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一个U盘,插到路由器上面,移动硬盘不推荐,因为移动硬盘会导致休眠,使用WinSCP登陆路由器,

2/8
把/etc/config目录下的uhttpd复制出来,

3/8
编辑uhttpd文件,在最后添加代码:config 'uhttpd' 'web'list 'listen_http' '0.0.0.0:81' 访问的端口option 'home' '/mnt/sdc/web' U盘路径,在U盘里面新建了一个web文件夹option 'cgi_prefix' '/cgi-bin'。

4/8
上面的U盘路径可以在网络共享中看到。我还插了两块移动硬盘,所以显示3个。最后一个是U盘。

5/8
最后把uhttpd文件保存替换回去。

6/8
最后重启uhttpd,使用putty登陆重启,重启命令 /etc/init.d/uhttpd restart。

7/8
最后使用ip+端口就可以访问了。

8/8
公网IP可以进行端口映射与设置动态域名,在外边使用域名+端口也可以访问家里的网站。
百度经验
1、首先先把Openwrt路由器正常接入网络,开启去广告和代理功能。
2、然后设置LAN口接入和上级路由同IP段的静态IP、子掩码、网关、DNS服务器,关闭DHCP服务器。
3、其次把Openwrt路由用的LAN口网线接入主路由的LAN口。
4、最后在主路由里面把DHCP服务器里面的网关填写成副路由LAN口的IP;这样的方案属于全局自动代理模式。
看看桥接方法:
【无线路由器桥接】
【主路由器设置】
1、进入主路由器的设置界面,然后在左侧选项条中点击【运行状态】,在WAN口状态栏可以找到DNS服务器,一共有两个,主DNS和备选DNS服务器,记录下来。
2、点击【网络参数】---【LAN口设置】,把路由器的LAN地址设置为192.168.1.1保存,此时会重启重启后回到设置界面点击【无线设置】---【基本设置】。
3、设置SSID为TP_LINK_A。设置无线信道为:11。注意:必须关闭WDS或Bridge功能。
4、点击【无线设置】---【无线安全设置】,加密方式选WPA-PSK,本例以12345678为例。注意:相比旧式的WE加密,WPA/WPA2加密更安全,且桥接起来更稳定,所以推荐使用WPA/WPA2加密。
5、点击【DHCP服务器】---【DHC服务器设置】,把【地址池起始地址】设置为192.168.1.100;把【地址池结束地址】设置为192.168.1.149 点击保存,重启主路由器。主路由器设置完成。
【设置副路由器】
1、进入副路由器的设置界面。
2、点击【网络参数】---【LAN口设置】。
3、把副路由器的LAN地址设置为192.168.1.2防止与主路由器冲突,同时也便于管理主和副路由器。
4、点击【无线设置】---【基本设置】。
5、设置SSID为TP_LINK-B。设置无线信道为:11。
6、勾选【开启WDS】,在弹出的界面点击扫瞄,得到AP列表以后找到主路由器的SSID,即TP_LINK_A,点击右边的【连接】按钮,加密方式选WPA-PSK,密钥填主路由的密钥:12345678,(保持与主路由器一致即可),点击保存。
7、由于新的WDS功能于老式的Bridge有所不同,更为高级,所以仅需所有副路由器开启WDS并填入主路由的信息即可,如主路由开启WDS或Bridge功能,请关闭,否则WDS功能无法使用。
8、点击【无线设置】---【无线安全设置】 在这里设置副路由无线的密码。
9、点击【DHCP服务器】---【DHCP服务器设置】,把【地址池起始地址】改为192.168.1.150,把【地址池起始地址】改为192.168.1.199。【网关】填写主路由器的IP地址,即192.168.1.1。主和备选DNS服务器填之前记录下来的地址保存并重启路由器。
10、设置完成,连接成功。
搭建编译环境。编译建议在Linux下进行。我的系统是Linux mint 17,执行以下命令,构建编译环境: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git-core build-essential。
获取openwrt源码。在当前用户主目录下执行。
git clone git://git.openwrt.org/openwrt.git。
等待代码下载。结束后,目录下会出现openwrt文件夹。
配置软件源。进入openwrt目录,执行。
./scripts/feeds update -a。
./scripts/feeds install -a。
检查编译环境是否完整:
make defconfig
make prereq
根据提示信息安装需要的软件包。如果提示类似。
“tmp/.config-package.in:22022:warning: multi-line strings not supported”
的信息,打开 openwrt/tmp/.config-package.in,定位到对应行,添上丢掉的一个引号就可以了。
编译选项:
执行 make menuconfig,根据路由器情况,选择 Target System 和 Subtarget。如意云一代和极壹S的 Target System 均为 Ralink RT288x/RT3xxx 。对于Subtarget ,前者为 MT7620n based boards ,后者为 MT7620a based boards。
其他选项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般来说要选中LuCI界面,选中中文语言包等等。
开始编译:
执行 make -j2 V=s 进行编译。-j后面的数字是电脑物理CPU数量加一。V=s可以显示出编译的详细信息。首次编译大概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
错误排查:
编译失败,一般有两种情况:
1.代码下载链接失效。首次编译时,编译程序会实时从网上下载一些软件包的代码。如果下载链接失效,编译就会失败。这时需要根据软件包的名称,从网上自行下载,然后放在 openwrt/dl/ 目录下,执行 make -j2 V=s 继续编译即可。
2.软件包自身有问题。这时重新执行 make menuconfig ,取消对应软件包选中即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目前已知的有 tor 等。
编译成功,但没有生成固件。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选中的软件包过多,导致固件大小超过16MB。重新执行 make menuconfig,去掉一些软件包,重新执行编译即可。
得到固件。在排除了所有错误后,现在终于得到了固件。对于如意云RY-1,固件在 openwrt/bin/ramips 目录下,形如。
openwrt-ramips-mt7620n-rt-n14u-squashfs-sysupgrade.bin。
openwrt-ramips-mt7620n-wrtnode-squashfs-sysupgrade.bin。
openwrt-ramips-mt7620n-mlw221-squashfs-sysupgrade.bin。
openwrt-ramips-mt7620n-wr8305rt-squashfs-sysupgrade.bin。
等等。
一级路由开端口映射就行了
然后按这个教程进行设置即可
详见http://www.openwrt.org.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 。
把8080直接映射到二级路由上嘛,再在二级路由上打开端口 。
还要在一级路由端口转发那里内部端口里填上80端口。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openwrt%E6%90%AD%E5%BB%BAhttp-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