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字的甲骨文如下图所示:
一、义的释义
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
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
3、情谊。
二、字源解说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带装饰的锯齿状长柄兵器,这种兵器是用在各种仪典上的礼器,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又表示合乎正义的,用作修饰语。
三、组词
四义、布义、同义、意义、义务等。
扩展资料:
一、四义 [ sì yì ]
四种义行所指不一。
二、布义 [ bù yì ]
指行义。
三、同义 [ tóng yì ]。
1、仁义或道义相同。
2、意义相同。
3、指同具义气者。
四、意义 [ yì yì ]
1、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
2、价值;作用。
五、义务 [ yì wù ]
1、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例如服兵役(跟“权利”相对)。
2、道德上应尽的责任。
3、属性词。不要报酬的。
义,点,撇,捺。
y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执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姓。
关于“义”的构型和本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说:
1、会意字。古人把“羊”作为和善的象征。“我”本来是指一只有棱有角,还具有锯齿状的刀刃的兵器,后假借作第一人称的代词,指自己。因而有的学者认为由“羊”和“我”构成的“义”的意思是像羊一样与人为善,一切好事、善事应从“我”做起。于是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好事、肯牺牲的精神称为“义”。
2、象形字或会意字。“我”原指一种长柄的兵器,这种兵器在战场上不太灵便顺手,但在仪仗队里用得上,所以在部族祭祖时,除了供上羊头之外,还有手握“我”的武士作仪仗队。从图1的甲骨文看,“义”所从的“羊”和“我”共用一竖画,像是顶部有羊角形装饰的“我”。这个上有“羊”,下有“我”这仪仗的“义”字,作用在于“仪”,“义”本义即为威仪、礼仪。
三七一九。东方为木,代表仁,西方为金,代表七,南方为火,代表礼,北方为水,代表智。仁,甲骨文中的仁,会意字,会意为两个人相互依靠,表示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处。义,甲骨文中的义,一个长柄的木头上挂着羊头,中间横叉着一把。
“义”字的甲骨文查不到,金文是由“羊”和“我”组成;小篆中多了单人旁。
本义是为人的容止仪表,也就是现在的“仪”字。——此解释出自《说文解字》。
甲骨文、金文的“医”字从匚,从矢,会意字。是盛弓的器具之形。现在是“医”的简化字。
甲骨文年代,还没有统一的文字,耶没有这个《义》字。
义,繁体字上头是羊,下面是我字。就是:温顺的绵羊把它(就是我),奉献出去了。做了贡献,尽了义务。
篆书字体倒是可以看看。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4%B9%89%E7%94%B2%E9%AA%A8%E6%96%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