可触及结节性肿大的甲状腺;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可扪及孤立结节。心血管系统表现有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脉压增大等。少数病例下肢胫骨前皮肤可见黏液性水肿。
许多患者存在眼病,即Graves眼病,病因与眶后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胫前黏液性水肿见于少数Graves患者,白种人中多见。多发生在腔骨前下1/3部位,也见于足背、踝关节、肩部、手背或手术瘢痕处,偶见于面部,皮损大多为对称性。早期皮肤增厚、变粗,有广泛大小不等的棕红色或红褐色或暗紫色突起不平的斑块或结节,边界清楚,直径5~30mm不等,连片时更大,皮损周围的表皮稍发亮,薄而紧张,病变表面及周围可有毳毛增生、变粗、毛囊角化;后期皮肤粗厚,如橘皮或树皮样。
graves坟墓(复数形式)音:【greivz】。
医学意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由于多数患者同时有高代谢症和甲状腺肿大,故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亦有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症、突眼性甲状腺肿、原发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症、Basedow病等之称。甲状腺以外的表现为浸润性内分泌突眼,可以单独存在而不伴有高代谢症。
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也称Basedow病、GD)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病因,约占全部甲亢的80%~85%。
甲亢病的诱发与自身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自身免疫因素最为重要。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发生,发展过程迄今尚不清楚,因而很难找到预防的方法。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各种诱发甲亢发病的因素,例如创伤、精神刺激、感染等,虽然不少甲亢的诱发主要与自身免疫,遗传因素有关,但发不发病却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如遇到诱发因素就发病,而避免诱发因素就不发病。由此可见,部分甲亢病人的发病有可能在避免诱发因素的条件下得到预防。
(1)感染:如感冒、扁桃腺炎、肺炎等。
(2)外伤:如车祸、创伤等。
(3)精神刺激:如精神紧张、忧虑等。
(4)过度疲劳:如过度劳累等。
(5)怀孕:怀孕早期可能诱发或加重甲亢。
(6)碘摄入过多:如大量吃海带等海产品。
(7)某些药物:如乙胺碘呋酮等。
Graves病的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患者易激动、精神过敏、舌和二手平举向前伸出时有细震颤、多言多动、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多猜疑等,有时候出现幻觉,甚而亚狂躁症,但也有寡言、抑郁者,患者腱反射活跃,反射时间缩短 。
2、高代谢综合症 患者怕热多汗,常有低热,危象时可有高热,多有心悸脉速,胃纳明显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3、甲状腺肿 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少数不对称,或肿大明显。同时甲状腺血流增多,可在上下叶外侧闻及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尤以腺体上部明显。此体征据特征性,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4、眼征 分浸润性突眼和非浸润性突眼 后者又称良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视或呈现惊恐眼神;前者称恶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转变而成,恶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流泪、复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刺痛、有异物感等,由于眼球高度突出,使眼睛不能闭合,结膜、角膜外露而引起充血、水肿、角膜溃烂等,甚至失明。也有的甲亢患者没有眼部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5、心血管系统 诉心悸、气促、稍活动即明显加剧。常有心动过速(多系窦性)、心律失常、心脏肥大、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重者有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
6、消化系统 食欲亢进,体重却明显下降,两者伴随常提示本病或糖尿病的可能。过多甲状腺激素可兴奋肠蠕动以致大便次数增多,有时因脂肪吸收不良而致脂肪痢甲状腺激素对肝脏也有直接毒性作用致肝肿大和BSP潴留、GPT增高等。
7、血液和造血系统 本病周围血肿WBC总数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及单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寿命也较短,有时可出现紫癜症,由于消耗增加,营养不良和铁的利用障碍可致贫血。
8、运动系统 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少数可见甲亢性肌病。
9、生殖系统 女性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但部分患者能妊娠、生育。男性多阳痿。
10、皮肤及肢端 小部分患者又典型对称性粘液性水肿,但并非甲减,多见于小腿胫前下段,有时亦可见于足背和膝部,面部上肢及头部。初起暗红色皮损,皮肤粗厚以后呈片状或结节状叠起,最后呈树枝状,可伴继发感染和色素沉着。在少数患者中可见到指端软组织肿胀呈杵状形,掌指骨骨膜下新骨形成,以及指或趾甲的邻近游离边缘部分和甲床分离现象,称为指端粗厚。
11、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除影响性腺功能外,肾上腺皮质功能于本病早期常较活跃,而在重症(如危象)患者中,其功能相对减退,甚或不全;垂体分泌ACTH增多,血浆皮质醇浓度正常,但其清除率加速,说明其转运和利用增快。
Graves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注意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精神紧张不安或失眠较重者可给予镇静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及手术治疗三种。
甲状腺危象的防治:去除诱因,积极治疗甲亢是预防的关键,尤其要注意积极防治感染和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浸润性突眼的防治:选择甲亢治疗方案时应注意防治突眼,严重突眼不宜行甲状腺次全切术。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妊娠可加重甲亢,故于甲亢治愈后再妊娠。如甲亢患者欲维持妊娠应积极治疗住院甲亢及早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禁用放射碘治疗首选PTU。
胫前粘液性水肿的防治:轻型病例不需要系统治疗,重者可用倍他米松软膏等局部外用。
graves disease英 [greɪvz dɪˈziːz],美 [greɪvz dɪˈziːz]。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
一、弥漫性对称性的甲状腺肿大。
二、神经系统症状,易激动、精神过敏、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等。
三、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手掌、面颈皮肤红润、多汗。
四、眼征,有非浸润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
五、心血管系统,可以出现心悸、气促,重者有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六、消化系统,可以出现食欲亢进,反而体重下降,大便增多。
七、生殖系统,女性可以出现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
化验血可以发现血清甲状腺素T3、T4降低,甲状腺摄碘-131率增高,峰值前移。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抗甲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
控制甲亢症群的基本方法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碘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四者中以抗甲状腺药物疗法方便、安全,应用广。碘剂仅用于危象和手术治疗前准备。β-受体阻滞药主要用作辅助治疗或手术前准备,也有单独用于治疗本病。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本组药物有多种,以硫脲类为主。
2.放射性131碘治疗
131碘在甲状腺内停留的有效半衰期平均为3~4天,因而电离辐射可使大部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达到治疗目的。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下列情况:Ⅲ°以上的甲状腺肿大;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且甲状腺肿大Ⅱ°以上;甲状腺肿大且压迫邻近器官,出现压迫症状如气管受压致呼吸障碍,喉返神经受压致声嘶等;可疑合并甲状腺癌。
4.介入栓塞疗法
甲状腺上动脉供应70%以上的甲状腺血流,栓塞治疗时向甲状腺上动脉注入暂时性栓塞剂(吸收性明胶海绵),或永久性栓塞剂(PVA或聚乙烯醇)。甲状腺较大时,还应同时栓塞甲状腺下动脉。栓塞后,患者的甲亢症状明显缓解、血清T3、T4恢复正常甲状腺逐渐缩小。栓塞后,巨大甲状腺的体积缩小也有利于手术切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Graves甲亢的诊断标准:
(1)临床常见的甲亢症状和体征;。
(2)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显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少数病例可无明显甲状腺肿大);。
(3)血清TSH水平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4)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5)胫前黏液性水肿;。
(6)TRAb或甲状腺刺激抗体阳性;。
(7)甲状腺摄131 I 率增高。
以上标准中,(1)(2)(3)是诊断必备条件,而(4)(5)(6)(7)项为诊断辅助条件,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上不包括亚临床甲亢。
少数甲亢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如以心律失常、周期性麻痹、腹泻或阵发性高血压等特征表现,临床可能误诊,结合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测定及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