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晋朝结束了汉末以来的三国乱世,至二世晋惠帝时期爆发八王之乱,中原祸乱,外族崛起。司马王室南迁。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北方称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实际上共有二十国。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成汉
(成)景帝李特、(成)秦文王李流、(成)武帝李雄、(成)哀帝李班、(成)幽公李期、(汉)昭文帝李寿、(汉)末主李势。
汉赵
(汉)光文帝刘渊、(汉)梁王刘和、(汉)昭武帝刘聪、(汉)隐帝刘粲、(赵)秦王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文帝石弘、武帝石虎、正帝石世、成帝石遵、仁武帝石鉴、兴武帝石祗。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惠帝冉智
前凉
武穆王张轨、昭王张实、成王张茂、文王张骏、桓王张重华、哀王张耀灵、威王张祚、冲张玄靓、悼王张天锡、凉王张大豫。
后凉
景昭帝吕婆楼、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后主吕隆。
西凉
武昭王李暠、后主李歆、末主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文王段业、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高昌王沮渠无讳、河西王沮渠安周。
前燕
武宣帝慕容廆、文明帝慕容皝、景昭帝慕容俊、幽帝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
西燕
归帝慕容泓、威帝慕容冲、昌平王段随、中帝慕容觊、文帝慕容瑶、代帝慕容忠、末帝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云、文成帝冯跋、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胡夏
桓帝刘卫辰、武烈帝赫连勃勃、德武帝赫连昌、平武帝赫连定。
前秦
惠武帝苻洪、高祖苻健、厉王苻生、世祖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苻登、后主苻崇。
后秦
武昭帝姚苌、文桓帝姚兴、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盘、厉武王乞伏慕末。
代国
太祖拓跋猗卢、太宗拓跋普根、世祖拓跋始生、平文帝拓跋郁律、惠帝拓跋贺傉、炀帝拓跋纥那、烈帝拓跋翳槐、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西蜀
蜀王谯纵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华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谯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其中谯蜀、前凉、西凉、北燕、冉魏等国均系华夏人所建)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国(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1-2] ),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
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 前凉
▪ 南凉
▪ 北凉
▪ 西凉
▪ 后凉
▪ 前燕
▪ 南燕
▪ 后燕
▪ 北燕
▪ 前秦
▪ 后秦
▪ 西秦
▪ 前赵
▪ 后赵
▪ 成汉
▪ 夏国
▪ 代国
▪ 西燕
▪ 冉魏
▪ 西蜀
▪ 翟魏
▪ 高氏高句丽
五胡十六国有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
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夏、成汉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的历史背景
公元46年后,东汉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
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除了辽河流域的鲜卑和青海、甘肃的氐、羌外,大都由原住地迁来,这些胡族逐渐成为晋朝管辖下的编户,由于他们需要纳税,且时受官僚欺压,因此心生不满,时有举兵之事。
270年晋武帝时,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与匈奴刘猛率众内侵,直至九年后始平,294年晋惠帝时,匈奴郝散叛乱,不久平定。两年后其弟刘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举兵,晋将周处阵亡,此事至299年方平。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 分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而在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丁灵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汉人谯纵在蜀地所建的谯蜀、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暂。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成汉
(成)景帝李特、(成)秦文王李流、(成)武帝李雄、(成)哀帝李班、(成)幽公李期、(汉)昭文帝李寿、(汉)末主李势。
汉赵
(汉)光文帝刘渊、(汉)梁王刘和、(汉)昭武帝刘聪、(汉)隐帝刘粲、(赵)秦王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文帝石弘、武帝石虎、正帝石世、成帝石遵、仁武帝石鉴、兴武帝石祗。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惠帝冉智。
前凉
武穆王张轨、昭王张实、成王张茂、文王张骏、桓王张重华、哀王张耀灵、威王张祚、冲张玄靓、悼王张天锡、凉王张大豫。
后凉
景昭帝吕婆楼、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后主吕隆。
西凉
武昭王李暠、后主李歆、末主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文王段业、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高昌王沮渠无讳、河西王沮渠安周。
前燕
武宣帝慕容廆、文明帝慕容皝、景昭帝慕容俊、幽帝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
西燕
归帝慕容泓、威帝慕容冲、昌平王段随、中帝慕容觊、文帝慕容瑶、代帝慕容忠、末帝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云、文成帝冯跋、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胡夏
桓帝刘卫辰、武烈帝赫连勃勃、德武帝赫连昌、平武帝赫连定。
前秦
惠武帝苻洪、高祖苻健、厉王苻生、世祖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苻登、后主苻崇。
后秦
武昭帝姚苌、文桓帝姚兴、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盘、厉武王乞伏慕末。
代国
太祖拓跋猗卢、太宗拓跋普根、世祖拓跋始生、平文帝拓跋郁律、惠帝拓跋贺傉、炀帝拓跋纥那、烈帝拓跋翳槐、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西蜀
蜀王谯纵。
十六国时期的政治体
十六国时代的统治的一个特色是胡汉分治,将汉人与胡人以不同的制度作统治。以汉赵(即前赵)为例,刘聪同时居皇帝(汉人的君主)和单于(胡人的首领),汉人以户为单位设官统治,而胡人以落(指以帐篷营生的单位)为单位,设不同系统的官员来统治。
另一个统治特色是,以种族、部族为中心的政军结构。
许多国家延续原本游牧社会中,以部族和血缘为中心的体制,国家仅是各部族之间的联盟,因此各部族领袖在军政上有较高的权力,皇帝的君权较不能如其他朝代那样直接透过官僚机构达成,也容易造成因宗室、部族领袖之间发生内讧而造成内战。
原文地址:http://www.qianchusai.com/%E4%BA%94%E8%83%A1%E5%8D%81%E5%85%AD%E5%9B%BD%E5%88%97%E8%A1%A8.html