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是理学硕士,Mphil是研究硕士,而PhD指哲学博士学位。
1、MSC,理学硕士,是指对于硕士研究生阶段专攻理科方向的学生的一种专业上的称谓,中国大部分理学硕士学位为混合型。
2、MPhi,研究硕士,一般来说,课程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研究、考试、论文和答辩才可以颁授相关学位。
3、PHD 现泛指学术研究型博士学位,源自拉丁语Philosophic Doctor,是指拥有人对其知识范畴的理论、内容及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认识,能独立进行研究,并在该范畴内对学术界有所建树。
扩展资料:
香港大学的MA、MEd、MPhil三种学位区别:
1、授课式硕士的名称一般叫做:master of science (MS)、master of arts (MA)等,因学科而异。而研究式硕士统一称作:Master of Philosophy (Mphil)。
2、授课式硕士一般为自费,极少有奖学金。研究式硕士奖学金较多,就香港而言,被录取为PHD、MPHIL的学生,政府每月会提供13000-16000HKD奖学金。
3、授课式硕士只读一年,部分专业读两年。研究式硕士(Mphil)理论上读三年,但是相当多的Mphil在读完第一学年以后,就转为了PHD。
4、香港授课式硕士与研究式硕士,和国内正在进行的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改革相类似!
5、读完授课式硕士以后,依旧可以报考PHD,但是前提是必须在授课式硕士学习阶段选修与研究方法、科研技能培养有关的课程。
授课型和研究型的硕士毕业认可度差别不大,都是含金量很高的硕士。
授课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区别在于“个人研究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做研究,因此该学生会在其Research Topic的相关领域上学得更加“精”,也有相对更出色的研究经历和能力。
而授课型的学生,得益于其课程设置,能上不同的课,知识面会更“广”,也更容易获得直接的职业技能。两类型课程的学生,各有各的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SC。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phi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hD。
我在香港MPhil也快要毕业了。由于研究进展还行,所以和老板关系不错。
平日里他跟我聊了一些录取的事情,而这学期老板让我帮他招一名学生,所以自己看了不少人的材料。以下就结合对录取过程中老板衡量学生的几个标准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后来申请者有所帮助。
最看重的:研究潜力。
因为招学生过来是要做研究和发论文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用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有某一方面的研究潜力的。具体来说如下:
1.学校背景。没办法,很多老板都首先看这个。比如说我老板就喜欢招清华的。一方面,清华的学生的确比较聪明;另一方面,我老板做的方向大陆也就只有清华等一两所学校做的还可以,所以他们的学生对这个方向可能比较了解。如果你不是清华这种牛校的,但是你以前师兄师姐在这个老板手下做得很好,那么老板也会比较青睐你们学校的。(e.g.,我老板也喜欢华中科大的学生,因为他接触过的华科的学生都做得很好,科研很努力。当然,也有做得不好的,但是他没有接触到,呵呵)
2. GPA及排名。这个是衡量你大学期间表现一个最可靠的标准,所以任何老板都会青睐GPA和排名超高的学生。大学三年下来GPA。
能够达到约90/100,无疑能让教授眼前一亮。GPA不能够说明一个学生多聪明,但能够说明这个学生还比较努力。但是你GPA比别人高两分,老板就一定录取你吗?不一定。比如,GPA88和90的同学,其实差别并不大,可能就是前者更粗心一点而已,或者考试技巧差一点而已。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与老板的project比较相关的科目里面考得很高的话,老板就偏向于你了。比如我老板,他做的东西对线性代数,控制理论和电路理论及IC要求很高,他会比较着重看这几科的成绩。3.。
paper。对于研究生来说,你如果没什么好paper,这是你的劣势。老板可能会想:你在大陆读硕士期间都没有什么paper,到香港来可能照样也不会有什么好的publication。对于本科生来说,paper不是必需的,但是有paper会让你增添不少砝码。具体来说,老板一般只看重一作的paper,中文期刊老板也不怎么看(因为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有国际期刊(哪怕是很烂的国际conference)paper,。
这会大大增加你的砝码。当然,发国际期刊/会议对很多大陆学生来说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有中文paper总好过没有paper。有的教授会看,但有的教授不care中文paper。所以,这个就得看老板的标准了。
4.研究兴趣,毅力,想法等等。这个其实很好考察,给你指定几篇paper,让你在规定时间之内按照要求写一个RP。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看这些陌生的paper就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所以很多学生放弃了。但如果你能够坚持下来读完,并且把基本的方法总结清楚,那么在教授的心目中,你会增色不少。如果你能够谈一些自己的idea,而这些idea对老板现在的课题有一些帮助,那你的几率就更是大大增加了。可惜的是很多人选择的方式是放弃不写,或者是copy+paste。前者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是畏难,不能直面学术中的问题;后者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是应付了事,做不出什么真东西。这两种人,依我老板的风格会被直接刷掉。所以,对RP,我的建议是:自己写,写错了很正常(因为你本来就是门外汉),但要写出自己理解的东西和想法。
面试:
这个非常重要。很多香港的学校都会组织面试。主要目的:一,看看这个学生英语口语及写作能力如何(面试表现出来的英语水平其实比GT更可靠);二,考察一下学生的研究兴趣及相关背景;三,确认学生是否真如材料中所反映的那么优秀,因为很多人在材料里面把自己吹得过高。在面试中,对专业有很深的理解,或者经常阅读国际期刊/会议论文的同学会比较有优势。有的老板会考一些专业题目,但很少见。
1.GT/IELTS。很多学生把英语成绩看得很重,我认为这是被新东方等机构给毒害了的结果。这个只要过了研究生院的最底线就够了。我老板明确地说托福和GRE,他统统不care.。
不光在香港,在美国,也没多少人care这个玩意!2.。
3.工作/专业经历。如果和老板的课题有关,写在申请材料里面会有用,如果不相关,就不要写了。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把“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写在简历上。我的建议是把于学术无关的直接删掉。简历上写如下内容就够了:本科/研究生就读学校,GPA及排名,publication,感兴趣的方向及导师,与学术相关的重要荣誉(注意,与学术相关且重要的!),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工作经历,GT(方便老板check一下是否过了最低线)。一般来说,简历一页就够了,如果你的publication和重要荣誉很多,那就写两页吧。不要写的罗罗嗦嗦。
总结:老板看材料的时候要寻求一下答案:学生学业是否优秀?此学生是否适合做研究?是否具备此方向的基本能力或者潜力(比如,是否有很多的点子,是否对做科研很有热情,是否很努力)?因此,你的申请材料就应该证明你的答案是positive的!
3年制博士学位:通常情况下,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者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
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的机会﹙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
要想毕业,至少要达到以下要求:
1、完成博士论文并且通过答辩。而博士论文的撰写,也不能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那样集中产出,而是分散在修读phd的四年时光里,例如分阶段完成三到四篇论文,这些论文必须与课题相关,且彼此具有关联性。
2、发表足够数量的会议论文或期刊论文。一般来说是两篇会议论文一篇期刊论文,导师也可能会提出附加条件,例如一定要发表在他认可的会议/期刊上等等。
3-5年都有,这个还是要看项目,如果你申请的博士项目,对具有硕士学历的学生也可减免时间的话,那一般是国内的硕士或者海外的硕士都可以,只要获得了相应的学位。
相关扩展:
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状况下,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者有着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供应给本科毕业生或有着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2年制的mphil学士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的机会﹙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可能在工程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
学位 MA 与 MEd、MPhil 都是硕士学位,只是所研究的专业方向不同。授课型和研究型的硕士毕业认可度差别不大,都是含金量很高的硕士。
区别如下:
1、M.A是为申请PH.D做准备的。MA 文科硕士:MA (master of Art)---文科类,还有美术史的毕业就是这个硕士学位。
2、M.ED则侧重于就业相关的训练。Master of Education是授课型硕士,只修满课程就可以毕业,不需要毕业论文。
3、研究式硕士(Mphil)理论上读三年,但是相当多的Mphil在读完第一学年以后,就转为了PHD。
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学制为1~2年,相等当于学生读博前的准备课程,帮助学生补充专业相关的知识,提升研究技能,作为学生以后的博士研究的基础。如果顺利读完MPhil的学生可以直接跳入PhD的最后一年。
扩展资料:
1、授课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区别在于“个人研究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做研究,因此该学生会在其Research Topic的相关领域上学得更加“精”,也有相对更出色的研究经历和能力。
而授课型的学生,得益于其课程设置,能上不同的课,知识面会更“广”,也更容易获得直接的职业技能。两类型课程的学生,各有各的优势。
2、常见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及缩写 :
金融硕士 Master of Finance (MF)。
应用统计硕士 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M.A.S.)
税务硕士 Master of Taxation (MT)
国际商务硕士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IB)。
保险硕士 Master of Insurance (MI)。
3、获得PhD学位历程:
一般欧美国家的博士生在入读课程至获授博士衔期间,会经历以下阶段:
完成指定的修课式课程,通常是研究方法论或有关学术范畴的研究院程度课程。
部份教育机构会要求新入学的博士生在设定的年限内通过“资格考核”(Qualification Exam),通常为入学后 2-3 年内必需通过。
撰写论文/研究计划书,并取得论文导师批准进行。
开始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此时,博士生可自称为博士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
呈交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Viva-voce),部份院校会要求先通过答辩再提交论文。已通过答辩但未提交论文的博士候选人可以在个人学术资格清单上写上毕业学衔的简称加上 ABD(All But Dissertation,尚欠论文)一字,如 Ph.D. (ABD),表示自己将获博士资历。
获授博士。
参考资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40种硕士专业学位概览。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mphil%E8%AF%BB%E5%AE%8C%E8%BD%ACphd%E8%A6%81%E5%87%A0%E5%B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