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4、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富兰克林。
7、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8、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0、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11、滥用书籍,则学问死矣。——卢梭。
12、图书出版业是思想重炮。——布埃斯特。
13、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培根。
14、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1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6、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弥尔顿。
17、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胡适。
18、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9、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20、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21、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2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3、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24、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培根。
2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6、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0、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鲁宾斯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
中国现代名言3则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
西方名言3则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
读书名言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关于好好写字的名人名言
1、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2、平生懒著书,书成亦快余。惊风日夜吼,随处足安居。——明·李贽《续焚书》
3、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宋·邵定《山中》
4、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唐·耿湋《咏宣州笔》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6、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7、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8、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9、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12、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3、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15、拳要打,字要练。
16、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17、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8、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20、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21、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22、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2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24、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25、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26、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27、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28、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29、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30、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1、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32、字无百日功。
33、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4、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35、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37、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