蕤是一个汉字,读音为ruí ,释义:(1) 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2) 花。(3) 花蕊。《说文》:“蕤,草木华垂貌。”的意思。
汉字释义
〈形〉
(形声。上形,下声。本义:草木花下垂)同本义 [drooping]。
蕤,草木华垂貌。——《说文》
〈名〉
(1) 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 [tassel]。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礼记》
(2) 花 [flower]。
争抱寒柯看玉蕤。——苏轼《南乡子》
(3) 花蕊 [pistil(雌);stamen(雄)]。
此酒乃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加以麟髓凤乳酿成。——《红楼梦》
引证注释
草木枝叶下垂貌。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南朝 梁 江洪 《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摇颺葳蕤,与时推移。”唐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羽毛饰物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下摩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葳蕤,缪绕玉绥。” 颜师古 注:“葳蕤,羽饰貌。”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宋 沉遘 《赠李审言》诗:“使节葳蕤出 汉 宫,我方受瑞守 江 东。”
华美貌;艳丽貌。《玉台新咏·古诗》:“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文选·左思》:“敷蘂葳蕤,落英飘颻。” 张铣 注:“葳蕤,花鲜好貌。”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
柔弱貌。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葳蕤自守,幸白璧之无瑕;缧絏苦争,喜锦衾之可覆。”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儿家小娘子葳蕤之质,年十六,孤处无依,欲求人家兰玉而伉俪之。”
萎顿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葳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胡广 曰:“葳蕤,委顿也。”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清 忧患馀生 《邻女语》:“我的父亲何等激昂,难道我就是这样的葳蕤不成?”
古代一种首饰。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步摇﹞往时男女皆可饰,男冠如曲缨葳蕤之类。”唐 鲍溶 《李夫人歌》:“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宋 司马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词·作语》:“印绂相鲜金错落,佩环交映玉葳蕤。”
拼音:ruí
释义:(1) 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2) 花。(3) 花蕊。(4)猪肉。《说文》:"蕤,草木华垂貌。"的意思。
具体解释:
〈形〉
(形声。上形,下声。本义:草木花下垂)同本义 [drooping]。
蕤,草木华垂貌。--《说文》
〈名〉
(1) 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 [tassel]。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礼记》
(2) 花 [flower]。
争抱寒柯看玉蕤。--苏轼《南乡子》
(3) 花蕊 [pistil(雌);stamen(雄)]。
此酒乃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加以麟髓凤乳酿成。--《红楼梦》
(4)猪肉[pork]。蕤草花部首、豕及生所组成,《康熙字典》也有记载是猪肉的意思。[2]。
组词:
1.葳蕤
[ wēi ruí ]
1.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2.委顿;委靡不振。
霜蕤
[ shuāng ruí ]
白花。
2.玉蕤
[ yù ruí ]
1.玉的精华。道家谓食之可以成仙。 2.古代冠缨上的玉饰。 3.比喻莹洁的花。 4.薰香名。
3.蕤宾
[ ruí bīn ]
1.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阴阳,奇数六为阳律,名曰六律;偶数六为阴律,名曰六吕。合称律吕。蕤宾属阳律。 2.古人律历相配,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适应,谓之律应。蕤宾位于午,在五月,故代指农历五月。 3.指代农历五月端午节。
4.麤蕤
[ cū ruí ]
亦作“麄蕤”。 指野花。
5.重蕤
[ zhòng ruí ]
犹重瓣。
6.琼蕤
[ qióng ruí ]
玉花。
7.不蕤
[ bù ruí ]
无緌。谓无穗状饰物。蕤,通“ 緌 ”。
8.蕤绥
[ ruí suí ]
盘曲升腾貌。
9.萎蕤
[ wěi ruí ]
1.草名。即玉竹。 2.草木茂盛貌。 3.引申为气势盛貌。 4.柔弱貌;柔软貌。 5.引申为萎靡。 6.旗名。卤簿中有之。
委蕤
[ wěi ruí ]
柔弱;软弱。
威蕤
[ wēi ruí ]
1.华丽貌。 2.繁盛貌。 3.草名。即玉竹。又称威香、萎蕤、地节。根茎可食,又作药用。旧时被称为瑞草。
英蕤
[ yīng ruí ]
1.艳丽的花。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郁纷纭以独茂兮,飞英蕤于昊苍。
蕤:拼音:ruí
〈形〉
1. (形声。上形,下声。本义:草木花下垂) 同本义 [drooping]。
蕤,草木华垂貌。——《说文》
〈名〉
1. 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 [tassel]。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礼记》
2. 花 [flower]。
争抱寒柯看玉蕤。——苏轼《南乡子》
3. 花蕊 [postil(雌);stamen(雄)]。
此酒乃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加以麟髓凤乳酿成。——《红楼梦》
蕤读作:ruí,声母r,韵母ui,声调二声。
1、草木的花下垂的样子。
2、〔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
3、〔蕤宾〕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第七律;农历五月的别称。
4、指下垂的缨类装饰物。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蕤鲜[ruí xiān]
蕤的一种。
2、敷蕤[fū ruí]
茂盛貌。
3、霜蕤[shuāng ruí]。
白花。
4、芳蕤[fāng ruí]
指盛开而下垂的花。
5、不蕤[bù ruí]
无緌。谓无穗状饰物。蕤,通“緌”。
蕤的拼音为ruí 。
蕤是一个汉字,读音为ruí ,释义:(1) 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2) 花。(3) 花蕊。《说文》:“蕤,草木华垂貌。”的意思。
1、草木枝叶下垂貌。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南朝 梁 江洪 《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摇颺葳蕤,与时推移。”唐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2、羽毛饰物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下摩兰蕙,上拂羽盖;错翡翠之葳蕤,缪绕玉绥。”
颜师古 注:“葳蕤,羽饰貌。”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宋 沉遘 《赠李审言》诗:“使节葳蕤出 汉 宫,我方受瑞守 江 东。”
3、华美貌;艳丽貌。《玉台新咏·古诗》:“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文选·左思》:“敷蘂葳蕤,落英飘颻。”
张铣 注:“葳蕤,花鲜好貌。”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
4、柔弱貌。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葳蕤自守,幸白璧之无瑕;缧絏苦争,喜锦衾之可覆。”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儿家小娘子葳蕤之质,年十六,孤处无依,欲求人家兰玉而伉俪之。”
5、萎顿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葳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胡广 曰:“葳蕤,委顿也。”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清 忧患馀生 《邻女语》:“我的父亲何等激昂,难道我就是这样的葳蕤不成?”
6、古代一种首饰。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步摇﹞往时男女皆可饰,男冠如曲缨葳蕤之类。”唐 鲍溶 《李夫人歌》:“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将期环佩身。”宋 司马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词·作语》:“印绂相鲜金错落,佩环交映玉葳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